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成都市實驗小學校長
為成長·為未來
——成都市實驗小學未來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
李蓓/成都市實驗小學校長
“未來學?!苯ㄔO一年有余,我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未來學校?未來學校的功能是什么?在且行且思的過程中,我們認為“未來學校”是植根學校文化,面向“未來”的一種新型學校樣態(tài)。它是打破學校圍墻,多方融合的學習、生活和交往場所。它的功能是“3L”,即學校是學習的場所(Learning),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多樣態(tài)與可選擇的學習;學校是玩耍的地方(Leisure),以兒童為中心的天性回歸,讓兒童成為兒童;學校也是個生活的所在(Life),以人為本的生活教育,懂生活,會生活。
學校一直基于這樣的思考:建未來學校,為成長奠基,為未來準備。我們所希望的是在社會快速轉型,業(yè)態(tài)業(yè)已發(fā)生較大變化的時期,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背景之下,在世界高度融合與地球村這樣的概念下,與時俱進,建未來學校,迎學校未來。
經(jīng)歷了對“未來學?!闭J識由模糊到清晰的漫長歷程,我們打開學校、擴容學校、拓展學校,讓學校與社區(qū)、場館等結合起來,讓學校得以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成為了一所開放的小學校。課程是學校發(fā)展的核心要素,我們聚力于未來課程建設,深入思考與探索適合學生未來發(fā)展的課程體系與課程架構,小立課程,大作功夫。
步入實小一眼便會看到那株參天的大榕樹,勃勃生機總讓人振奮愉悅,正如成長中的孩子也是最有活力與生氣的。沉浸于這樣的學校之中,我們所設想的孩子發(fā)展狀態(tài)應該是生態(tài)綠色、自主快樂、健康向上的。學校認真研究與聽取學生發(fā)展意愿,遵循孩子成長規(guī)律,重視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來設置與完善課程。因此未來課程的架構思想或靈感也來自于這棵植根于學校的大樹,既有根基的堅實,又有枝葉的豐滿,還有雨露的滋養(yǎng),這是一棵成長中的“課程樹”,它讓孩子們在參與課程時能體驗、能動手、能思考、能實踐、能創(chuàng)造。課程樹充分考慮學生年段特點、身心特點與資源占有等,精心設置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各類課程,不求更多但求最精,以實證數(shù)據(jù)對課程的開設效果進行調研考評,去粗取精,保留下學生最中意的課程,不斷開發(fā)為孩子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各類課程,不忘初心,立足孩子,爭取課程結構最優(yōu)化,學生獲得最大化。
在推進未來課程改革與完善的過程中,“課程研發(fā)”成為了一則發(fā)酵劑在教師群體中迸發(fā),蕩起活躍的漣漪。已然適應“已有課程”教學的老師們開始著眼于本班、本校,開始聚焦于學生全人發(fā)展,開始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思考與實踐課程開發(fā),激發(fā)出很大的活力與潛能。教師團隊自發(fā)形成“創(chuàng) 社團”,共同研發(fā)“小島學校的自然課程”,融數(shù)學、語文、科學、音樂、美術學科為一體,模糊邊界,統(tǒng)整一周,許給學生一個自然的生長場景,將課堂移到了校園之外,也打破了維系課程多年的界限,煥發(fā)出不一樣的課堂生命活力;學科教師則有意打破學科壁壘,嘗試學科間的“常態(tài)跨界”,如語文《月光曲》與音樂的賞析結合,取意文字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文字,在不特別加重學科教師間負擔的情況下,通過學科間的有效溝通形成“主題日”,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感知,留下深刻體驗;而“泛在課程”則給了一年級師生及家長一個共同研發(fā)的平臺,家長參與課程建設與執(zhí)教,充分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組建研發(fā)團隊共同教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本課程”,也成為一年級一道特色風景線呈現(xiàn)給全校師生與孩子,給了學生非常豐富的體驗與視野開拓。
“課程研發(fā)”帶來了課程設置的補充與完善,充分尊重師生家長的需求與興趣,同時也激活與點燃了教師群體的潛能與創(chuàng)造,讓學校的教師團隊始終站在研究與研發(fā)的高度來思考與踐行教育,獲得了一舉多得的效果。因此未來學校建設過程中,學校應做的就是充分尊重并給予愿意研發(fā)課程老師以時空與經(jīng)費,在物質與精神上給予最大的激勵。
課程的重構需要大的格局,廣的視野,需要以學生為中軸徐徐展開?!靶W生·大課程”重點在一個大字,它涵蓋廣泛,寓意多元,遵從個性,鼓勵選擇。一切可能的資源都可以變成課程,一切成長的需求都成為課程的關注點。“課程”一詞在學校里就是“成長的助推器,學習的加速機”,我們期許課程問世于學校時,師生是歡呼是驚喜是投入是沉浸是研究。我們也特別希望研發(fā)的課程是基于六年又跨越六年的,既關注小學成長的全過程,又把觸角伸到學前,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做好新生入學的指導;同時又把眼光放到初中甚至長大成人。學生在校時可以有不同的課程選擇與課程體驗,可以在課程中發(fā)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研究重點,可以大膽假設銳意創(chuàng)新,可以無拘無束享受童年,可以在陽光普照下自由的生成。這是“小學生·大課程”架構時最重要的支撐體系,也是我們?yōu)橹龀鼍薮笈Φ?。它應該成為學校發(fā)展的一個“品牌支柱”立于學校,成就孩子也成就教師。
課程就是學校的動脈,是學校的中樞,是學校的活水,我們不斷地調整課程結構,完善課程架構,致力于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我們一直不言放棄,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