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發(fā) 姜麗萍
摘 要:科技文本以科技信息為對象,與文學類文本和其他如新聞一類的實用文本不同,科技文本語言更加嚴謹,邏輯更加緊密。氣象類科技文本作為科技文本中的一類不僅具有這些特點,而且由于其專業(yè)性強,原文本中有些術(shù)語或長句難以理解。因此,在翻譯氣象科技文獻這一類科技文本時,如何準確簡明地將原文本翻譯成文,對于每一個譯者都是一個必須引起重視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術(shù)語的把握、長句的理解兩個方面來簡述日語氣象翻譯的對策。
關(guān)鍵詞:術(shù)語 長句 氣象翻譯
一、術(shù)語翻譯
氣象翻譯是科技翻譯中的一種,除了要求語言準確、簡潔,語言符合專業(yè)要求,有專業(yè)特色,也是翻譯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不同于文學翻譯對于深藏在語言中的含義的把握,譯者在面對氣象翻譯時需要做到的是解釋其客觀意義。如果翻譯者無法理解氣象翻譯中的各種術(shù)語以及對應表達,對專業(yè)性文本進行準確翻譯是極其困難的。但是了解以及掌握這些專業(yè)術(shù)語無疑意味著在學習另一門學科,這就對翻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掌握基本的氣象專業(yè)知識和常識,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翻譯準確,達到更好的翻譯效果。
在翻譯時,碰到不認識的詞首先可以求助的是詞典等工具。但是在翻譯術(shù)語時就很讓人束手無策。因為使用普通的翻譯工具很難查到其真正的意思。在無法理解術(shù)語等詞匯時,一些誤譯是可能發(fā)生的。比如,日本天氣預報中出現(xiàn)的“熱帯夜”這一詞語,讓人似懂非懂,查找字典之后中文翻譯是“熱帶夜,最低氣溫在25℃以上難以入睡的暑夜”。中文中并沒有特定利用“熱帶夜”這個詞語來表示夜晚的溫度,在專業(yè)氣象書籍中也沒有類似說法,只是明確標出夜晚的溫度來表明夜晚炎熱,所以如果直接譯成“熱帶夜”就會讓讀者不知所云。在翻譯這一類中文中沒有明確對應詞的時候,最好的方法還是選擇使用注解,這樣人們才能明白“熱帯夜”這一類詞的真正含義。
當然除了一些和中文沒有對應解釋的術(shù)語,在氣象翻譯中最棘手的還是一些同形異義詞。比如在《技術(shù)連載その13―雷》之中,就有“擾亂”一詞。字典中的的對應意思為“擾亂,亂喊亂叫”等意思,看上去是可以行得通的翻譯,可是實際上氣象相關(guān)的書籍之中是有對應的詞語的,應該譯成“擾動”??梢娨蛔种顣@現(xiàn)出譯者的專業(yè)能力,是否做到翻譯的精準。類似表達還有“収束―輻合”,“高分解—高分辨率”等。單純的望文生義會使讀者感到莫名其妙,譯者需多接觸、理解氣象類文獻,才能夠進行準確的翻譯,避免誤導讀者。
此外在《第2回TOMACS國際ワークショップ報告》中出現(xiàn)了許多專業(yè)名詞。例如:東京ビッグサイト(東京國際展覽中心)、二重偏波レーダ(雙偏振雷達)、フェイズドアレイレーダ(相控陣雷達)等。這一類詞一般需要通過查對應英文,查出對應英文后找出對應中文。工序比較繁瑣,但是可以做到翻譯的詞語更加準確。所以翻譯這種詞時最忌諱主觀臆斷、望文生義,多推敲多查找資料才是最好的方法。
望文生義在翻譯一些地名術(shù)語時有時可能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如在翻譯一些島嶼和海峽時就會產(chǎn)生分歧。如日語中的“宗谷海峽”,在漢語對應的是“韃靼海峽”。其次,有些書籍使用的術(shù)語往往會有主觀色彩,帶有歧視性等。如日語的“東シナ?!薄澳膝伐屎!贝砦覈鴸|海和南海;日語“東鮮暖流”則代表東朝鮮暖流?!哎伐省笔恰爸恰钡淖x音,支那一詞源于印度,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本無任何色彩,但是自甲午戰(zhàn)爭之后,支那一詞已經(jīng)成為日本對中國的蔑稱。而“東鮮暖流”雖是日本文部科學省指定的術(shù)語,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指責詞語中含有歧視。川合英夫指出這一類詞語都是“日本殖民時代以來的歧視表現(xiàn)” ①。面對這些有歧視意味的術(shù)語,譯者應該使用做到公正平等,站穩(wěn)立場,維護國家尊嚴,去除歧視,畢竟“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②一樣,譯者是有祖國的,對此類術(shù)語進行翻譯時必須修正。中日隔海相望,依海為鄰,而海洋上的一些島嶼的歸屬問題有著很大爭議。在翻譯時遇到中日兩國之間有爭議的術(shù)語,應該毫不猶豫地使用中國認同的術(shù)語;在面對其他國家有爭議的地名術(shù)語時,也應該按照國際規(guī)定的術(shù)語進行翻譯。
