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成清, 張 萍, 唐愛群
(鹽城市射陽縣人民醫(yī)院,江蘇鹽城 224300)
?
肺磨玻璃樣病變的CT診斷價值
鄧成清, 張 萍, 唐愛群
(鹽城市射陽縣人民醫(yī)院,江蘇鹽城 224300)
目的:回顧性分析肺磨玻璃樣病變的CT診斷價值。方法:選擇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肺磨玻璃樣病變患者80例(惡性病變28例,良性病變52例),選擇飛利浦Brilliance 64排128層螺旋CT進行常規(guī)CT與增強CT掃描,同時進行病理確診判定。結果:良性病變CT表現(xiàn)為肺密度輕度增高,邊緣基本清晰,存在小毛刺與分葉現(xiàn)象,沒有遮蓋肺血管和支氣管的肺部陰影;惡性病變CT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形高密度影,可見透光度減低,病變相應部位出現(xiàn)高代謝區(qū)域,與周圍正常肺組織差別顯著。80例患者經(jīng)過CT和增強CT診斷為惡性病變26例,良性病變54例,為此肺磨玻璃樣病變的CT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為100.0 %和92.9 %。結論:肺磨玻璃樣病變的CT診斷的征象清晰,對于良惡性的鑒別診斷效果好,值得推廣應用。
肺磨玻璃樣病變;CT診斷;良惡性鑒別;小毛刺;分葉
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是肺部多種疾病均可發(fā)生的一種CT征象,主要表現(xiàn)為腫塊、空洞、結節(jié)等[1]。肺磨玻璃樣病變有良惡性之分,惡性疾病可表現(xiàn)為片狀高密度陰影,良性主要表現(xiàn)為片狀磨玻璃影,密度較低[2]。當前肺磨玻璃樣病變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太明確,病因比較多,但是沒有得到明確的闡述。而隨著影像技術的發(fā)展,肺磨玻璃樣病變的早期診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多層螺旋CT的應用能更加有利于疾病良惡性的判定[3]。本文探討了肺磨玻璃樣病變的CT診斷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肺磨玻璃樣病變患者80例,納入標準:經(jīng)病例確診為肺磨玻璃樣病變;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或咳血等;臨床資料、病理資料和影像學資料完整;知情同意本研究。其中病理診斷為惡性病變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32~79歲,平均年齡59.6歲;病程4~12周,平均病程7.2周;體重指數(shù)為(21.6±3.1)kg/m2。病理診斷為良性病變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59.2歲;病程3~11周,平均病程7.1周;體重指數(shù)為(21.3±2.9)kg/m2。不同病變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與體重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CT診斷選擇飛利浦Brilliance 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范圍自胸廓入口至肺底,平掃層厚7.5 mm,重建間隔5 mm,螺距1.5:1,矩陣512×512,以肺窗及縱隔窗觀察。而增強CT掃描層厚2.5 mm,螺距3.0∶1,薄層分解為1.25 mm層厚和重建間隔,矩陣512×512,造影劑選用碘海醇或優(yōu)維顯(300 mgI/mL)100 mL,掃描范圍自膈上2 cm至主動脈弓上2 cm,經(jīng)肘靜脈高壓注射器給藥,注射流率3.0 mL/s,掃描延遲時間20 s,增強掃描采集的數(shù)據(jù)傳到工作站進行圖像重建與分析。
1.3 判斷標準 由2名具有CT影像學豐富經(jīng)驗且不知診斷結果的醫(yī)師先對所有患者的CT和增強CT資料進行分析,根據(jù)影像學特征進行判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影像學表現(xiàn) 良性病變:CT表現(xiàn)為肺密度輕度增高,邊緣基本清晰,存在小毛刺與分葉現(xiàn)象,沒有遮蓋肺血管和支氣管的肺部陰影。惡性病變:CT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形高密度影,可見透光度減低,病變相應部位出現(xiàn)高代謝區(qū)域,與周圍正常肺組織差別顯著。
2.2 診斷效果 80例患者經(jīng)過CT和增強CT診斷為惡性病變26例,良性病變54例,與病理結果進行比較,肺磨玻璃樣病變的CT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為100.0 %和92.9 %。
肺磨玻璃樣病變是一種非特異性的影像學表現(xiàn),常見于炎癥、纖維化、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等病變。近年來隨著影像學診斷的進步,肺磨玻璃樣病變的檢出病例越來越多。研究表明肺磨玻璃樣病變的流行與吸煙、職業(yè)因素、空氣污染及遺傳因素有重要關聯(lián),但確切的病因及機制尚不明確[4]。
CT檢查目前仍然是研究肺磨玻璃樣病變形態(tài)學的主要方法,特別是當前的多層螺旋CT結合三維重建和多平面重建是觀察腫瘤形態(tài)學細節(jié)的主要方法,對肺部病變的一些常見征象等顯示更加全面,特別能夠準確顯示病變與周圍結構和大血管的關系、腫瘤轉移情況等[5]。而增強螺旋CT的成像速度快,各種后處理技術好,圖像的空間分辨率高。其中良性病變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炎性滲出和纖維化,滲出液致間質密度增高、直徑增寬的同時可以進入肺泡腔形成氣腔的部分充填,可導致肺密度輕度增高從而導致CT表現(xiàn)異常,陰影密度呈從上至下、從前至后逐漸增高表現(xiàn),同時伴有下葉背段及后段實變陰影。而惡性病變的CT影像學改變是肺血不均勻灌注的結果,富含磷脂蛋白的表面活性物質沉積于間質及肺泡腔中,形成氣腔的部分充填與間質增厚。惡性病變組織學主要為腺癌,對于臨床高度懷疑是惡性病變的肺磨玻璃樣病變應盡快采取有效措施以明確診斷。有學者建議查肺癌腫瘤標志物,而CT穿刺成功率較低,故不建議行該項檢查[6]。
肺磨玻璃樣病變在CT主要表現(xiàn)為較淡或模糊肺磨玻璃樣病變淡薄影,可見血管影、分葉、胸膜皺縮、小毛刺、充氣支氣管征等現(xiàn)象;而肺內(nèi)多種疾病如炎癥、典型增生、肺癌、出血等均可見此征象。本研究顯示80例患者經(jīng)過CT和增強CT診斷為惡性病變26例,良性病變54例,為此肺磨玻璃樣病變的CT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為100.0 %和92.9 %。
總之,肺磨玻璃樣病變的CT診斷的征象清晰,對于良惡性的鑒別診斷效果好,值得推廣應用。
[1] 馬聰,張偉華,郭曉東,等.健康體檢人群中肺磨玻璃密度結節(jié)檢出率及影像特點分析[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5,2(7):124-126.
[2] 曹曉明,鄧朝勝,林其昌,等.肺部磨玻璃樣病變的診治進展[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5,38(4):298-301.
[3] Alisha C,Gajanan G,Jyothi H.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contusion following chest trauma[J].J Clin Diagn Res,2015,9(8):17-19.
[4] 王建衛(wèi),吳寧,唐威,等.低劑量CT肺癌篩查檢出肺癌的影像特征[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5,5(22):336-339.
[5] 吳娜威,董馨,鄭毅.類風濕關節(jié)炎相關性間質性肺疾病臨床分析[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5,19(4):233-237.
[6] Gill MK,Vijayananthan A,Kumar G,et al.Use of 100 kV versus 120 kV in 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effect on radiation dose and image quality[J].Quant Imaging Med Surg,2015,5(4):524-533.
唐愛群
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