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應力隔夾層劃分的特低滲儲層剩余油挖潛——以鄂爾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區(qū)延長組儲層為例

    2016-12-13 08:53:50靳文奇杜書恒路向偉吳志宇師永民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年6期
    關鍵詞:層段夾層測井

    靳文奇 杜書恒 路向偉 吳志宇 師永民,?

    ?

    基于應力隔夾層劃分的特低滲儲層剩余油挖潛——以鄂爾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區(qū)延長組儲層為例

    靳文奇1杜書恒2,3路向偉4吳志宇1師永民2,3,?

    1.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廠, 延安 716000; 2.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北京 100871; 3. 北京大學石油與天然氣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 4.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廠, 西安 710299; ? 通信作者, E-mail: sym@vip.163.com

    基于鄂爾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區(qū)延長組長 4+5 特低滲儲層壓裂縫分布規(guī)律性不強、預測難度大的問題, 采用傳統工程地質方法與特殊測井、常規(guī)測井、沉積微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建立油藏三維空間展布的地層巖石力學模型, 開展隨井間儲層和應力場變化的全縫長壓裂數值模擬, 得到較精確的壓裂縫全縫長幾何形態(tài)參數, 據此認為應力隔夾層將作為一種新的開發(fā)地質屬性對壓裂縫縱向延伸和水驅波及范圍起主導控制作用, 并提出開發(fā)調整措施。研究結果可為提高低滲儲層的開發(fā)決策效率、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提供科學依據。

    鄂爾多斯盆地; 隔夾層; 壓裂縫; 地質建模

    壓裂縫展布預測對提高低滲透儲層的產能意義重大, 國內外學者針對全球不同油田儲層的壓裂縫分布規(guī)律提出一系列預測理論和方法。部分學者運用新一代網格技術(PEBI 網格)模擬壓裂裂縫, 可以真實地還原壓裂裂縫形態(tài)[1-3]。有學者將裂縫參數轉化為三維可視圖像, 展示的仍是由經典模型得到的、由裂縫參數轉化而來的、井筒兩翼對稱分布的裂縫[4-7]。少數學者通過力學分析, 依據流?固耦合效應、巖石材料的非線性效應以及裂縫擴展的動態(tài)效應, 建立低滲透油層水力壓裂三維裂縫的動態(tài)擴展力學模型, 運用有限元方法求解, 實現低滲透油層三維裂縫形成過程的動態(tài)描述[8-9]。

    有關鄂爾多斯盆地特低滲儲層壓裂縫的預測, 目前缺乏適用的方法。文獻[10?14]采用理想模型, 對井筒周圍的巖石力學參數進行理想化處理, 即井筒周圍的參數是均質的, 主要目的是研究各個參數對裂縫最終形態(tài)的影響。

    本研究側重于建立井筒附近及井間巖石力學參數三維模型和應力三維模型, 通過精確地描述地質現象, 使壓裂設計時的地質基礎更加真實, 從而取得地下裂縫的分布情況, 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基于應力隔夾層劃分的特低滲儲層剩余油挖潛。

    鄂爾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區(qū)延長組儲層物性差, 原始含水飽和度高(約53.5%), 應力狀態(tài)復雜, 應力方向不穩(wěn)定, 壓裂縫分布隨機性較大, 注水開發(fā)過程中易發(fā)生多方向水竄、水淹, 開發(fā)決策難度大、效率低, 亟須厘清儲層壓裂縫全方位展布規(guī)律, 為開發(fā)選層提供依據。本文選取該類儲層的典型區(qū)塊, 提出一種新的壓裂縫預測方法。

    1 單井砂巖組劃分

    白于山位于陜北地區(qū)長 4+5 期的三角洲前緣亞相帶內, 主要的沉積微相為水下分流河道與分流間灣相沉積。

    結合研究區(qū)目的層特征, 大量搜集野外及室內資料, 通過取芯井詳細的巖芯描述和室內測井沉積相的劃分, 并結合巖芯分析資料, 適當考慮接觸關系和次級關系, 對這些測井曲線的形態(tài)、幅度以及它們之間的組合形態(tài)進行研究。

