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慶
(遼寧省錦州市果樹工作總站,遼寧 錦州121000)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屬于薔薇科草莓屬植物,是最為廣泛栽培的漿果之一,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草莓具有栽培容易、生產(chǎn)周期短、見效快、經(jīng)濟效益高等優(yōu)點,在世界各種漿果中栽培面積和產(chǎn)量均位居前列。
成花是高等植物由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折點,是植物生命周期中至關重要的生命現(xiàn)象之一。草莓的成花與環(huán)境條件(特別是光照和溫度)和內(nèi)源物質等密切相關。
在影響草莓成花的環(huán)境條件中,光照和溫度作用最大,二者相互作用對草莓的花芽分化有明顯影響。人們很早就開展了環(huán)境條件對草莓生長和發(fā)育影響的研究[1],直至目前,對草莓成花機制方面的研究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
溫度是影響草莓成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境因子。草莓對溫度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一般喜冷涼氣候。草莓在5℃時生長開始,-7℃時會受到凍害,-10℃植株會死亡。草莓生長最適溫度為15~25℃。草莓開花期的溫度低于0℃或高于40℃,會使草莓的授粉受精受到影響,從而產(chǎn)生畸形果?;ㄑ康姆只仨氃诘陀?5℃的溫度條件下才開始進行,而當溫度低于5℃時,花芽分化便會停止[2]。
低溫對草莓花芽分化期的影響也很明顯,熱孜燕等在伊犁地區(qū)進行的試驗表明,8月中下旬,在溫度為24℃、每天光照10.5~11.7h的條件下,草莓花芽分化不受抑制;而9月中旬溫度降到16.5℃、光照9.5 h的條件下,草莓花芽開始分化;隨著外界溫度的不斷降低,分化更為顯著[3]。當草莓在薄層營養(yǎng)液(NFT)中栽培時,其營養(yǎng)液的溫度影響花芽分化。葉少平等[4]研究發(fā)現(xiàn),在20℃和25℃營養(yǎng)液中,草莓經(jīng)過遮光處理,第1次腋花芽分化期分別提前12d和6d,果實收獲期分別提早 23d和 1d。
研究表明,花芽分化時期可以利用溫室條件延長,如樊植仁等[3]在北京進行的試驗結果表明,草莓一般在10月下旬進入休眠,而在溫室栽培的草莓花芽分化從9月中旬至翌年3月均可進行,花芽分化與露地栽培相比延長4個月。
光照(光周期、光照強度和光質)影響草莓的成花。Edward研究表明,按照草莓對光周期反應(特別是花芽形成的反應),草莓品種分6月結果、連續(xù)結果及中性結果三大類。6月結果品種屬于短日照植物,連續(xù)結果品種屬于長日照植物,中性品種介于二者之間。Manakasem等[5]認為,短日照物種經(jīng)過長日照處理,其花芽分化會受到抑制;而中性物種對光照不敏感,在合適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植株花芽分化會很容易進行,果實產(chǎn)量會達到最佳。1936年Greve等[6]研究了草莓花芽分化在縮短日照時數(shù)情況下的影響,他認為,縮短日照時數(shù)能促進花芽分化。張小紅等[7]分別對不同類型(一季型和四季型)草莓進行短日照處理,結果發(fā)現(xiàn),短日照能促進一季型草莓的花芽分化,可提前5d開始花芽分化;而短日照對四季型草莓的花芽分化影響較小。
光照強度雖然影響草莓的花芽分化,但光周期和光質量對草莓花芽分化的影響明顯高于光照強度。普正明等[8]研究表明,草莓花芽分化與光照沒有直接關系,而增加光照強度、延長光照時間可明顯促進草莓花芽分化。但目前還不清楚最佳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
