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摘 要】
一些語文教師沒有采用正確的方式指導學生教學,不僅沒有提高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反而讓學生被迫接受,使一些學生厭惡了作文的學習。在這里,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三點利用情景體驗來輔助作文教學的方法。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情景體驗 初中 作文 教學 運用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文在中考中也占有較高的分值。但是學生們在寫作時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總是覺得無話可說,無法用文字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讓人讀起來“味如嚼蠟”。很多教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提高了對作文教學的重視并采取了一些指導作文教學的方法,但是效果卻并不明顯。究其原因,教師沒有采用正確的方式指導學生教學,不僅沒有提高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反而讓學生被迫接受,使一些學生厭惡了作文的學習。在這里,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三點利用情景體驗來輔助作文教學的方法,并展開了論述。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要提高初中生的習作能力,第一步就是要提高他們的素材量,只有學生們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后,他們在用文字表達情感時,才會有如神助,寫出來的東西才會更耐讀。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幫助學生對情景進行分析,讓學生從中獲取感悟,并從中積累寫作的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比如,在講解《幼時記趣》這篇課文時,我對學生說到:“同學們,‘竹馬時小朋友放在胯下當馬騎的竹竿。在孩子的眼中,生活中的萬物都是充滿了豐富色彩的。想象一下你們那五彩繽紛的童年吧。在生活中你們應該也有過作者相同的體驗,學了課文后你們又有哪些啟發(fā)?”《幼時記趣》是七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學生們剛從小學升入初中,他們?nèi)匀煌奈淬?。通過這段話,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景,讓他們結(jié)合課文,感受生活中的趣事,然后我讓學生展開討論,互相交流自己兒時或者現(xiàn)在的一些趣事。最后讓學生圍繞“物外之趣”記敘一件事情,寫一篇記敘文。利用充滿童趣的課文素材,然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聯(lián)想生活,觀察生活中的趣事,有效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思考、寫作時變得更加的主動。由于是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他們寫出來的東西更具有真情實感,并且這些素材也成為了提高他們作文水平的養(yǎng)料。
二、創(chuàng)設情景,豐富學生的寫作體驗
由于學生過重埋頭課本,與外界的接觸較少,缺少相應的感悟。因此讓他們在寫一些抒情類文章時,他們很難在大腦中進行快速的反應,即使能夠?qū)懗鰜恚彩菍σ恍┧夭牡纳嵊蔡?,難以表達真情實感,這就導致了學生寫作效率的低下,寫作水平停滯不前。但是,學生體驗少,并不代表學生對生活毫無感悟,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景,勾起學生一些情感,豐富學生的寫作體驗,讓他們寫出來的東西更加具有真情實感。
在七年級上學期“有感而發(fā)”的習作課上,我讓學生想象一個離別的場面,然后讓他們描繪出那個場面和當時的心情,并抒發(fā)當時的情感。因為初中生的生活經(jīng)歷少,閱歷并不是很豐富,他們在描寫的時候都是千篇一律,描繪的都是比較凄涼的畫面,表達的都是不舍的情感,沒有絲毫的創(chuàng)意。我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性,對這種現(xiàn)象表示了理解。為了改變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現(xiàn)狀,我利用多媒體等手段給學生們呈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離別的場面,然后我讓學生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看了幾個離別的短片后,學生竟有了不同的感受:有表示不舍的,認為離別是痛苦的;也有表示離別雖然是讓人不舍的,但是有的時候卻是人生中必須要經(jīng)歷的,有的時候更加需要坦然面對;還有表示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逢,離別雖苦,但是更需要堅強,用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去迎接下次的相逢。由此可見,學生們?nèi)狈w驗,確實閱歷,但是他們卻不缺少感悟能力。老師利用不同的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寫作體驗,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因為學生不能寫出有情感的東西而去抱怨學生,應該從自身角度考慮,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用更加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不同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描摹情景,付諸成文
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獲取不同的寫作體驗后,那么接下來就是要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了,這也是最終目的。寫作的過程,也是對素材的運用,對情景的拓展,對感情的抒發(fā)的過程。在學生體驗情景時,他們對情景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觸發(fā)了相應的情感。但是在寫作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將情景細化,將感情用更加細膩的方式表達出來。
為了能夠使學生將情景更加細膩的展現(xiàn)出來,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設一些真正能夠沖擊學生心靈的情景,那樣學生才不會對情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才能更加細膩地描繪出情景,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在講解《十三歲的際遇》后,我了解到初一的學生大多都處于這個年齡段,于是我讓學生們也想象一下自己13歲左右的時候所經(jīng)歷的事情,讓他們自己擬題,并以此寫一篇記敘文。在學生們的習作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描述的其實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瑣事,但是由于他們對這些事情印象深刻。由于自由擬提,學生的靈感得到了有效的開發(fā),在表達情感時,并沒有用太多華麗的辭藻,卻有效的表達了自己的情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在對學生描摹情景,讓學生付諸成文時,一定要減少對學生的束縛,教師在一定引導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表達自己的情感。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努力端正學生對于寫作的認識,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的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沈海波.初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 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05)
【2】王云娟.初中作文教學:從“無序”走向“有序”【J】. 基礎教育論壇,2014(16)
【3】蔡淑婧.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微【J】. 成才之路, 2014(28)
【4】劉德秀.淺議初中作文教學體系的構建【J】.金田,2014(11)
【5】林海鵬.初中作文教學的新思路之我見【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