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鄧 勤
川渝油茶
文圖/鄧勤
川渝地區(qū)的油茶,雖名為“油茶”,卻看不見一點茶葉,是當地的著名小吃。在那食物匱乏的年代,人們把普通的大米也變出了許多花樣,油茶就是其中的一道美味,也有春節(jié)期間食用油茶的習俗。因為在南方,所以這里的油茶以大米為原料,不像陜西的油茶用面粉。此油茶制作看上去簡單,就是先把大米磨成極細的米面,可是做起來卻非常麻煩。先把大米在鍋里炒出香味,然后用石磨磨成米粉。石磨跟石臼一樣,都是石器時代的遺存,過去鄉(xiāng)村家家戶戶都有石磨,部分石匠還靠修繕石磨為生。如今電磨代替了石磨,石匠們也黯然退出了??墒怯腥苏J為電磨磨出的米粉就是沒有石磨磨出的味道好,電磨轉速太快,溫度太高,破壞了米粉的口感。
石磨磨出米粉后,得用竹篩篩過,米渣再磨,再篩,這樣反復三次以后,竹篩幾乎篩不出米渣,米粉極細,油茶的原料才算是做好了。熬油茶要文火慢煮,煮的時間越長,味道越香醇。若是火候把握不好,油茶就焦糊了。熬油茶時,在灶堂里添加的都是油菜籽殼或小麥殼,它們火焰小,但是耐煮。只需有時用火鉗在灶堂里透一下,就能調節(jié)火力的大小。
油茶沒茶葉,油倒還是有的,有些店鋪會在油茶碗邊添一小勺煉豬油。跟熱氣騰騰的米粉煳一攪合,煉豬油就化了。這正如馬來西亞的肉骨茶,此茶非彼茶,實為一道豬肉藥材湯。主營油茶的早餐店雖非主流,但一座縣城還是能夠尋覓到油茶鋪的影蹤。
油茶鋪是小本生意,通常主營油茶,兼賣豆?jié){、油條和鹽蛋。五塊錢就能買到一大碗油茶,加上油條或鹽蛋,也消費不到十塊錢。油茶鋪里食客不少,面前都放著一碗熱氣騰騰的油茶。老年顧客居多,吃油茶不塞牙齒,又容易消化,慢慢地品味油茶,似乎能讓他們回憶起這輩子的過往來。他們用勺子在碗里慢慢地攪拌著,然后將油茶送進嘴里,發(fā)出吱溜吱溜的響聲,這是一種吞咽的快感。與之相隨的,還有他們臉上舒展開的皺紋和愜意的神情。
只要有新食客上門,老板馬上就會上前問道:“來碗油茶么?可以配油條、鍋盔、鹽蛋,好吃管飽。”若是那些老主顧,則會點點頭說聲老規(guī)矩就行了。老規(guī)矩是什么?就是一個老買主的飲食習慣,老板得記在心里,人再多也不能弄錯??梢婏嬍车赀@個服務行業(yè),就跟公車售票員一樣,你得練就超人的觀察力、記憶力。如果記錯了,輕則引起誤會,重則會得罪一個買主。如果一個小吃店老板沒有練就過人的眼力,這直接會影響他的小生意。
老板麻利地端來一碗油茶,黃黃的,稠稠的。上邊點綴著花生米、酥黃豆、榨菜、芫荽、大頭菜粒、蔥白和馓子等等的配料,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擇。川渝油茶少不了的配料是榨菜與芫荽,而馓子也是關鍵。馓子的原料多數選擇重慶小面用的堿水面(俗稱韭菜葉),在油六、七成熱時,把面盤一下之后入鍋,但要注意溫度不要太熱,因為面條水分較少,油溫過高容易糊。炸好一盤金黃松脆的撒子,趁熱撒在油茶上邊,再配合榨菜、大頭菜粒的嫩脆,花生米的香脆,黃豆的酥脆,芫荽、蔥白的鮮嫩,這樣的一碗的油茶放在桌上,剛看五顏六色的配料就已經格外誘人食欲。方桌的碟子里,還有花椒粉和鹽巴,食客可以根據口味自行添加。如果喜歡辣,還可以加上花椒面、油辣子海椒,這么多配料,用勺子在碗里輕輕一攪,一股沁人心脾的醇香就溢了出來。
油茶要趁熱吃,尤其是趁馓子沒有泡軟時,這時口味最佳。舀起一勺油茶,和著香脆的馓子送進嘴里。微微地咀嚼一下,馓子就化渣了,喉結蠕動一下,那股香醇就順著食道漫漫下行,一直溫暖了你的全身。就著老板切好的油條,一口氣吃光這碗油茶,渾身通透,似乎五臟六腑都被滋潤了,真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