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冬雨
小學美術課堂作業(yè)的設計是美術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學生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作業(yè)是一個動態(tài)的轉化過程:有效作業(yè)由有效的“理想”轉化為有效的“思維”,再轉化為一種有效的“實踐”。有效作業(yè)注重的是質量與過程。質量是有效作業(yè)實現了預期的目標,或是較少的投入取得了較高的成果。過程是有效作業(yè)在特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師生之間有效教與學的交流和互動,實現預期學習目標的實踐活動。為了提高小學美術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筆者做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有的放矢,有效提高
1.開展游戲,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陳鶴琴曾指出: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設立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學會思考,在愉快中鍛煉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快速完成學習任務。
一年級孩子特別喜歡游戲,在《讓我的飛機上藍天》中,孩子們總是按捺不住自己的熱情,在課堂上亂飛紙飛機,這樣課堂秩序會打亂。老師馬上急中生智說:“我們來玩?zhèn)€飛機起飛的游戲吧?!焙⒆觽凂R上安靜下來,在給孩子說明一些游戲規(guī)則后,全班高高興興地出發(fā)去“機場”。開始比賽飛飛機,先來個集體大飛行,再來個小組賽,孩子們玩得無比歡樂。
2.注重合作,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在《紙盒變家具》中,孩子們就體驗了一次合作學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要完成一組家具擺設,還是有難度的。老師就給學生安排了分工協(xié)作的方法,先確立組長,確定每組要做的家具,兩個拼搭組合,兩個裝飾美化,最后兩個負責出主意和搭下手,這樣每組就井然有序地開展工作了。學生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作品,體驗到合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二、量體裁衣,人人參與
1.根據內容難易度設計分層作業(yè),給予每個學生選擇權。
教師在課堂作業(yè)設計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班級學生的差異,設計適合不同基礎學生需要的多層次作業(yè),供學生自主選擇,使優(yōu)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消,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yè)難度、內容和形式。因此,適宜的作業(yè)要求可以給學生很大的表現空間,自由靈活的分層作業(yè)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植物寫生》一課中,要對植物進行寫生創(chuàng)作,枝葉的走勢、穿插、遮擋很難表現,學生一聽就開始頭疼。為了讓他們人人都參與到寫生活動中,筆者安排了四組不同的植物供學生選擇、分別是造型簡單君子蘭、葉面寬大旋轉的虎皮蘭、枝葉穿插的吊蘭和帶花造型繁瑣的劍蘭。
2.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分類作業(y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動力。如果教師在設計作業(yè)的時候能夠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分類作業(yè),那么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實踐、大膽創(chuàng)造。特別是到了小學階段的中高年級,部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逐漸減退,美術課紀律松懈,不帶畫具的學生大有人在,美術課堂管理的難度增加,學生對美術作業(yè)不夠重視,拖拉和欠交作業(yè)現象嚴重。因此,教師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應因地制宜地設計有趣味性的作業(yè)供學生選擇。
在學習《造型別致的椅子》這一課時,筆者先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設計圖的教學,怎樣檢驗你設計的椅子到底好不好呢?筆者就在下一課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利用各種材料,設計一個漂亮、別致的杯子,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利用各種表現方式及各種材料成作業(yè),這樣就給不同的學生提供了適合自己愛好和特長的選擇及展示的機會,學生的興致很高,做作業(yè)的積極性更高。有的學生喜歡用鉛絲設計一個造型簡約的椅子,有的學生用紙板拼搭組合一個舒適的長椅,有的學生用布藝縫制一個柔軟的沙發(fā),有的學生用常用的橡皮泥捏制一個獨特的椅子。
三、合理評價,發(fā)展個性
成功的評價對學生興趣的產生和保持起到促進作用,也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作業(yè)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新課程標準對美術課程評價作了這樣的定位:評價體系應以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事實作為評價的基礎,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評價既是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檢驗,又是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采取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分層評價策略,能有效促進全體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當然,分層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課堂作業(yè),還關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體現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學生在得到老師和同學及時合理的評價后,也很好地保存了作品本身的個性。
一節(jié)《畫人像》的課上,孩子們都開始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這里都是學生畫的自己的頭像,請同學說一說你找到了誰?
生:這一張最丑了,肯定是小王!
師:我們評價的時候不能這么說,比較傷人的自尊。我們可以從人物的外貌特征來說,人物的神態(tài)表現得生動不?
這時坐在最后的一個女生,更是捂著自己的作業(yè)不肯展示。
師:快拿上來,同學們給她點勇氣。
在同學的鼓勵下,女生終于把作業(yè)展示出來了。
生:畫面上的人物很有特點,頭發(fā)亂亂的,眼睛比本人大多了,嘴巴的線條沒有掌握好,神態(tài)還是比較自然的。
在同學的評價下,女生開始笑了。因為我們都是善良的人,包容別人的缺點,發(fā)現別人的亮點。這就是評價給我們的力量。
總之,通過對美術作業(yè)設計有效性的研究和實踐,同學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完成美術作業(y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學生作業(yè)階段,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設法激勵學生大膽嘗試,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盡情地表達。每個學生都是一顆星星,隨時都會有發(fā)光的一刻,需要老師多一點耐心尋覓和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