    考慮到聲波時差和自然伽馬曲線受巖層的物性、流體等多種因素影響, 本研究選用二者組合來區(qū)別巖性, 給出研究區(qū)砂層劃分標準(圖 1), 總結研究區(qū)長4+5油層組測井相特征。

    具體思路為: 畫出縱橫連井沉積剖面圖, 建立研究區(qū)沉積相序演化格架, 再根據上述測井曲線相模式, 結合單砂體厚度平面變化趨勢, 進行平面微相組合, 確定相帶邊界, 對該區(qū)沉積微相開展精細剖析。

    2 連井砂巖組對比

    巖相單元細分與對比是油氣藏開發(fā)的基礎, 直接決定判斷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的準確程度[15-18]。鄂爾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區(qū)低滲透油藏儲層屬于典型的三角洲前緣相沉積, 古地貌平緩, 水流穩(wěn)定, 砂體展布方向性明顯, 呈北東?南西向展布。油層組內部由兩個三級正旋回組成, 對應長 4+51和長 4+52兩個砂巖組。砂巖組內部又由若干個多期形成的單砂體相互切疊, 形成側向復合砂體, 導致層內及平面上非均質性增強。

    對單砂體構型結果進行剖析(圖 2), 發(fā)現白于山地區(qū)小層內鈣質夾層發(fā)育, 且分布不穩(wěn)定。另外, 由于一個單砂體反映一個結構單元, 圖 2 反映出長4+5 油藏巖體存在較多的結構面。由于結構面與結構體結合部位的巖體力學性質差異大, 預計將對應力及壓裂縫擴展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3 特殊聲波測井與巖體力學性質

    為進一步揭示儲層內部的非均質性, 建立較精確的三維空間展布的油藏巖體力學模型, 我們采用側向復合砂體單一河道識別技術, 進行厚層塊狀非均質油藏解剖, 將研究的主力油層長 4+52進一步分為長 4+521小層、長 4+522小層、長 4+523小層和長4+524小層(圖3)。

    選取 Y40-251 井開展交叉偶極子陣列聲波測井, 對測井資料進行解釋和各種巖體力學性質計算。處理結果(圖 3)顯示, 最大水平主應力方向約為 NE45°, 縱向剖面上頂/底部應力隔層厚度大, 分布穩(wěn)定, 增加了長 4+5 油層結構體的完整性; 油層和小層內部單砂體之間應力夾層非常發(fā)育, 分布不穩(wěn)定, 增加了巖體內部應力分布的非均質性。

    綜合該井縱向應力分布情況, 選取該單井目的層段實測平均破裂壓力 35 MPa 為界, 高于 35 MPa部分識別為應力隔夾層, 其指示意義為: 超過平均破裂壓力后巖石不易發(fā)生破裂, 且壓裂過程中裂縫的縱向延伸會因為應力隔夾層的存在而受到嚴格限制。研究區(qū)其余各單井均存在相應的平均破裂壓力, 可依據其實測值劃分出應力隔夾層。棕色填充的面積表示應力隔夾層發(fā)育的相對程度(即該應力隔夾層對裂縫縱向延伸阻擋的相對程度), 造成縱向水淹程度的不同, 為剩余油挖潛指明方向。

