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范宏民
(新疆農業(yè)大學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
新疆農業(yè)大學學生赴南疆支教現(xiàn)狀調查分析
王 璐 范宏民
(新疆農業(yè)大學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近年來,新疆農業(yè)大學部分學生赴南疆阿克蘇地區(qū)實習支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研究以新疆農業(yè)大學為例,通過對維吾爾語專業(yè)實習支教生的調查,分析新疆大學生支教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從四個層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提高新疆大學生實習支教效率,使其更好發(fā)展。
新疆;實習支教;調查分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在新疆這個多民族地區(qū)必須要提高民族教育事業(yè)才能加快民族地區(qū)的各項經濟發(fā)展,使各民族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共同進步。
新疆農業(yè)大學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重點建設高等院校,其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占在校生總數(shù)的48%。本調查基于對新疆農業(yè)大學近年已完成支教工作的學生進行調查統(tǒng)計,以進一步分析新疆農業(yè)大學支教狀況。新疆農業(yè)大學把支教當做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之一,自2008年起組織維吾爾語專業(yè)學生開始赴南疆支教,截止到2014年7月,新疆農業(yè)大學共派遣了七批389名學生。目前,維吾爾語專業(yè)2012-2班和2012-4班的85名學生正在阿克蘇拜城縣支教。
表1-1 新疆農業(yè)大學支教基本情況表 單位:人
數(shù)據(jù)來源:新疆農業(yè)大學中語學院教學辦支教信息整理所得
2.1支教學生深入基層,使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得到了提升。根據(jù)調查可知,有87.3%的學生表明實習支教后自身的專業(yè)學習及工作能力得到了歷練和提升,沒有提升的僅占12.7%。由此說明新疆高校大學生實習支教后,在思想認識、教學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有了顯著提高,實習支教成為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有效平臺。除此之外,通過與部分支教學生訪談得知,在赴南疆支教期間,實習學生同甘共苦,從學生轉變?yōu)槔蠋煟徊揭徊娇朔Z言障礙以及生活上的困難。在此期間,支教的集體生活增強了支教學生一定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對自己也是一種有益的鍛煉。
2.2支教推動了受援地雙語教學的發(fā)展。雙語教師短缺制約了南疆地區(qū)雙語教學的發(fā)展。調查顯示,61%的學生認為支教對提高受援學校學生的漢語水平,推進雙語教學幫助很大,支教學生的到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南疆地區(qū)雙語教師短缺的問題。
2.3支教提高了受援地的教育水平。發(fā)展教育水平,是建設和諧新疆的重要一步,是提高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綜合水平的前提,是推動我疆跨越式發(fā)展和長治久安的長期任務。支教學生深入南疆基層,為南疆各級學校帶去新的活力,比如:填補了部分新型學科無教師師授課的空白、轉變了受援學校的校風、學風、教風,為南疆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通過訪談,拜城縣溫巴什鄉(xiāng)中心小學校長激動地說:“我們學校沒有專業(yè)的計算機老師,你們實習支教學生的到來,使學生第一次真正上了計算機課,我們真想把他留下來?!?/p>
2.4支教促進了支教學生與受援地群眾的溝通與交流。根據(jù)調查可知,58.2%支教學生沒有去過南疆地區(qū),對南疆地區(qū)不太了解,近幾年,部分暴力恐怖事件的發(fā)生,家在內地的支教學生甚至對南疆還有一些恐懼感,很多支教學生是第一次踏入南疆,深入基層。在支教過程中,每天與少數(shù)民族同志共同工作、生活,加深了對彼此的認識和了解,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感情交流,對發(fā)展和諧新疆有重要意義。
3.1問卷設計與發(fā)放。本調查基于對新疆農業(yè)大學近年已完成支教工作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了在2012年至2013年期間參加支教的兩批學生參與問卷調查,以進一步分析新疆農業(yè)大學支教狀況。在人數(shù)上,兩批學生共選取了187名學生參與測試。問卷在前期大量文獻搜集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含性別、民族、年齡、生源地城鄉(xiāng)等)支教意愿、教學情況、當?shù)貤l件、對派出學校和受援學校的評價等10個因素。共發(fā)放問卷187份,剔除無效問卷,最終確定有效問卷16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8.2%。
