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成龍
商代晚期玉器的一大特點,是動物形玉雕的流行.商代動物造型玉雕,依然延續(xù)著新石器時代晚期以來塑造神異動物的傳統(tǒng).龍、鳳、怪鳥、怪獸和怪鳥負龍等神異動物形象,雖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它們用料考究,精雕細琢,造型優(yōu)美,充分顯示出商代玉工卓越的想象力與精湛的技巧。
在商周時期的玉器中,造型生動優(yōu)美、數(shù)量最多的玉器莫過于各種動物形象的玉雕。這些玉雕既有平雕的,也有圓雕的,琢刻精致,題材新穎多樣,寫實性強,姿態(tài)活潑,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在一些玉雕上,往往鉆有小孔,可供佩帶,是隨身的裝飾品;另一些玉雕的下部有較大的孔眼和長方形凹槽,可供插嵌;還有一些玉雕既可佩帶,又可鑲嵌,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這些小巧玲瓏的玉雕動物,為我們了解殷商藝術打開了一扇窗口。
由于動物形玉雕主要用于佩帶和觀賞,具有裝飾功能,所以它在構思上脫離了當時禮制性玉器思想意識的束縛,成為玉工們擺脫神秘的藝術色彩,抒發(fā)對自然美好形象向往感情的一塊小天地。玉工們在日常細心觀察自然界飛禽走獸的各種神態(tài)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琢制技術,雕刻出一件件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的禽獸,向我們展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從各種動物的造型來看,寫實的玉雕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猛獸家畜類,第二類是飛禽類,第三類是水禽類,第四類為昆蟲類。
神話鳥獸有龍、鳳、怪鳥、怪獸等。
猛獸家畜類大部分為圓雕作品,玉工在準確抓住各種動物特征的同時,進行了大膽的夸張和渲染。例如,玉虎的頭部碩大,呈方形,巨口利齒,身體往往琢成長方體形,用長的線條表示虎斑紋(圖一,商代玉虎,婦好墓出土)。玉虎的神態(tài)通過足的刻畫反映出來,疾奔者威武兇猛,勢不可擋;匍伏者虎視眈眈,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另外,揚鼻嘻戲的雕象、抱膝蹲坐的小熊、回首凝視的臥牛等,也都顯示出匠心獨運的構思和設計。
飛禽類玉雕的數(shù)量是最多的,而且種類相當繁雜,有展翅飛翔的鷹、曲頸而思的鵝、短尾矯健的燕等等。為什么飛禽種類和數(shù)量如此之多呢?這可能與商代先民的宗教思想有關。商是興起于黃河中游的一個古老的原始部落,傳說商的祖先名叫契,契的母親簡狄是另一支部落有娀氏之女,吞食了玄鳥蛋后懷孕,生下了契?!对娊?jīng)·商頌·玄鳥》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詩句,就是傳頌這個故事的。這個故事反映了商族把“玄鳥”當作自己氏族崇拜的生靈,商代先民塑造出了許多鳥類動物形象來表達對它們的崇敬之情。這或許是鳥類玉雕大量出現(xiàn)的原因吧。 飛禽類動物玉雕絕大多數(shù)采用了正側面剪影的手法,即抓住所要描繪對象的主要特征,用熟練而準確的外輪廓線,勾勒出生動的藝術形象來。例如扁平的玉鳥,作者敏銳地抓住了它們佇立憩息的典型姿態(tài)。玉鸚鵡的數(shù)量較多,造型上是突出這種鳥的高冠、長尾和鉤喙鮮明的形象特征。數(shù)量雖多,但富于變化,無一雷同者(圖二,商代對尾玉鸚鵡,婦好墓出土)。有的玉鸚鵡長尾的端面被磨成銳利的斜刃,成為極為精致的玉質刻刀,由于玉的硬度較大,因此玉刻刀可用來雕刻骨、牙、角、蚌等質料的制品,它既是可供欣賞的玉雕工藝品,又具有實用功能。 