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潔
英語對于中國的孩子是非常抽象的一個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規(guī)律,教學要做到直面現(xiàn)實生活,需要有趣味性、實踐性,英語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要相互交流,而不是單純的“啞巴英語”。采用情境教學就是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古板嚴肅的課堂相互融合,讓師生融為教學一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抽象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找到學習英語的捷徑。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從情境創(chuàng)設的角度出發(fā),談談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
一、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的原則
1. 直觀性原則
直觀教學就是能讓學生最直接地感受到所教所學的內(nèi)容,這是創(chuàng)設情境最直接、最經(jīng)濟和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讓學生更為直接地明白自己學的是什么。以蘇教版教材教學為例,當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漢語拼音時,都免不了用漢語為中介把拼音和所表達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這實際上還是用漢語思維,這種方法對于英語同樣適用,通過圖片或者模型,能讓學生更直觀地知道自己學的是什么,加快了教學的節(jié)奏。當然教學中需要注意,直觀教學要靈活多變、豐富多彩,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些實物或圖片、幻燈片,又要善于利用生成性資源,捕捉“道具”,并輔以簡明扼要的板書,使得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直接接受。例如,在進行“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night”的句型操練時,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只鐘的簡筆畫,隨著時針、分針的不斷變化要求學生準確地判斷早晨、下午、晚上、夜里;因為板書可隨時更改,也及時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
2. 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兒童學習最大的內(nèi)驅力,這其實是兒童的天性。在課堂上適當?shù)?、有意識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戲,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在游戲而不是在學習,從而延長注意的保持時間。例如,在關于人體各器官名稱的復習課中,學生要會看、聽和說head, eye, face,mouth,ear,nose, neck,knee, foot,arm, hand和leg等詞,為了避免學生們厭倦,可以通過兩個游戲來完成教學任務。游戲一:分組“篩選”游戲。豎排起立一組學生,其他排學生當裁判,教師用由慢到快的速度說:Touch your nose/hand... please!學生做出正確反應,沒有正確找準自己身體位置的學生算被淘汰,優(yōu)勝者為堅持到最后一個的學生。游戲二:巔峰對決每組的第一名。教師在黑板上按參賽者人數(shù),畫若干個沒有五官的人頭,教師快速報出一個部位,參賽者用粉筆指出其位置并標上序號,教師在標出序號的位置上勾出該單詞所表示器官的簡筆畫,直到整個頭型完成。如果學生把位置標錯了,五官的各個位置挪位的喜劇效果就出現(xiàn)了,這就避免了枯燥的跟讀導致的疲倦和乏味。通過游戲激發(fā)興趣,利用競爭激烈的比賽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3. 實踐性原則
目前小學英語課時比較少,每節(jié)課之間的時隔時間長,這對缺少英語交流的中國學生非常不利。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增加學生口語練習的機會。最好再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接觸,獲取最大的信息量。多媒體生動有趣的畫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英語的理解。另外可以利用課后的興趣班,開展英語的小品、演講、朗誦比賽,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英語。
二、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的類型
1.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有這樣的誤區(qū):理論與實踐不結合、教學與生活實際不符合。這樣教師教學困惑,學生學習被動,教學質(zhì)量不高,長此以往學生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沒有了興趣就不愛學,從“我要學”變成了“要我學”,學得被動,教學質(zhì)量自然就不高了。那提高學生的會話能力有什么好的方法呢?這需要教師不斷研究我們的生活,不斷將生活化的因素充實到課堂教學當中去,并逐步創(chuàng)設一種再現(xiàn)生活、表達生活的情境,從而形成具有交際性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只有真實感受到教學的場景,合理利用課堂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才可以縮短教學與生活的差距,讓學生真的覺得自己在英語的環(huán)境中學習。教師只有多給學生提供口語會話交流的機會,才能使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得到鍛煉。
2. 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模仿的情境
人的一生,模仿能力最強的是兒童時期。從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看,年齡越小,模仿能力就越強。小學階段,學生在模仿課文語言時,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其實就是這個時候培養(yǎng)出來的。教師應努力在情境上做文章,積極進行創(chuàng)設,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型,不斷變化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課堂的語言。
3. 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互助的情境
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宗旨就是發(fā)展,它是通過求知讓學生不斷發(fā)展自我,它要求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享受實踐和成功的喜悅。一般教師可以嘗試運用孩子比較感興趣的合作教學法,通過多人合作開動口、手、腦,從而達到學生間彼此溝通、取長補短的目的。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也可以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讓單一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非常有趣味,拓展學習思維,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