3.2主成分分析。為明確影響大學生赴南疆支教因素的強弱,本文運用SPSS19.0進行因子分析,對標準化后的數(shù)據(jù)求相關系數(shù)矩陣R,然后求R的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具體情況見表4-1。根據(jù)累計貢獻率提取了5個公共因子,并且累計貢獻率已經達到78.620%,超過了一般要求的75%,因而前5個公因子基本上可以反映原有觀測變量X1、X2、X3……X10的78.620%的信息。因此,采用前5個因子可以代表原始因子的大部分信息。
表3-1 總方差解釋
公共因子特征值貢獻率%累積貢獻率%14.84922.14022.14022.56217.62339.76331.78014.75254.51641.47014.70469.22051.1319.40078.620
數(shù)據(jù)來源: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SPSS軟件分析整理所得
為了理解因子反映原始指標的內容,一般通過觀察原始指標的公共因子負載的系數(shù)。采用方差最大法對因子進行選擇,使每個因子上的負載盡可能趨向±1或者0,輸出的旋轉后因子負荷矩陣見表3-2。
3-2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指標公共因子12345性別X10.156-0.0540.195-0.1450.242民族X20.053-0.0120.1680.126-0.146安全隱患X30.1520.0410.0610.090-0.135專業(yè)知識X40.2120.0020.0320.048-0.020支教意愿X50.044-0.062-0.1010.3840.012社會適應性X60.101-0.053-0.073-0.110-0.600學習培訓X7-0.0870.048-0.0860.4890.135備課情況X8-0.1460.0220.456-0.050-0.055人際交往X9-0.104-0.0370.437-0.0510.002角色適應X100.252-0.251-0.233-0.0970.378
3.3結果分析。根據(jù)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系數(shù)表可知,第1個主成分主要受角色適應能力、專業(yè)知識水平、支教學生性別和支教地區(qū)安全隱患的影響;而第2個主成分主要受支教學生自身學習培訓課程和備課情況的影響;第3主成分受備課情況、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習培訓課程的影響;第4主成分主要受學習培訓課程、支教自身意愿和自身族別的影響;第5主成分受社會適應性和性別的影響較大;總體看來,角色適應性、專業(yè)知識水平水平、支教自身意愿、支教地區(qū)安全隱患和備課準備情況等6個因素是影響力較大的一些因素。
4.1對實習支教的意愿不夠強烈。調查結果顯示新疆農業(yè)大學維吾爾語專業(yè)學生62.1%的支教學生并沒有較強的支教意愿,不愿意支教的原因主要是支教地區(qū)條件太艱苦,不適應當?shù)氐娘嬍沉晳T、氣候環(huán)境從而使他們對下鄉(xiāng)支教失去了興趣,又因為支教地區(qū)的交通不便,訊息不通,難與外界聯(lián)系,有時感到內心孤獨。
4.2實習支教前對實習地區(qū)認識、了解不足。據(jù)調查結果顯示,在實習支教前有43.1%的學生們對實習地區(qū)的具體情況都不是十分了解。在實習支教前,并未對實習支教這一任務進行更全面、更詳細的認識,學校對新疆大學生赴南疆實習支教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
4.3實習支教前教學準備工作欠缺。從調查結果來看,實習支教前的教學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充分。只有兩成左右的支教學生在支教前進行過相關的技能培訓,81.2%以上支教學生在支教前沒有任何教學經驗,并不清楚如何授課。在支教過程中,大部分支教學生只是盲目的通過教材授課,并沒有真正的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層次、心理特點進行授課。對少數(shù)民族中小學生沒有特定的管理技巧,導致學生上課紀律性較差,影響授課效果,部分支教學生不懂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死記硬背,甚至還出現(xiàn)罰抄現(xiàn)象。當問及“實習支教前你對維吾爾族中小學學生的心理狀況了解多少”時,比較了解當?shù)貙W生心理狀況的學生還不足兩成。支教學生在支教工作前并未了解中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存在心理交流障礙,不能有效地與學生開展交流與溝通,直接影響支教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對于“實習支教前是否接受過中小學最新的漢語教學思想并能融入到漢語課堂教學之中”時,34.4%的學生表示接受過但不能,37.77%的學生則表示沒有接受過??梢姡泻艽笠徊糠謱W生在實習支教前未能熟悉所要教學的對象所處的水平,更沒有進行一定的漢語教學技巧學習,對此,實習支教老師的質量有待考量。
