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旺洪
中國教育大家朱永新說過:“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币劳死恚艺J為,一個沒有閱讀的老師,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好老師。
一、教師為什么要讀書?
一是職業(yè)的要求。閱讀是提升教師素養(yǎng)、豐富教師精神世界的主要渠道??墒窃诂F實中常常會聽到有些教師把“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讀書”掛在嘴邊,這確實是大實話,如果教師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的確是“兩眼一睜,忙到天黑”。但我覺得這充其量是為不讀書找借口。時間如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古人把“枕上、廁上、馬上”當作讀書的三個美妙時段,現今不再有“馬上”,但在“枕上、廁上”讀書的機會還是很多的,只看你是否有“讀書的心”來進一步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
二是工作的需要。腹有詩書氣自華。古今中外的讀書人都把占有知識視為人品、人格自然升華的保證。作為“現代讀書人”的教師,如果對知識無知,將會深刻地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認識。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揭示出一個讀書的真理: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在小學階段,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甚大,教師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閱讀養(yǎng)成。而學會讀書,愛好閱讀,是學生“學會學習”的最主要內容。
二、教師該讀什么書?
一是專業(yè)與非專業(yè)書本相結合。我們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崗位、自己所教的學科,干什么就學什么、讀什么、研究什么,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學習掌握本職工作的專業(yè)知識。當然,我們教師培養(yǎng)的不可能都是“家”,而是“人”。如“我是數學教師不可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數學家,但可以培養(yǎng)成會思考的數學人”。我們要將語文、科學、英語等知識靈活滲透到學生血液里,獲得生活的因子——像魯濱遜在荒島上度過28年,他依靠的是曾經從老師那兒學到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術業(yè)專攻”的同時,更需要博覽群書,見多識廣。
二是經典與通俗書本相結合。如宗白華先生《美學散步》有幾個版本,我們可以讀原本。經典與通俗、有意義與有意思的閱讀結合,追求有意義的書讀到的是善。更要有意思,生活是美的,好書又如心靈的雞湯,體現生命的靈動,能夠豐滿我們的人生。
三是有字與無字書相結合。我們老師可以“讀萬卷書”,然后交天下友,交流思想;我們老師還可以“行萬里路”,遍訪名山大川、感受風土人情。蘇霍姆林斯基講到:遠足旅行,講述事情閱讀,施加給學生的影響就越多,不能只苦教學生分數。
三、教師該怎樣讀書?
一是通過讀書,要培養(yǎng)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綜合能力。人文素養(yǎng)是一個人能力結構中的一個“關鍵軟件”。它要求我們:讀書不是追隨,而是要有自己的參與;讀書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建;讀書不是仰視,而是要有自己的發(fā)現;讀書不是揣測,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斷;讀書不是遵從,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二是通過讀書,要把專業(yè)知識轉化為專業(yè)能力。讀書不是讓我們成為書籍的倉庫,把腦袋變成了裝書的袋子,而是書要為我所用,讓“吃下去的食物”轉化為營養(yǎng),成為你工作中的生產力。我們知道,林肯一生博覽群書,在當總統(tǒng)之前是大律師。他的學識、口才和他的人格一樣征服了從伐木工人到參議員等幾乎所有的人。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意味深長地說過:“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之氣”。來吧,從現在起,讓我們都做個愛讀書的教師吧!
(作者單位:湖南省寧鄉(xiāng)縣玉潭鎮(zhèn)學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