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蘭
摘 要: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正值生長發(fā)育、思想啟蒙和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常年缺少父母、家庭的關愛和教育,他們不僅存在管理缺位、情感孤獨等問題,尤其是以閱讀為主體的精神生活也較為貧乏。
關鍵詞:農村小學 留守兒童 閱讀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發(fā)展和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貧困山區(qū)大批農民進城務工,由于他們自身條件限制,這些人無法將子女帶入城市,由此產生了一個弱勢群體――農村留守兒童。作為農村小學教師,筆者在閱讀教學中立足課堂,改革課堂教學的方式,通過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努力提高農村小學閱讀教學效率,提高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從教師自身做起,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自身要不斷學習新理念、研究新方法,刻苦鉆研教材。在教學中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知識的遷移和拓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加強學法指導,努力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師生合作互動、課堂和諧氛圍。教師要善于從農村小學的實際出發(fā),利用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人而異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走進課文
1.在閱讀教學開始以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取得成功,與情感因素是分不開的。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引導學生進入課堂角色,精心設計閱讀開端是教學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上課開始教師必須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教師可以播放視頻,展示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戰(zhàn)斗情境,通過真實的畫面讓學生了解中國人民志愿軍浴血奮戰(zhàn)、舍身為人的國際主義精神,中朝兩國人民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那依依不舍的一刻體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我把文本感情強烈的句子制作成課件,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喚醒了學生動人心弦的情誼,使他們能滿腔熱情地投入現實生活,促進其與家人、與同學、與朋友之間友好相處,培養(yǎng)團結奮斗的合作精神。
2.在課文閱讀中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課本是靜止的知識,只有把“靜”的教材,傳化為“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才能體現讀書的魅力所在。如在課文《第一場雪》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默讀理解詞語的基礎上,通過初讀課文,掌握時間記敘的方法,先寫下雪前天氣的驟然變化,再寫下雪中的情景,接下寫下雪后的壯美景象,昀后寫作者的聯想。作者寫雪美很有層次,初讀讓學生整體感知,推門一看,嗬!好大的一場雪啊!細讀,寫柳樹、松柏樹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研讀發(fā)現景物的靜態(tài)美、動態(tài)美,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在閱讀中讓學生有意識地體會,就能有感悟、有收獲。
3.課堂結尾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在學習知識反饋的階段,教師盡可能創(chuàng)設學生運用語文的機會,使學生增加運用語文的能力,如教學《同年的發(fā)現》,可布置一道作業(yè)題:通過學習,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是怎么發(fā)現的?讓學生在班上交流,互相說說,悟出一個道理,無論任何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會有冒險的可能,但只有沉著應戰(zhàn),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就一定會排除萬難,取得勝利。學生把自己的發(fā)現交給老師批閱,從他們的真實發(fā)現中去教學,果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開展閱讀活動,培養(yǎng)閱讀習慣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好的習慣可以獲益終身。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對各種類型的閱讀活動的開展,來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獲取更多知識的目的,以提升自行解決閱讀問題的能力,增強閱讀水平。閱讀活動主要包括閱讀欣賞課、閱讀研討課、閱讀指導課、讀書匯報課以及讀物推薦課等等。在開展閱讀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相關的閱讀步驟和方法,以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在教師內設立圖書角,鼓勵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以昀終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還可以讓他們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必定能夠讓他們終身受益。
四、注重閱讀積累,提升語文能力
閱讀的一個重要目的便是幫助小學生有效地積累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對語言文章的感悟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積累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語文知識積累過程中,只有通過大量的語言反復撞擊、反復刺激才能匯成“涓涓細流”,只有通過日積月累昀后才能“奔涌而出”,為學生的寫作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進一步說明了在農村小學中開展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比如,筆者在教授學生《匆匆》等名篇時,就要求他們大聲閱讀并背誦下來,然后抄寫自己喜歡的片段,配上插圖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從而積少成多,不斷豐富他們的語文知識。
五、重視家庭教育,做好家校聯動
由于家庭教育在孩子們的成長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要努力克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孩子們所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教師應該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做好和家長的溝通工作,讓他們認識到增強小學生課外閱讀對于提升小學語文學習水平的重要作用,使其主動參與到小學生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另外,學校也應該在閱讀教學中有區(qū)別地對待課內和課外,目前教育部對農村小學的建設也比較重視,很多農村小學都建立了豐富的圖書閱覽室,這也為小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這些都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有效挖掘。因此,對小學生在課內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還應該加強點撥和引導,有充足時間時可以進行適當的講解,讓他們能夠充分掌握。
六、結束語
總之,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改善目前的教學情況,就要從多方面進行革新,學校的管理方面、教師自身教學能力方面以及政府方面,都是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因素。只要學校加強對閱讀教學的管理工作,教師樹立正確的閱讀教學理念,利用好農村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勢,政府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資金支持和關注度,相信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必會得到較大提高。
參考文獻:
[1]謝堂春.探討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方法途徑[J].新課程(小學),2015,09:118-119.
[2]黃偉平.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4,11:30.
[3]羅先榮,陳迪春.有關農村學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常態(tài)課的思考[J].語文天地,2015,2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