使譯文符合氣象專業(yè)要求,關(guān)鍵是譯者要具有一定的氣象方面的專業(yè)基礎(chǔ),不斷地通過實踐和閱讀來掌握專業(yè)知識。在翻譯前,做好翻譯的相應準備。在翻譯過程中,一邊認真學習一邊提高翻譯能力。在翻譯氣象文本時才能做到精準,達到翻譯的要求。
二、長句翻譯
氣象翻譯實踐的文本可以包括:天氣預報、氣象科普文、氣象會議報告等,每一種文本都有其各自的特點。但是,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有較多長句。日語由于其粘著語的特性,日語原文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長句,這些長句由助詞進行邏輯聯(lián)系,使句子有條不紊。中文的句子不宜使用過長的定語和狀語,所以在翻譯時常常會利用分譯方式進行翻譯。當然,句子間擁有緊密邏輯關(guān)系,習慣上連成一句時,也可以用合譯的方式進行翻譯。長句翻譯時,需要翻譯者充分理解句中的邏輯關(guān)系,根據(jù)其邏輯關(guān)系使用恰當?shù)姆椒?,以此來完成譯文。
(一)各種譯法的運用
日語翻譯中常常會用到分譯合譯等各種手段將原文譯出。在翻譯氣象類文獻時,除了理解和掌握各類術(shù)語難詞之外,對于句子本身的把握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
例1:この手法は、レーダの動徑方向に沿った二重偏波情報を用いた雨滴の粒徑分布の推定と、推定された粒徑分布に基づく減衰補正を行い、それらの結(jié)果が二重偏波情報同士の自己整合性を満たすように繰り返し処理をおこなうものであり、レーダ観測地の校正のための地上観測を必要としないという利點をもつ。
譯文1.1:“這種手法是:利用沿雷達矢量方向的雙偏振波信息推定雨滴粒徑的分布,根據(jù)推定后的粒徑分布進行衰減修正,不斷重復處理直至得出結(jié)果滿足雙偏振波信息的自我整合性。該手法的優(yōu)點是無需為修正雷達觀測至再進行地上觀測?!?/p>
譯文1.2:“該手法是利用沿雷達矢量方向的雙偏振波信息推定雨滴粒徑的分布,根據(jù)推定后的粒徑分布進行衰減修正,不斷重復處理直至得出結(jié)果滿足雙偏振波信息的自我整合性,其優(yōu)點是無需為修正雷達觀測至再進行地上觀測。”
例1是《第2回TOMACS國際ワークショップの報告》中一句話。例1的主語是“この手法”,并且是“······ものであり”和“······という利點をもつ”兩個分句的主語。這種句子在很多文章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為了方便,在翻譯時可以使用分譯的方法,如譯文1.1但是如果不使用分譯的手法,則可以用中文的指代名詞代替主語,進行合譯,如譯文1.2。但是,相較于譯文1.1,譯文1.2的句子雖然過長,但是邏輯更加緊湊,反而更加簡潔。由此可見,分譯和合譯并非絕對的選擇,只要譯法得當,譯者可以在翻譯氣象文獻時進行取舍。
日語翻譯的技法多種多樣,各種譯法其實就是服務于譯者,使譯者將譯文更加貼近于原文而存在的。掌握了一定程度上的氣象專業(yè)知識之后,通過思考靈活地運用這些譯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才能譯出質(zhì)量過硬的譯文。
(二)名詞結(jié)句的處理
名詞結(jié)句是日語的寫作技法之一,利用名詞結(jié)句可以喚起讀者的注意,在文學和商業(yè)宣傳文本中經(jīng)常使用。其特性在于簡潔明了、文字精煉。日語科技文獻由于追求一定的簡潔性,所以將動詞名詞化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
例2:この國際共同研究は、文部科學省の予算で実施された日本國內(nèi)の研究プロジェクト「気候変動に伴う極端気象に強い都市創(chuàng)り」で集積された観測データを共有することによって、①都市における極端気象のメカニズム解明、②極端気象の予測技術(shù)の向上、③社會実験を通じた高解像度気象データの社會実裝を図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ている。
譯文2:此國際共同研究利用文部科學省的預算進行的日本國內(nèi)研究計劃“創(chuàng)建可以應對氣候變動帶來極端氣象氣象的城市”所收集的觀測數(shù)據(jù)。其目的是:1.研究城市中極端天氣的原理;2.提高對極端天氣的預測技術(shù)3.建設(shè)一個通過社會實驗后擁有高分辨率氣象數(shù)據(jù)的社會。
