陳永輝
含毒性中藥材的中成藥臨床應用管理
毒性中藥材的種類毒性中藥材是指按已經(jīng)公布的相關(guān)法規(guī)和法定藥材標準中標注為“大毒(劇毒)”“有毒”的藥材。其中28種毒性藥材(大毒)按國務院《醫(y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1988年)管理,包括砒石(紅砒、白砒)、砒霜、水銀、生馬錢子、生川烏、生草烏、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蟲、紅娘蟲、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黃、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鬧羊花、雪上一枝蒿、紅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紅粉、輕粉、雄黃。
含毒性中藥材的中成藥品種較多,分布于各科用藥中,其中不乏臨床常用品種。毒性中藥材及其制劑具有較獨特的療效,但若使用不當,就會有致患者中毒的危險且其中的毒性中藥材的毒性范圍廣,涉及多個系統(tǒng)、器官,大部分毒性藥材可一藥引起多系統(tǒng)損傷,應引起重視。
一些歷代本草學著作中沒有毒性記載的飲片及其制劑,近年來有研究報道其具有嚴重的不良反應,處方中含有馬兜鈴酸成分中藥材(如馬兜鈴、關(guān)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等)的中成藥,若長期服用,可造成馬兜鈴酸的積蓄,導致腎間質(zhì)纖維化,引起腎功能衰竭等不良反應。
臨床使用含毒性中藥材中成藥的注意事項①辨證使用,不同病證選用不同的藥物治療,另外還應注意因人、因時、因地制宜。辨證施治。②合理配伍,利用藥物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合理配伍用藥,既可增強功效,又可減少毒性。③注意用量:含毒性中藥材的中成藥安全范圍小,容易引起中毒,因而要嚴格控制劑量。既要注意每次用藥劑量,還要注意用藥時間,防止藥物在體內(nèi)積蓄中毒。④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保管、驗收、調(diào)配、核對等制度,堅持從正規(guī)渠道購進藥品。
加強中成藥不良反應監(jiān)測
特別是要加強中藥注射劑、含毒性中藥材中成藥的不良反應監(jiān)測,臨床用藥前應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重視個體差異,辨證施治。制定科學用藥方案,避免中西藥聯(lián)合應用的不良反應,掌握含毒性藥材中成藥的用藥規(guī)律。
2008-2013年,共上報不良反應1298例,其中中成藥不良反應共548例,占42%。不良反應較多的品種包括痰熱滑注射液、燈盞細辛注射液、血塞通粉針、鼻炎寧膠囊。
開展中成藥臨床應用監(jiān)測,建立中成藥處方點評制度
中成藥臨床使用肘應針對實際情況,監(jiān)測所使用的中成藥品種、數(shù)量、合理用藥情況和不良事件。特別是對風險較大、毒性明確的中成藥,如中藥注射劑和含毒性中藥材的中成藥,應進行重點監(jiān)測。
處方點評制度的落實。可有效地促進中成藥臨床使用監(jiān)測,及時獲取中成藥用量的動態(tài)信息、合理用藥情況、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等。
處方點評方案①抽樣頻率:每季度1次;②抽樣范圍:中藥處方(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注射劑和院內(nèi)中藥制劑,含住院醫(yī)囑);③點評內(nèi)容: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注射劑和院內(nèi)中藥制劑辨證用藥、給藥劑量、用藥方法、給藥途徑、溶媒選擇、聯(lián)合用藥及配伍、更換藥品或停藥等的合理性。
處方點評要點①適應證不適宜:②遴選的藥品不適宜;③藥品劑型或給藥途徑不適宜:④用法、用量不適宜(包括毒性中藥飲片是否超劑量使用,特殊煎煮的藥物有無標明);⑤聯(lián)合用藥不適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包括中藥飲片配方是否存在“十八反”“十九畏”);⑥重復給藥;⑦其他用藥不適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