研究表明,光周期與溫度的相互作用在調(diào)控栽培草莓成花的過程中表現(xiàn)如下:當溫度高15℃時,短日照是大多數(shù)栽培品種所必需的成花因素;但當溫度降低一些,光周期對成花誘導的作用會降低,甚至一些品種在光周期不完全符合要求的時候,降低溫度也會導致植株成花,可能是因為低溫條件下消除了部分光周期的影響[9]。栽培種草莓的成花需要一定的溫度范圍,Heide等[10]在Korona與Elsanta這兩個栽培品種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植株僅在9~21℃范圍內(nèi)受短日照誘導;過高(>27℃)或過低 (<9℃)的溫度則會抑制成花。此外Darrow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季型草莓在15.5℃以上的溫度下,花芽分化只在10h以下的日照長度進行,而在低溫條件下日照長度相應加長。李世一[11]認為,草莓在10~20℃、每天10h光照的條件下,經(jīng)過13d花芽便能形成。而周清桂[12]則認為,日平均溫度為20℃以下、旬平均溫度在19℃、日照長度11h以下是秋季草莓花芽分化的條件。張志宏等[13]研究表明,在溫度17℃、日照長度10h條件下能誘導草莓提早進入花芽分化,并認為草莓提前從營養(yǎng)生長進入生殖生長的一個有效措施是15d以上的短周期和低溫處理。
植物的許多生長發(fā)育過程都是有內(nèi)源激素的信號傳導調(diào)控的,激素在花的形態(tài)建成中起關鍵作用[14]。在草莓研究中,GA可能是研究最多的激素。Lthom psom等最早報道了GA噴布于Talisman草莓抑制草莓開花。Guttridge和Anderson(1976)發(fā)現(xiàn),外施GA濃度越高,草莓的莖和葉柄越長,產(chǎn)生越多的匍匐莖,而抑制成花的效應也越大。不同時期的赤霉素處理引起的生理反應可能不同,如草莓成花延遲、成花逆轉、花器官分化加速等。侯智霞等[15]對草莓植株外施GA誘導成花,并且讓草莓處于不適宜生長的光照條件,使部分莖尖分生組織發(fā)生了成花逆轉,返回營養(yǎng)生長狀態(tài);而處理形成花芽的植株,則莖尖、花芽狹長,側花芽發(fā)生量少,但花器官形成進程明顯較快。
長日照對短日研究發(fā)現(xiàn),草莓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影響與外施GA相似。盧俊霞等[16]在‘紅鶴’和‘福田’花芽分化前期,用25~50mg/LGA噴布,‘紅鶴’的花芽分化能提前10d,‘福田’能提前5~7d。在花芽分化剛開始時,用50mg/LGA3噴布,‘福田’提前1周開花;如果提前處理這種情況不會出現(xiàn);而花芽分化后處理會產(chǎn)生畸形果等現(xiàn)象等。
除GA外,其他激素如CTK、ABA、乙烯和多胺都參與了草莓的成花。Eshghi and Tafazoli(2007)等研究表明,在誘導條件(短日照、低溫)和非誘導條件(長日照、高溫)下,Kordestan草莓中細胞分裂素含量的變化差異較大。關于草莓花芽分化受外施ABA影響的報道差異較大。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短日照品種在外施ABA和長日照的處理開花提前,但匍匐莖數(shù)量下降和葉柄長度縮短。而Kender等卻得出相反的結果,他認為草莓花芽分化與ABA關系不大。在花芽誘導期間對短日照品種外施乙烯能增加果數(shù)。同樣,Cain等(1983)也證明日中性品種在外施乙烯的情況下能夠增加的果數(shù),他們都認為乙烯的作用主要促進新莖分枝,從而增加果數(shù)。草莓的成花與多胺也有一定的關系。在草莓花芽誘導期間和開花前有人在短日照品種的生長點中發(fā)現(xiàn)亞精胺、精胺和腐胺。施用腐胺抑制劑(DFMO)處理植株可以抑制多胺的合成,同時也抑制成花;外施腐胺又重新恢復了花芽分化。
草莓植株體內(nèi)的營養(yǎng)狀況與花芽分化也有一定的關系。草莓的花芽分化主要取決于植株體內(nèi)的碳水化合物與氮素的含量,即碳氮比。當?shù)卦谥仓牦w內(nèi)過多積累時,碳水化合物與氮便會形成氨基酸,使得植株體內(nèi)的碳水化合物比例下降,從而草莓花芽分化受到影響?;ㄑ康姆只瘯虻剡^多而延緩,如果植株體內(nèi)氮素含量較低,植株會提前進行花芽分化。鄧明琴等[17]發(fā)現(xiàn),草莓葉柄汁液中當硝態(tài)氮的濃度約為0.03%時,草莓的花芽分化能順利進行;硝態(tài)氮的濃度高于0.03%時,草莓的花芽分化會推遲;當硝態(tài)氮濃度為0.05%~0.10%,花芽分化推遲,產(chǎn)量降低。羅充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寶交早生’草莓花芽分化前后,草莓植株體內(nèi)的Ca2+和CaM的含量有變化的同時,葉片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含量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可能是草莓的花芽分化與Ca2+和CaM有關系,鈣離子能夠提高植株對低溫和短日照的敏感性,從而成花提前;而草莓對溫度和光照的敏感性由于鈣調(diào)素拮抗劑TFP和鈣離子專一螯合劑EGTA處理,則可部分降低或完全抑制,從而使草莓的花芽分化延長或抑制。
