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蘭
摘 要:新課標的實施對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當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以不斷增強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繼而提升我國整體教育水平。
關鍵詞:新課標 農村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目前來說,還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如何改變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低、質量差這個不容置疑的狀況,已經成為廣大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十分關心的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目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出現(xiàn)的原因
1.農村小學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農村學校地處遠離城鎮(zhèn)的偏遠農村,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受經濟條件、人文環(huán)境的制約,家長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再加上農村學生要幫助家長做些家務,所以不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2.農村小學學生的閱讀面過窄
由于農村小學基礎設施落后,教學條件有限,學生家庭經濟相對困難,學生所閱讀的僅限于課本,其閱讀量很少,甚至嚴重不足,造成學生閱讀面過窄。即使有些農村小學有圖書室,學校藏書量也是少之又少,而且內容單一,學生根本無法找到適合自己讀的書籍,更何況大多數(shù)農村小學還沒有圖書室。顯然,這樣的狀況完全不能滿足學生求知欲的需求。
3.農村小學教育的教學方法簡單,學生積極性低下
在廣大農村地區(qū),由于管理的原因,對教師教育的管理仍然是以簡單的考試來考核教育教學。受其影響,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一直陷入“高耗低效”的誤區(qū)。一切圍繞考試轉,功利化的目標指向使得閱讀教學支離破碎、煩瑣冗長,毫無延續(xù)性、方向性和目標性,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原本生動、形象的語文教學變得沉悶,學生的主體精神與創(chuàng)新思維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另外,課堂閱讀教學依然沿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是一種主動與被動的不平等關系,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特感受;教師依然把學生視為“裝書器”,用自己的思想去操縱、控制和灌輸,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得不到肯定,其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應有的發(fā)揮。
二、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虼?,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特點,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類涉及山川日月、花鳥魚蟲等的教學內容,如有條件,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認識,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fā)情趣。又如教師在教《淺水洼里的小魚》一文時,充分地發(fā)揮了電教手段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了小魚在美麗的大海中游著,小魚后面藏著一些詞語,讓學生認讀,接著海上刮起了風暴,小魚被困在淺水洼里的情境,巧妙地引出了下面要學習的內容,并用話語和音樂為輔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臨其境,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為學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2.教師范讀,感染學生,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師慎重考慮到農村學生識字、朗讀水平低和對課文語言文字品賞能力差的弱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的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讀。因此,教師的有感情范讀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師自己進入了角色,動了感情,才可能使學生領會到“文美”,才可能把學生引入意境,激發(fā)閱讀興趣。范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細心、正確地聽出教師朗讀的語速、輕重緩急等,讓學生進入文章意境,從而營造了氣氛,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第一場雪》一課時,通過有感情范讀描寫下雪后的句子,作者寫雪景時運用了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的寫法,即:“好大的雪啊!山川、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保o態(tài)描寫)“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動態(tài)描寫)突出了雪大和雪美的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為理解課文做了鋪墊。整個過程使學生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感受到語言的美,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3.做好讀物推薦,擴大閱讀范圍
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很差。因此,在擴大學生閱讀范圍的同時,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推薦工作。依照讀物的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則,積極向學生推薦課外書籍。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推薦讀物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我們推薦讀物時,不能一刀切,必須根據(jù)不同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推薦書籍名單。當今世界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全球迅速延伸,孩子們也被各類信息包圍著。作為教師,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要讓學生明白當今社會要學會通過各種媒介接受大量信息,課外閱讀不能僅限于課本,除了書籍之外,還可以借助網絡、電視里的一些優(yōu)秀欄目獲取知識。
4.做家長思想工作,做到家校結合教學
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相對來說有點薄弱,學生的家庭學習氣氛缺失,因此學校要多組織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活動,如召開家長會或者開展家訪,為家長做思想工作,建議家長多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成績,另外建議學生家長監(jiān)督學生學習,或者與學生共同參與到學習中。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一些關于五谷雜糧、四季風景的課文,農村的家長可以與學生共同觀察,并給學生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童年回憶,來鞏固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感情。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于寶生.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限制因素與提升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5:198.
[2]危才志.努力踐行群文閱讀 ――農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淺見[J].亞太教育,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