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萍
李兆申:“醫(yī)學是一門以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醫(yī)學的本質就是給患者一個美麗、完整的人生[z1]。”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3個小時的門診,接二連三走進長海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診室的,大部分都是胰腺疾病患者。他們有的聽病友口口相傳慕名前來,有的是由外地某醫(yī)院醫(yī)生推薦而來,年齡最大的80多歲,年齡最小的僅9歲。面對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無論他(她)來自繁華的大城市,還是偏僻的小鄉(xiāng)村,無論是軍官還是普通人,李教授都一視同仁,臉上始終掛著微笑,時而安慰:不要太擔心,堅持吃藥,癥狀會緩解的;時而勸解:疾病康復有個過程,只要正規(guī)治療,是可以恢復的;時而詼諧:你從20歲開始飲酒,現(xiàn)在40多歲,20年間,估計你已經喝了無數(shù)頓酒……
真誠的目光,親切的話語,緩解了患者緊張的情緒,也溫暖了患者的心。
全力救治細心叮囑
45歲的孫先生2個月前患重癥急性胰腺炎,經過李教授團隊全力搶救,終于挽回了生命。這次,他是來醫(yī)院隨訪并專程來感謝李教授的。說到自己的患病經歷,孫先生很感慨。因為工作關系,他經常需要喝酒應酬,這次因突發(fā)腹痛、高熱,被緊急送往長海醫(yī)院搶救。李教授告訴記者,重癥急性胰腺炎屬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類型,是一種病情險惡、并發(fā)癥多、病死率較高的急腹癥。20世紀80年代,多數(shù)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例死于疾病早期。近10年來,隨著內鏡微創(chuàng)治療的進展,治愈率有所提高,但總體死亡率仍很高,且搶救費用高昂。
為了降低重癥急性胰腺炎死亡率,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他創(chuàng)建了以內科為主的綜合救治新模式。該模式通過采用早期器官維護、腸內營養(yǎng)、內鏡干預、后期并發(fā)癥微創(chuàng)治療等措施,將重癥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降至5%,費用由15萬降至8萬。孫先生說,這次幸虧李教授團隊精心救治,他才能夠免除開刀之苦,逢兇化吉,逃過一劫,他特別感謝李教授。李教授說:“這些都是我們醫(yī)生應該做的。你現(xiàn)在恢復得不錯,今后一定要禁酒,如果再飲酒,無疑是慢性自殺。平時飲食要有規(guī)律,以八成飽為宜,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要定期隨訪,防止發(fā)生并發(fā)癥?!?/p>
勇于擔當耐心勸導
65歲的吳阿姨來自貴州,患慢性胰腺炎、胰管結石十年之久,飽受折磨。當她進入診室時,身形消瘦,面露痛苦。李教授仔細查看了她的檢查報告后說,你需要做手術,把胰腺里的石頭取出來。為了打消吳阿姨的顧慮,李教授放下手中的筆,耐心解釋道:手術不需要“開腹”,而是通過碎石機和內鏡,把石頭取出來,碎石會在靜脈麻醉下進行,是感覺不到疼痛的,創(chuàng)傷小,不僅可以降低腹痛發(fā)作頻率和程度,還可以延緩胰腺內外分泌功能減退,盡可放心。
聽到“手術傷口很小,碎石、取石之后,病就好了”,吳阿姨決定接受手術治療。李教授告訴記者,照理醫(yī)生其實只要做到“我建議,你決定”就夠了,這樣,即使日后患者手術發(fā)生什么問題,也不會找到醫(yī)生?!暗牵敳欢t(yī)學的患者做出錯誤決定時,我經常忍不住要替他們做決定,我不害怕承擔責任,我只是不想看到他們因為錯誤的決定而遭受更大的痛苦。我希望能夠真的幫助到他們?!痹诶罱淌谥值膮f(xié)助下,吳阿姨很快辦妥了住院手續(xù)。她說,來看病之前,她心里很忐忑,知道大城市醫(yī)院里的患者多,病床緊張。但當她見到李教授時,懸著的心放下了。
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75歲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劉老伯在女兒陪伴下,坐著輪椅來到李教授診室。近日,他出現(xiàn)了嚴重的骨痛,用鎮(zhèn)痛藥后,骨痛稍微緩解,但又出現(xiàn)了便秘。李教授一邊給他開通便藥,一邊告訴他女兒,她父親的便秘與服用鎮(zhèn)痛藥有關,平時要照顧好父親的飲食,盡可能讓他多食用一些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等。李教授對記者說,胰腺癌是一種極為兇險、高度惡性的消化道腫瘤,療效差,生存期短。作為一名醫(yī)生,即使沒有辦法使劉老伯完全痊愈,但他會盡量去幫助患者,使他感覺舒適一些。
56歲的王先生是一名中晚期胰腺癌患者。他在網上查閱了大量胰腺癌相關資料后,想盡一切辦法找到了李教授。當他在診室陳述他的病情時,一度忍不住失聲痛哭。李教授勸他:“你雖然得了胰腺癌,但仍然是有希望的。雖然不能手術,但還可以做放射性粒子種植等治療?!蓖跸壬犃死罱淌诘脑捄螅榫w慢慢穩(wěn)定了下來。他說,李教授雖然是全國知名的專家,但他又是那么和藹可親,他的話語讓他感覺很溫暖。放射性粒子種植治療,以及粒子支架植入、腹腔神經節(jié)粒子種植,是李教授首創(chuàng)的多種中晚期胰腺癌微創(chuàng)治療新技術,可以將中晚期胰腺癌1年生存率由15%提高至27%,減輕患者的黃疸及疼痛,顯著提高生活質量。
除了在胰腺疾病方面的診治取得重大成果外,李教授在消化內鏡新技術研發(fā)與轉化領域方面,率先開展了多項內鏡微創(chuàng)診療新技術。為了診治胃鏡、腸鏡檢查均“鞭長莫及“的小腸疾病,李教授研發(fā)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膠囊內鏡系統(tǒng)。這套全球領先的膠囊內鏡系統(tǒng)目前已在60多個國家的1000多家醫(yī)院廣泛應用。美國、英國和意大利的著名消化內鏡專家分別在國際權威雜志上發(fā)表述評。2008年,他還為一位82歲的老人做了“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肝囊腫開窗術”,免除患者痛苦。此后,這樣的手術,李教授又實施了多例,均獲得成功。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軍醫(yī),李教授情系百姓,心系官兵,先后服務的群眾和部隊官兵不計其數(shù)。2010年12月,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通令,給在科學研究和本職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的李兆申教授記一等功。
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獻在醫(yī)療工作第一線,李教授用平凡和簡單,詮釋了無私的奉獻和無盡的愛心;用職業(yè)精神,?研發(fā)了一個又一個醫(yī)學新技術,惠及千萬患者。
[z1]全篇盡量統(tǒng)一使用“患者”或“患者”,我們醫(yī)生習慣使用患者表述,您看著決定
大眾醫(yī)學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