例2中有三個名詞小分句“①都市における極端気象のメカニズム解明”、“②極端気象の予測技術(shù)の向上”和“③社會実験を通じた高解像度気象データの社會実裝”這三個小句子可以是以名詞為結(jié)尾,簡潔明了,還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如果直接譯為“都市的極端氣象原理的研究”,譯文將會異常冗長,而且“的”過多顯得很啰嗦,不符合中文邏輯。所以在翻譯時,可以將名詞化的動詞重新變?yōu)閯釉~,采用動賓句式,使文字更加緊湊,并且富有一種韻律感。
(三)被動句的處理
氣象專業(yè)的日語文本中時常出現(xiàn)被動句用來表達產(chǎn)生現(xiàn)象的客觀性,體現(xiàn)文獻的準確性,很少使用主動句。而在中文的文獻之中,被動句卻不多見,直接敘述更加普遍。
在日語文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如:“考えられている” 、“思われる”、“明らかにされる”、“知られる”、“示される”等詞,前面的助詞“と”用來提示內(nèi)容。這些詞的直接意思是“被考慮”、“被認為”等,但是這種被動口吻與中文文本不相符,而且原文中利用這種被動句是為了表達“と”的提示內(nèi)容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可以譯為“人們認為”。但是,在中文的氣象文本中,“人們認為”等詞語又過于曖昧,缺乏說服力,容易使句子變得冗長,所以根據(jù)情況,有時甚至可以選擇不譯,以此來貼合中文的表達方式。
由于此類文本中很少使用第一、第二人稱,所以許多動作的主語變?yōu)榱说谌朔Q,而由于主語多為事物,將動詞變?yōu)楸粍诱Z態(tài)是非常常見的。如在例2中 “実施された”和 “集積された”,其主語都為事物,但在翻譯時則將被動變?yōu)橹鲃?,使句子更加符合中文表達習慣。
日語氣象文獻中含有大量長句,而且結(jié)構(gòu)復雜,難以理解。利用自己所學去解析這些復雜句,在自己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翻譯,使文章簡潔易懂、準確嚴謹,這才是譯者應該追求的。
三、結(jié)語
順利地進行氣象翻譯不是朝夕之間可以完成的。在翻譯過程中,除了充分利用學科背景知識,恰當運用各種譯法,對長難句、被動句等句型進行合理分析,還需與氣象專業(yè)人士合作,共同完成翻譯任務。如此,我們在翻譯實踐中提高了自身的翻譯水平,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在增加了氣象方面的相關(guān)知識,更加有利于今后氣象翻譯的進行。在對譯文的校對過程中,再次查閱相關(guān)參考資料,斟酌一些專業(yè)術(shù)語的譯法對于保證譯文的科學性也是很有必要的。最后要保持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和謙虛勤問的工作作風,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與科研中不斷提高對日語氣象文本的翻譯能力。
注釋
① 川合英夫《民族差別語と見なされた「東鮮暖流」「北鮮寒流」等の海流名の由來と代替名》中的“日本の殖民地時代以來の差別的な表現(xiàn)”的翻譯.
②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拒絕接受對發(fā)動對法戰(zhàn)爭的德國頒發(fā)獎項時所說.
參考文獻
[1] 高寧.新編日漢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2] 譚晶華.日語筆譯實務2級[M].外文出版社,2010.
[3] 周幼華.何三寧.氣象科技英語特點及其翻譯策略[J].閱江學刊,2014(10):136-141.
[4] 廖建國.科技日語的翻譯技巧[J].中國科技翻譯,2007(2):12-14.
[5] 川合英夫.民族差別語と見なされた「東鮮暖流」「北鮮寒流」等の海流名の由來と代替名[J].海の研究?,2001(10):333-339.
[6] 三隅良平,中谷剛.第2回TOMACS國際ワークショップの報告[J].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2015(6):23-28
[7] 胡以男,柏寶清.試論日語中格助詞與名詞結(jié)句現(xiàn)象[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6(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