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春雨
近幾年來,遠程教育工程在農村小學推廣鋪開,使遠程教育資源走進了農村課堂,走進了日常教學,這是時代發(fā)展、科技發(fā)展、經濟發(fā)展、教育發(fā)展送給我們農村小學的一份令人欣喜的禮物。從十幾年前不知道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設備教學,到今天能夠熟練地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設備進行備課和日常教學,這是一次教學技術的變革,是一次教學技能飛躍,也是國家教育資源共享前提下,辦學條件、辦學手段的一次質的提升。
遠程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在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我本人以及學生也成為遠程教育資源的受益者。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就遠程教育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幾點本人的看法:
一、遠程教育資源設備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遠程教育資源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圖片、視頻資料,以及相關背景資料,它化虛為實、化難為易,化遠為近,極大豐富了語文課程資源。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文本,描摹了祖國河山的壯麗俊秀,講述了五洲四海的奇麗宜人,然而文字中的事物,與實景帶給人的感受還是相差甚遠,頭腦中的想象與視覺帶來的震撼是無可比擬的。比如過去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無論怎樣精彩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呈現出作者筆下碩大茂盛、迸發(fā)著勃勃生機的大榕樹,更難以將群鳥紛飛,百鳥爭鳴的景象完全呈現給學生。有了遠程教學資源設備,我只要手指輕輕一點就可以帶著學生來到廣東新會天馬河的河心沙洲上,一同見證榕樹之大,感受生命的綠意,為人與自然的和諧深深感嘆。
二、遠程教育資源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他們才樂于接受。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直觀,生動,新穎的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方式,創(chuàng)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與景,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觸摸春天》時,我截取了一段春天樹林里的音頻資料,上課伊始我讓學生閉眼傾聽春天的鳥林,體會盲人是如何感受春光的,讓學生理解主人公安靜能捉住蝴蝶是怎樣的奇跡,又是多么美好的瞬間。最后,我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中一組殘疾人身殘志堅的幻燈片,配以深沉的樂曲,讓學生從殘疾人身上看到信念的力量,受到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思想啟迪。
三、遠程教育資源設備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語言文字是極其抽象而又極富有想象空間的藝術。以前,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不能更好地展現語言文字的魅力,今天,我們可以用遠程教育設備課件更好地展現語言,文字,圖像,聲音等,可以把教學重難點用動畫,問題,情景等再現出來,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如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時,我用課件將臺灣花蓮地震呈現給學生,這是課本上沒有的,在這個情境下,學生理解了李政道博士不畏生死,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艱難。此后,我將李博士帶著骨髓輾轉經過的路線用課件呈現給學生,學生深受感動,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兩岸同胞手足情深的課文主旨。
有些文本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實際,難于理解。比如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時,學生對于異域風光,異國風情知之甚少,那么德國人的街道怎樣構成了“山陰道”的奇景?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如何體現?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有了遠程教育資源,我和學生一起欣賞德國迷人的自然風光,欣賞德國街道上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奇景,學生自然而然了解了“如入山陰道上”的含義。也懂得了“自己的花給別人看,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這種為他人著想的高尚的思想境界。
四、遠程教育資源設備有利于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語文教學如果僅靠教科書,教師和一些教輔參考資料,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 ,就要大面積,大容量,高效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fā)展智力,形成能力。所以在開發(fā)和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的時候,我們利用互聯網,搜集和下載大量的網絡資料,以備教學使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無形中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汲取中他人的智慧成果。這對于教師的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革自己的課堂教學大有裨益。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教師一面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一面通過反思,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有利于教師業(yè)務素質和教學技能的提升。
總之,以信息教育技術為核心的小學語文遠程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嶄新的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的學生方式有了新的轉變,信息多了,樂趣多了,課堂更豐富,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我們今天的課堂,正因為遠程教育資源的走入變得更加生機勃勃,變得靈動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