水禽類動物玉雕的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大多小巧精致,在工藝上極富造詣。特別是運用“俏色”工藝雕刻的幾件玉鱉、玉鴨,反映了當時玉工們巧于運用玉料顏色的那種設計智慧和才能。尤其是玉鱉,不僅殼和肚的顏色黑白分明,運用得當,更生動的是,那只完好的玉鱉,兩只黑眼珠瞪得鼓鼓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形象和顏色的運用真可謂維妙維肖(圖三,商代玉鱉,婦好墓出土)。另一只頭部有殘的鱉,雖然已不見其巧用顏色的眼珠了,但它的四爪上都有黑爪尖,可見這件作品的作者當初對料上顏色的運用,已經(jīng)有了“充分運用”和“盡善盡美”的要求,哪怕一絲一毫可以利用的顏色都不放過。玉魚的形狀雖小,但種類較多,其造型有三種:第一種魚身體較直,窄而細長,背部有長鰭,腹鰭與背鰭對稱,魚尾比較長,鰭上有斜向陰刻線表示鰭骨(圖四,西周玉魚,灃西西周墓 出土);第二種魚身體寬而短,魚尾很短,尾端分成兩叉;第三種魚身為弧形,有的近似半圓形,未刻魚鱗,鰭比較長,上面刻有短斜線。 昆蟲類玉雕形狀很小,近似于微雕藝術,體積雖小,但刻畫入微,反映出刻工對自然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審美觀。例如一只圓雕螳螂,長6.8厘米,作弓足匍伏憩息狀,雙眼、雙翼和刀足質感極強,形象逼真(圖五,商代玉螳螂,婦好墓出土)。
神話動物類的作品,都是玉工憑借豐富想象力塑造出來的,在表現(xiàn)藝術上體現(xiàn)出大膽而富于浪漫主義的情趣。那些怪鳥或怪獸,實質上是超越于珍禽異獸之外的神化般的動物,有獸首鳥身的,也有鳥首獸身的,還有集中多種動物特征于一體的,這些形象或多或少與商代先民信奉鬼神有直接關系。例如一只怪鳥,嘴為鉤喙,頗似禽類,卻生長四只足;還有一只為方頭小耳,張口露齒,兩眼圓睜,乍一看很像只虎,但身體卻與禽類相同,有一雙翅膀,真可謂“如虎添翼”。(圖七,西周玉梟,婦好墓出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怪鳥或怪獸的形象以陰刻線的技法在其它器形中表現(xiàn)出來,如西周常見的玉璧上就刻有怪獸的紋樣 這些稀奇古怪的動物,并非自然界所實有,而是出自雕琢者的神奇之手,他們可以有意識地追求某種動物形象,但又不使它們酷似逼真,而給人們以猜測琢磨的余地,甚至還竭盡夸張?zhí)摌?,充分顯示出把現(xiàn)實感與理想化相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有一件側身回首玉鳳,是神話動物玉雕中的最為精彩者。它的玉質光潔柔潤,玉鳳圓眼尖喙,三個柱冠頂部相連,短翅微展,長尾自然拖垂,尾翎分開(圖七,商代玉鳳,婦好墓出土)。其造型舒展,曲線優(yōu)美,突出了鳳首鳳尾等重點部位的主要特征。鳳尾雖修長與翅等部位不相協(xié)調(diào),卻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飄然欲飛之感。 商代動物玉雕中的許多形象,是當時頗為流行的動物圖案,在青銅器紋飾中經(jīng)常被采用。西周時期的動物玉雕基本上沿襲了商代的特點,流行各種小型玉質動物作品,其中不乏優(yōu)秀的作品。例如立姿玉鹿,就雕刻得十分傳神,鹿一般作駐足站立狀,直頸昂首,圓目平視前方,鼻、口微啟,似正在嘶鳴,頭頂?shù)碾p角分枝高高聳起,身體豐滿,寫實性很強(圖八,西周玉鹿,晉侯墓地出土)。還有一些不同造型的鹿,有回首站立、張望、奔跑等不同形象,均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作者為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學術研究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