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遷
幾年前一些雜志約我寫過如何教孩子感恩之類的文章?,F(xiàn)在,我看到“教孩子感恩”之類的話或者類似的活動,心里非常抵觸。
為什么要教孩子感恩呢?難道我們認為沒有我們教,孩子就不愛我們嗎?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很大很深的,孩子對父母的愛其實也是很大很深的。
孩子對父母的捍衛(wèi)、愛護、遵從和連接的渴望始終都是很大很深的。夫妻關(guān)系中,如果一方僅僅罵對方,還沒什么,如果一方不尊重對方的父母,那很有可能出現(xiàn)家庭暴力,我看到很多人都這樣。我的一個朋友在一次聚會上,大家去感謝他擁抱他,他感動但還好,后來他的父母出現(xiàn)了,上去抱他,尤其是媽媽上去抱他的時候,他一下就哭了,淚如泉涌。誰不愛自己的父母呀,如果他是個健康的人的話,而他倘若不健康,也多半是父母當(dāng)初沒有好好地愛他。我的一個朋友比較強勢,后來兒子爆發(fā)了,對她說了狠話,她非常傷心,一個人哭了半天。第二天一切照舊,誰也沒提。一周以后兒子說:媽,那天你是不是特傷心呀,你知道嗎我也特傷心,你在那邊哭的時候,我也在自己房間里哭。后來這位朋友跟我說:我們傷害孩子的時候,都以為這沒什么,誰去安慰過孩子呀,可是,當(dāng)我們傷心的時候,孩子會來安慰我們,可能我們心里過去了,孩子那里還沒有過去。
正常情況下,孩子哪有不渴望父母的愛,不渴望和父母連接的?你看看張國榮和母親的故事,張國榮自殺和童年時期的痛和怕是直接相關(guān)的,可是張國榮除了少年離家之外,成年后非??释湍赣H連接,無所不用其極地對媽媽好,媽媽隔著門對痛哭的兒子說的那句“你不要這樣,我會傷心”,實際上是張國榮內(nèi)心最珍貴的溫情。你去百度搜索一下王朔帶母親上“心理訪談”的視頻,王朔說:不把和母親的事處理好,死都不閉眼。你看看視頻里快五十歲的王朔的委屈、憤怒和悲傷,他到現(xiàn)在還不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那他的童年怎么過來的呀,即便這樣,他愛媽媽,愛得不容侵犯和推遲。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很大很深的,孩子對父母的愛其實也是很大很深的,甚至是更大更深的。
為什么我們要教孩子感恩呢?我看那些很出色的人,都在感恩孩子,你看看姜文怎么對女兒,看看崔健怎么對女兒,看看周國平怎么對女兒,看看路金波怎么對孩子,他們都在感謝孩子,都在感恩上天賜給他們一個孩子,讓他們的生命因為孩子的降臨而變得更幸福更滋潤更人性。難道他們的女兒會不愛他們嗎?難道他們會“不孝”嗎?
所以,感恩是不需教的,親子間的大愛會自然流淌,這是人倫間的本性,親子之間那種深刻的連接是一種大美,它是一種神的賜福。
我不認為孩子的生命是父母所賜,我贊同紀伯倫的說法:孩子借父母而來,而不是從父母而來。孩子的身體是父母所生,身體不等于生命,生命離不開身體,但是生命不等于身體。除了身體外,人的生命還包括心理和靈性的層面。我甚至覺得如果父母生下孩子的身體,而又不能給孩子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是愧對孩子。許多年前,我看到一個孩子的父親是礦工,父親極端貧困而又十分暴躁,經(jīng)常在酒后毆打孩子,孩子在考上大學(xué)那天懸梁自盡,我覺得這位父親真是愧對孩子這個生命,當(dāng)然這樣的父親不會有愧疚,他的心靈已經(jīng)簡陋到不會為此愧疚,相反他會在心里怨這個孩子帶給他失去兒子的痛苦,他會覺得自己白養(yǎng)了一場,而恨這個孩子。
孩子的出生是被動的。實際上,他是父母生命中的客人,他是被邀請而來的,如果父母不行房就不會有孩子誕生。如果你沒有準備好,可以先不讓客人來你們家,你忙不過來你先忙唄,你錢沒掙夠你就掙去唄,你招待不過來你可以不邀請,何必人家來了你又不待見呢?如果你有夙愿沒有實現(xiàn),你自己想想怎么辦,是努力一下還是接受現(xiàn)狀,你何必把自己的夙愿強加到孩子身上呢?你加到他們身上,他們還能自由做自己么?如果你實在想找人來實現(xiàn)你的夙愿,你至少也得問問孩子愿不愿意,如果不愿意你也得允許呀,人和人之間哪有強迫另一個人必須幫自己干事還不允許拒絕的,花錢雇人還有個愿不愿意呢!如果你沒準備好而又不小心有了孩子,你應(yīng)該輕輕地說一聲“不好意思,我還沒準備好,不過既然你來了,我將為你調(diào)整我的生活,盡可能地照顧好你”。這才是待人之道,難道孩子不是人么?
