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均勻
物理學是一門探討物質結構和物質基本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學科,人們以往認為物理學只是包含一些枯燥的概念、公式,從而忽視了物理學中包含的哲學思想。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也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知客觀世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三維目標落到實處。自然哲學中的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就是物理學中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的核心。學會應用唯物辯證的思想和方法來學習高中物理,將哲學的理論融于平日的學習、生活,學生才能真正地品嘗到物理學的滋味。
一、理想化模型: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
理想模型是根據(jù)所研究問題的需要和具體情況,確定研究對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簡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質。高中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應用很多,如質點、無內阻的理想電源、理想氣體、理想變壓器、點電荷、彈簧振子、真空等。這里體現(xiàn)的哲學思想: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方法論: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要學會統(tǒng)籌兼顧,恰當?shù)靥幚泶我堋?/p>
二、參考系、空間和時間:相對性和絕對性
高中物理第一節(jié)課,關于參考系問題的探討,是要讓學生知道:宇宙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參考系。我們也只能“暫時指派”某一系統(tǒng)作為參考系,但參考系一經(jīng)“指派”,它便承擔起“標準”“公正”和“靜止”的臨時角色,它就是中心,萬物圍繞著它。它就是可立足的觀察者、評論者。這其中,要讓學生建立起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思想,體現(xiàn)運動和物質關系原理: 運動是普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在經(jīng)典力學與量子論初步中,關于空間和時間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探討表明:空間和時間既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
空間和時間的絕對性是指空間和時間的客觀實在性??臻g和時間是運動著的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空間和時間之外不可能有任何物質的存在,運動著的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是永恒的,無條件的,絕對的??臻g和時間的相對性是指空間和時間的具體性、可變性。
三、最大靜摩擦力:質變和量變相互關系原理
水平面上放著一個靜止的物體,給它一個水平不斷增大的外力,物體開始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外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隨著外力的不斷增大,物體開始做加速度運動,不斷增大外力,最終物體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大。其中體現(xiàn)的哲學思想:一切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先是從量變開始,沒有量變做準備,就不會有質變發(fā)生,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若每天持續(xù)不斷地努力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克服遇到的學習障礙,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學習成績就會不斷地提高,最后會產(chǎn)生質的飛躍。
四、牛頓第二定律: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原理
內因,即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在牛頓第二定律a=F/m中,內因為物體的質量m,外因為外力F,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在事物的變化發(fā)展中,內因和外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發(fā)展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就是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發(fā)展原因的基本觀點。
學生的學習和接觸到的人及環(huán)境也存在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學校的科任教師和家長的管理、約束、告誡是學習成功的外因,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內因。學生要取得成功就得靠自身的努力,以及老師、家長等的幫助,內因、外因共同作用。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哲學思想教給他們的是如何做人,如何用科學的方法看待生活,分析生活中的真善美。哲學與物理、生活息息相關,它決不是哲學家們閉門造車的產(chǎn)物,它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煉,又反作用于人們的生活。物理學和哲學是兩門互補的學科,兩者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教師在授課時,應把哲學的理論融匯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使學生懂得學習、生活與哲理同在,才能使學生更加喜歡物理,學好物理。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