[1]Taylor D R.The physiology of flowering in strawberry[J].Acta Hort,1966,567:245-252.
[2]嚴繼發(fā).草莓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5(1):17.
[3]樊植仁,王喻,秀麗等.日光溫室溫度對草莓產(chǎn)量的影響研究[J].北京農(nóng)學院學報,1994,9(1):28-32.
[4]葉少平,福永惠.草莓薄層水耕栽培低液溫低濃度、遮光對腋花芽分化影響的初步研究[J].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8,16(3):328-332.
[5]Manakasem Y,Goodwin P B.Responses of dayneutral and Junebearing strawberries to temperature and day length[J].Japan.Soc.Hort.Sci,2001,76(5):629-635.
[6]Greve E W.The effect of shortening the length of day on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and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trawberry plants grown during the normal growing season[J].Proc.Amer.Soc.Hort.Sci,1936(34):368-371.
[7]張小紅,霍書新,李艷麗.短日照處理對草莓花芽分化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9):3 622-3 623.
[8]普正明,王華君,謝偉峰.光照對草莓花芽分化影響的初探[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04(4):73.
[9]Heide O.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interactions in growth and flowering of strawberry[J].Physiol Plant,1977,40:21-26.
[10]Heide O,S?nsteby A.Interac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hotoperiod in the control of flowering of latitudinal and altitudinal populations of wild strawberry(Fragaria vesca)[J].Physiol Plant,2007,130:280-289.
[11]李世一.草莓花芽分化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83,6(2):17-23.
[12]周清桂.草莓花芽分化研究[J].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0,2(12):31-36.
[13]張志宏,孫乃波,高秀巖,等.草莓花芽分化特性及提早花芽分化措施的研究[J].中國果樹,2007(6):22-24.
[14]高英,張志宏.激素調(diào)控果樹花芽分化的研究進展[J].經(jīng)濟林研究,2009,27(2):141-146.
[15]侯智霞,黃衛(wèi)東,孔維府.赤霉素處理影響草莓成花的學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通報,2004,20(3):26-29.
[16]盧俊霞,劉耀璽.赤霉素(GA)對草莓栽培的影響[J].北方園藝,2000(2):56.
[17]鄧明琴,雷家軍.中國果樹志,草莓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
[18]羅充,彭抒昂,馬湘濤.Ca2+-CaM信號轉導系統(tǒng)與草莓花芽分化[J].西南園藝,200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