    以 Y40-251 井(圖 3)為例, 可看出應力隔夾層的分布與自然伽馬曲線、密度曲線以及比奧特系數曲線對應良好, 基本上呈正相關關系。從機理上剖析, 歸一化后的自然伽馬值可反映泥質的相對含量, 數值越大, 指示泥質含量越高; 成巖作用過程將導致泥巖或鈣質巖類壓實程度遠遠高于砂巖, 因此泥巖或含鈣質夾層的泥巖密度常常顯示異常高值; 比奧特系數是反映孔隙大小與分布對巖石可壓縮性影響程度的物理量, 數值越大, 代表孔隙剛度越大, 巖石越不容易壓縮及破裂。同時, 由于泥巖或者含鈣質夾層的泥巖能干性小于砂巖, 易發(fā)生塑性流動或變形而不易發(fā)生脆性破裂, 因此, 如果泥巖在儲層中呈穩(wěn)定條帶狀分布, 將導致形成壓裂的“隔夾層”, 其隔擋作用的實質在于與相鄰砂巖儲層段的應力差較大, 因而限制了裂縫在縱向上的延伸。

    4 三維精細儲層模型建立

    基于常規(guī)測井數據, 結合交叉偶極子陣列聲波測井資料, 設置模型的,,網格精度分別為5 m, 5 m 和 0.5 m, 借鑒文獻[19?22]中的建模方法, 建立三維精細儲層地質及巖體力學模型(圖4)。

    白于山地區(qū)生產井、注水井均為直井, 沿最大水平主應力方向穿過井筒, 切出截面屬性模型, 將屬性模型中的值輸入壓裂計算軟件, 得到各屬性在網格化界面上的分布圖。根據儲層地質模型 5 m × 5 m × 0.5 m的網格精度, 導入壓裂模擬軟件中的網格精度為橫向 5 m, 縱向 0.5 m。以上模型將用于開展全縫長壓裂縫模擬, 得到壓裂縫較為真實的展布形態(tài)[23-27], 并最終揭示應力隔夾層對于剩余油挖潛的意義。

    5 應力隔夾層劃分意義剖析

    以Y40-251井延長組儲層為例。由于應力隔夾層對裂縫的延伸構成限制, 因此針對綜合柱狀圖(圖 3)顯示的中間存在隔夾層的儲層段設計兩處壓裂層段: 1650.0~1655.0 m (中部存在厚度為0.5 m的隔夾層)和1660.5~1668.0 m (中部存在厚度為0.4 m的隔夾層)。有充分的理由認為, 當兩層段分別壓裂時, 由于應力隔夾層的存在, 會導致隔夾層上下儲層壓裂規(guī)模不均, 因而造成上下儲層動用程度產生較大差異, 剩余油賦存位置將集中于儲層改造程度較低的層段, 可為下一步挖潛指明方向。

    首先對需要模擬的儲層單元進行拆分, 然后進行壓裂縫預測, 再結合現場生態(tài)動態(tài), 檢驗預測結果的可靠性。按照隔夾層分布位置, 將每個層段分別剖分為兩個層段: 層段 1650.0~1655.0 m 剖分成1650.0~1652.5 m (層段 A)和 1653.0~1655.0 m (層段B)(中部隔夾層厚 0.5 m); 層段1660.5~1668.0 m剖分為 1660.5~1664.5 m (層段 C)和 1664.9~1668.0 m (層段 D)(中部隔夾層厚 0.4 m)。將截切出的相應單井的剖面模型數據導入相同網格化精度的壓裂模擬程序中, 設計混砂比、排量等參數, 預測壓裂縫全縫長展布情況[28-29](圖5)。

    從圖 5 可以看出, 由于隔夾層上下物性及巖石力學性質的差異, 造成兩層段壓裂時, 隔夾層上方儲層壓裂縫的長度和開度較大, 儲層改造程度較大; 下方裂縫長度和開度較小, 儲層動用程度較低。

    為進一步驗證模擬結果的可靠性, 將 A 和 C 兩層段分別采取橋塞隔開, 先后對 B 和 D 層段采取重復壓裂。經礦場實際生產狀況及產液剖面測井結果驗證, 生產狀況良好。