什么孩子長大了才會不孝順父母?什么孩子長大了才會嫌棄父母?什么孩子長大了才會啃老?
孩子都看在眼里學(xué)在心里,父母只要能孝順自己的父母,即便說對孩子不夠好,孩子還是會孝順他們,我真沒見過例外,如果誰見過請告訴我,我愿意重新來理解這件事。
父母如果自尊自愛,孩子絕對不會嫌棄父母。如果父母覺得自己很失敗很無能、沒有錢沒有資源,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那么孩子很容易嫌棄父母。如果父母很滿足、很尊重自己,孩子也會自然這樣尊重和滿足。
啃老的孩子,其根源仍在父母??欣鲜且环N依賴,這種依賴怎么來的呢,就是他的父母不允許他獨立。成年前,孩子想靠自己的時候,父母不讓,父母照顧、干涉、過多地幫助,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不給孩子自主的機會,承受不了孩子的冒險和失敗,過度的保護和照顧,孩子習(xí)慣了依賴父母,長大了自然就啃老啦。當(dāng)然,大多時候父母是無意中這樣做的,他們不了解自己的做法意味著什么,他們沒有機會懂得這方面的知識,他們內(nèi)在的自我也不夠健康,所以才這樣做,他們不知道做過什么及正在做什么,他們只會在品嘗苦果的時候,皺著眉說:好苦呀。
我們常說的不懂感恩的孩子,多半是溺愛的結(jié)果。溺愛不是健康的,是一種對孩子的傷害,傷害了孩子的界限。溺愛本質(zhì)上是父母討好孩子,見不得孩子難過和生氣,就跨越雷池去滿足孩子,孩子有孩子的雷池,父母也有父母的雷池。父母溺愛直接的結(jié)果是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以及認為家人(后延伸為家人之外的別人)為他付出是應(yīng)該的。這不是孩子的錯,這是孩子受的害、受的傷。凡是不懂得感恩的孩子,首先都是一個受害者,他們健康的人際互動模式被家人打著“寵愛”的名義扭曲了。
“教孩子感恩”,好奇怪的邏輯!我從不期望任何人對我感恩,如果我愿意去做,我就做,我做的時候我也快樂,因為我愿意、我享受,如果我要愛的那個人允許我這么愛他,我還會感謝,這給我一個愛別人的機會呀。我不愿意把愛當(dāng)成交換,我愛你,所以你也不能不愛我,這是什么邏輯?這甚至都不是一個平等交易的邏輯,因為交易人至少還有選擇權(quán),就是說即便是公平,甚至是你付出得多,人家還是可以說“不”的。但是,在親子關(guān)系中,就常常不能夠,父母不管你愿不愿意,我先為你做,因為我為你做了,你也必須為我做。這真是天底下最常見的霸王條款。真正的愛是自由的,一旦有限制和強迫,愛的味道就變了。
我覺得父母不應(yīng)該拿自己對孩子的養(yǎng)育說事兒,當(dāng)然,養(yǎng)育是要付出很多的,時間上、感情上、精力上、物質(zhì)上都會付出很多。但這是人類繁衍的一個自然循環(huán),一個人總是對自己孩子比對自己的父母做得多付出得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繁衍。實際上也沒有人虧,因為你對孩子做的,已經(jīng)從父母那獲得過了,孩子沒對你做的,會對他的孩子補上,沒有人虧,只不過是一個循環(huán)。所以,請不要拿“養(yǎng)育”來說事兒。
簡而言之,只要是健康親子關(guān)系,愛會自然流淌,又濃又美;如果不是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所謂不健康就是父母不健康,父母夠健康,親子關(guān)系一定健康,因為孩子跟著父母走,親子關(guān)系不夠健康,或許能教出“孝”,但教不出愛,生活中最常見的,人長大了對父母孝而不親就是見證。
而且一旦你去教,你就妨礙了愛,所謂的“感恩教育”是“施恩圖報”的邏輯。如果你覺得自己對人有恩,那實際上你是在圖報,就像一個人覺得自己善良,他善良得還不夠,一個人覺得自己壞,實際上他還不算壞。真正的善良對自己的善良是不知不覺的,他會說:哪有啊,誰都會這樣呀;真正的壞人,不覺得自己壞,他覺得自己很好了。
所以,愛、感恩都不是教來的,如果你去教反而破壞了他,此謂無知;自己給孩子那個愛就霸王硬上弓不允許孩子自由以及充滿企圖,反而要求孩子感恩,此謂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