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某收藏家花重金淘得一塊叫做《樓蘭古韻》的石雕作品,石雕通身無彩色,白色質(zhì)地中夾雜著水墨畫般的沙、水、石,石頭上僅被雕出了三頭駱駝。這件作品沒有多雕、多鏤,作者只是把自己內(nèi)心想表達(dá)的焦點——駱駝刻畫好。焦點一出,沙漠荒涼的意境就被襯托出來了??催^《樓蘭古韻》的人無不拍手叫絕,但其實這作品的原石料很常見,任誰花上幾十上百元,都能買到相似的一塊。
幾年前,某雕刻大師從朋友那得了一塊上好的雞血石,它幾乎具備了石頭所有的好特點——溫、潤、透。一日,雕刻大師外出,他的小徒弟覺得這么好的石頭不應(yīng)該被閑置,于是他將石頭雕刻成了一只立體感十足的烏龜。
翌日,雕刻大師歸來。他看見石雕烏龜后深嘆一口氣說:“對于已經(jīng)具備了原始美的石頭,只要根據(jù)原來形狀做簡單造型即可。如果你非要給美石添‘足,那就破壞了它原有的價值。從沒有人說過好石頭一定能雕刻成好作品,也從沒有人說過有瑕疵的石頭就不能雕成精品。雕刻作品的好壞與石頭本身無關(guān),只在于雕刻家怎樣去解讀原石啊。”
酸辣白菜摘自《亳州晚報》
(石雕是這個道理,人其實也是這樣。本文適用于態(tài)度方面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