    6 結論

    1) 傳統壓裂縫預測方法不能滿足中國陸相低滲、特低滲儲層的預測精度要求, 測井、地質模型與生產動態(tài)相結合的全縫長壓裂數值模擬方法將大大提高預測精度。

    2) 應力隔夾層作為一種新的開發(fā)地質屬性, 將對壓裂縫縱向延伸和水驅波及范圍起主導控制作用, 可據此提出開發(fā)調整措施。

    3) 與傳統物性隔夾層相比, 應力隔夾層劃分應與產能分析、油藏數值模擬等常規(guī)方法相結合, 才能達到提高剩余油挖潛精度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譚文才. 低滲儲層裂縫預測方法研究[D]. 荊州: 長江大學, 2012

    [2]胡南. 蘇里格氣田二疊系儲層水力壓裂縫長寬高的測井預測[D]. 成都: 西南石油大學, 2012

    [3]劉浩. 高煤級煤儲層水力壓裂的裂縫預測模型及效果評價[D]. 焦作: 河南理工大學, 2010

    [4]王立軍, 張曉紅, 馬寧, 等. 壓裂水平井裂縫與井筒成任意角度時的產能預測模型.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08, 15(6): 73?75

    [5]陳冀嵋, 徐樂. 考慮裂縫壁面蚓孔區(qū)影響的酸壓井產能預測. 天然氣工業(yè), 2008, 28(7): 81?84

    [6]張樂, 王雪峰, 李旭. 水力壓裂施工中壓裂縫高度預測方法研究. 西部探礦工程, 2009, 21(1): 60?62

    [7]易新民, 唐雪萍, 梁濤, 等. 利用測井資料預測判斷水力壓裂裂縫高度.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9, 31(5): 21?24

    [8]陳漢軍. 致密碎屑巖儲層特征與裂縫發(fā)育帶預測[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學, 2011

    [9]黃利平. 低滲透氣藏壓裂水平井產能預測與裂縫參數優(yōu)化研究[D]. 成都: 西南石油大學, 2011

    [10]楊克文, 史成恩, 萬曉龍, 等. 鄂爾多斯盆地長 8、長 6 天然裂縫差異性研究及其對開發(fā)的影響.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8, 30(6): 37?41

    [11]李元昊. 鄂爾多斯盆地西部中區(qū)延長組下部石油成藏機理及主控因素[D]. 西安: 西北大學, 2008

    [12]李憲文, 張礦生, 樊鳳玲, 等. 鄂爾多斯盆地低壓致密油層體積壓裂探索研究及試驗. 石油天然氣學報, 2013, 35(3): 142?146

    [13]王曉東, 祖克威, 李向平, 等. 寧合地區(qū)長 7 致密儲集層天然裂縫發(fā)育特征. 新疆石油地質, 2013, 34(4): 394?397

    [14]萬曉龍, 高春寧, 王永康, 等. 人工裂縫與天然裂縫耦合關系及其開發(fā)意義. 地質力學學報, 2009, 15(3): 245?252

    [15]高永進, 田美榮, 賈光華. 砂體物性對巖性油藏成藏控制作用物理模擬. 地球科學: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07, 32(2): 273?278

    [16]張俊, 龐雄奇, 陳冬霞, 等. 牛莊洼陷砂巖透鏡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剖析.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3, 24(3): 233?237

    [17]徐兆輝, 胡素云, 汪澤成, 等. 四川盆地須家河組大型砂巖儲集體發(fā)育特征與形成機理.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4, 25(12): 1962?1974

    [18]渠芳, 陳清華, 連承波. 河流相儲層細分對比方法探討.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8, 23(1): 17?21

    [19]歐陽明華, 謝叢姣. 精細油藏描述中的儲層建模. 新疆石油學院學報, 2004, 16(1): 47?51

    [20]程鈺. 興隆臺太古界潛山油藏三維構造建模研究[D]. 荊州: 長江大學, 2012

    [21]解偉. 低滲透油藏精細地質建模研究[D]. 東營: 中國石油大學, 2010

    [22]王家華, 夏吉莊. 三維地震約束多點建模降低井間砂體預測的不確定性. 沉積學報, 2013, 31(5): 878?888

    [23]杜書恒, 師永民. 低滲透砂巖儲層可壓裂性新判據. 地學前緣(出版中)

