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長琴
【摘要】分層教學以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優(yōu)化發(fā)展為目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原動力,從而提高學習成績,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多層的教學目標,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使教學目標都能逐一得到落實,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78-02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梢姡瑳]有興趣的強制性教學,勢必會扼殺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自然不會參與學習。只有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具體適當?shù)膶W習目標,才能使他們變“被動式接受為主動式探求”。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根據(jù)學生客觀的差異,采取目標分層遞進的辦法,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循序漸進的可接受目標,可以增強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方式,而分層教學方式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劃分不同的層次進行教學,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實施分層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是十分有效的。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
1、因人而宜制定目標
教學目標旨在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激發(fā)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因此,按教學過程來分有三種:①課前預告。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預習,正視自己在分層達標過程中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以便在課內(nèi)加以發(fā)揮和彌補;②揭題時宣告。讓學生一上課就明白這節(jié)課我該學些什么學到何種程度,然后遵循教師的教法,默契配合,成功達標。③課中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把分層目標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讓學生邊學習邊落實,或者在下限目標達到后,再向?qū)W生提出上限目標。課終時, 便水到渠成。
2、層層遞進設計目標
在課堂的達標過程中,一般可以分兩步走。先進行下限達標,待全員“保底”后,再進行上限達標。但這只是一個框架,我們每行一步都要設計好教學臺階,無論是在下限達標或由下限達標延伸到上限達標過程中,都要善于分散難點,突出重點,設計好學習的坡度,讓學生能循序漸進。在訓練中,還應體現(xiàn)的學生層次的轉(zhuǎn)化。
3反饋矯正落實目標
在分步設計階達標的過程中,抓住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反饋信息,作有針對性的、具體化的評議,從中領悟?qū)W習規(guī)律和方法,提高獨立學習的能力,對課時目標的落實情況,要在課內(nèi)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測試。測試題型一般可分易解題、基本題、發(fā)展題、理解題四種。根據(jù)獲得的反饋信息,做好個別輔導和查漏補缺的工作。不可否認,在教學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xiàn)預定的目標難以達到或目標定得太低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過程中反饋的情況及時作調(diào)整,偏離“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學生,通過調(diào)整步入“最近發(fā)展區(qū)”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順利達標,并獲得成功感。
二、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1、以人為本,合理分層
學生受到“先天的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形成了千差萬別的個性差異。教學中根據(jù)他們各自的學習基礎,心理素質(zhì),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并結(jié)合教材的要求把他們分成若干組、若干層面分別上課,分別指導,以促使每一個學生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一般采用以下方式進行分層教學。一是按學生現(xiàn)有掌握的基礎知識情況;二是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三是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等。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課例中,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是不可能一致的,還有他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也會相應地發(fā)生變化。必須要提高對分層教育、教學的認識,把它作為一種理念,并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使每個層次,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2、因材施教,分層備課
教師要在分層教學中,駕馭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課前必須分層備課。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還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對本班的第一個學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學手段,如何應對和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并如何地加以引導,這都需要教師所必須精心準備的。那么,在備課時,首先教師要轉(zhuǎn)變角色,要處處為學生著想,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基礎;要最大限度地設置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真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的過程之中,還要備好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得生動,愉快。這對教師上好一堂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備課一定要充分考慮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切忌扼殺或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3,分層教學,多層互動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里都能發(fā)揮作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是最為重要的。我們面對著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差異,這是絕大多數(shù)老師所認可的,對他們實行分層教學也是大家認為比較合適的??墒钦n堂分層教學的模式是什么呢?這是每位老師最為關(guān)注的問題。我想分層教學不可能是一種模式,而是一種理念。如果教學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學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謂“教學模式”其實是某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運用。而教育、教學方法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把某種教育、教學方法當作一種模式硬套在一堂課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總的原則是:少而精,難易適度,要富有選擇性,適合不同層面同學的需要。
4、因人而異,分層評價
每個學生的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還是文化知識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處。因此,我們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也應相應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標準,在應試教育中,人們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個學生,即文化知識考試成績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績差,那就一文不值。結(jié)果造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大量的學生被迫厭學、棄學,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給社會帶來了極為消極的負面影響。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視了學生客觀存在著的差異,直接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而釀成惡果。課程的改革就是要改變這種與當今社會發(fā)展不相適應的教育、教學局面。
總之,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多層的教學目標,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使教學目標都能逐一得到落實,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