    [24]杜書恒, 師永民. 低滲油氣藏水力壓裂理想水驅波及范圍預測新方法.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5, 26(10): 1956?1962

    [25]杜書恒, 師永民, 徐啟, 等. 井震聯合非均質儲層改造規(guī)模的非線性表征方法. 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6, 52(2): 241?248

    [26]Du Shuheng, Shi Yongmin, Guan Ping, et al. New inspiration on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ight reservoir in secondary exploitation by using rock mechanics method.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6, 34(1): 3?18

    [27]Du Shuheng, Shi Yongmin, Bu Xiangqian, et al. New expression of the changing stress field i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econdary exploitation.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5, 33(4): 491?514

    [28]杜書恒, 師永民. 松遼盆地扶余低滲儲層壓裂縫定量預測. 地學前緣(出版中)

    [29]杜書恒, 師永民. 儲層微觀特征對壓裂目的層段巖石微觀觀裂的影響.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7(出版中)

    Revelation on Remaining Oil Excavation from Stress Interlayer Division in Special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ake Yanchang Formation of Baiyushan Reservoir in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

    JIN Wenqi1, DU Shuheng2,3, LU Xiangwei4, WU Zhiyu1, SHI Yongmin2,3,?

    1. The First Oil Production Plant,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Yan’an 716000; 2.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3. Oil and Gas Institut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4. The Sixth Oil Production Plant,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Xi’an 710299;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sym@vip.163.com

    As to Chang 4+5 formation of special low-permeability Baiyushan reservoir in Ordos Basin reservoir, the hydraulic fracture distribution is not regular and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method of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pecial logging, conventional well logging, micro facies research were combined.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rock mass mechanics model of reservoir, the full length fractu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change of stress field. More accurate geometry parameters of fractures were got, stress interlayer insulation could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new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property which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racture extension, then the development adjust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conclusion would provide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on decision-making efficiency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residual oil recovery degree.

    Ordos Basin; interlayer insulation; pressure fracture; geological modeling

    10.13209/j.0479-8023.2016.097

    TE348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6ZX05013005-009)資助

    2015-08-27;

    2016-03-12;

    網絡出版日期: 2016-11-07

    猜你喜歡
    層段夾層測井
    本期廣告索引
    測井技術(2022年3期)2022-11-25 21:41:51
    八扇區(qū)水泥膠結測井儀刻度及測井數據處理
    中國煤層氣(2021年5期)2021-03-02 05:53:12
    自發(fā)性冠狀動脈螺旋夾層1例
    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層段劃分新方法
    沁水盆地石炭—二疊系富有機質頁巖厚度展布規(guī)律研究
    高含水油藏細分注水層段組合優(yōu)選方法研究
    水井的層段注水措施研究
    當代化工(2016年8期)2016-07-10 10:55:45
    基于測井響應評價煤巖結構特征
    中國煤層氣(2015年4期)2015-08-22 03:28:01
    中石油首個全國測井行業(yè)標準發(fā)布
    MRVE夾層梁隨機振動的最優(yōu)跳變參數控制
    太仓市| 星子县| 徐水县| 依兰县| 贵南县| 辉南县| 镇巴县| 五家渠市| 临潭县| 武清区| 凤山市| 深州市| 香格里拉县| 昆山市| 武汉市| 岚皋县| 休宁县| 鸡泽县| 乐至县| 金沙县| 贡山| 将乐县| 建水县| 周至县| 上虞市| 扶沟县| 远安县| 全椒县| 和林格尔县| 大庆市| 六安市| 疏附县| 体育| 宁安市| 巴楚县| 新民市| 织金县| 龙川县| 武宣县| 鄄城县| 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