4.4支教期間缺少相應的指導、培訓工作。據(jù)調查,支教期間,帶隊教師缺乏引導,導致支教學生很少參加有關的學習或教育活動。是由于支教學生一般都會被當?shù)氐慕逃到y(tǒng)分配到不同的鄉(xiāng)村學校任教,部分鄉(xiāng)與鄉(xiāng)之間距離還很遠,兩個支教班級的指導教師也僅僅只有兩名,部分支教學生自由散漫,無人指導,當?shù)厥茉畬W校也缺失一定的指導,造成支教學生在支教期間組織紀律性有一定欠缺,大大阻礙了指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影響了支教學生的鍛煉與成長,甚至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從調查結果看,大部分受援學校對實習支教比較重視。超過半數(shù)的實習支教生認為,在實習支教過程中受援學校的指導教師對自己的專業(yè)提高幫助不太大,有36.6%的學生表明沒有配備指導教師。這也進一步說明受援學校不是很重視實習支教生的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對支教學生的指導效果不突出,是由于基層指導教師忙于自身工作,能力良莠不齊,教研活動質量不高,管理不夠規(guī)范等因素,最終導致效果不佳。
4.5支教過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新疆農業(yè)大學維吾爾語專業(yè)實習支教生為大三學生,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在1至2個月以后就已適應了實習支教生活,但在支教期間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如,支教學生用火、用電、乘車、飲食安全等安全隱患。
4.6其它。調查數(shù)據(jù)還顯示,由于支教時間長達一年,期間又不允許返校參加補考、計算機考試和英語四、六級考試,因此,支教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5.1政府方面
5.1.1加大支教宣傳力度,增強社會認可度。政府應該加大支教宣傳力度,并增強社會的認可度,讓更多的人深刻了解支教,支持支教。從我們的調查問卷中得知,有的大學生不愿意支教是源于父母思想認識不夠,無法深刻了解支教的意義,還有部分學生認為,下鄉(xiāng)支教沒有安全保障等等。這些原因極大的影響了大學生下鄉(xiāng)支教的意愿。對此國家及政府應加強對支教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支教,進而投身于支教,除了向大學生宣傳,更要向其父母宣傳,深入農村進行宣傳,讓支教不僅受大學生的青睞還受家長的青睞。
5.1.2相關支教的政策、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當?shù)卣块T要加大對支教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更多關心與支持,設立專項基金,對支教學生給予經濟或物質補助。除此之外,還應成立專門的培訓部門,從授課方法、心理引導、溝通交流等方面對支教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提高大學生的支教水平,提升支教效率。
5.2高校方面
5.2.1做好實習支教的相關準備工作。首先,學校要對支教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了解支教的意義所在。其次,對支教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最后,選派骨干教師擔任支教學生教學技能輔導工作,培養(yǎng)支教生的基本技能,以滿足教學需要。
5.2.2充分發(fā)揮帶隊教師的作用。對于實習支教生來說,帶隊教師的指導對實習支教效果影響很大。由于在實習過程中,支教學生人數(shù)較多,學科混編,同時加上實習學校比較分散,路途遙遠,這樣就會導致帶隊教師在協(xié)調、溝通組織、保證學生安全方面做的更多,因而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指導支教生的教育教學工作。為此,建議高校盡力多選派一些了解新疆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狀況,責任感、組織協(xié)調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專業(yè)教師擔任帶隊指導教師。
5.2.3保證實習支教學生的各類考試。對于現(xiàn)今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及英語四、六級考試,由于支教學生進行長達一年的實習支教工作,應根據(jù)當?shù)厍闆r,與教育部門聯(lián)系對支教學生參與考試問題進行合理的安排,也可以以補助路費的方式安排支教學生參加考試。
5.3受援學校方面
5.3.1時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受援學校應該有專門的安全人員,對支教學生進行專業(yè)化、人性化、科學化的管理,進一步保證支教學生的各方面安全。對學生用煤氣、電等方面進行定期檢查,防患于未然。
5.3.2充分發(fā)揮指導教師的作用。對于維吾爾語專業(yè)支教生,受援學校應根據(jù)支教學生人數(shù),配以相應比例的口語指導教師,以更好的為支教生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提升支教生各方面綜合能力。
5.4支教大學生方面
首先,新疆支教大學生要發(fā)揚艱苦奮斗、勤勞樸實的優(yōu)良作風,態(tài)度要端正,支教目標要明確,在支教過程中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增長才干、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與水平。其次,新疆支教大學生要加強與其他隊員的溝通交流,取長補短。在授課過程中,應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讓當?shù)貙W生更易于理解、認可。以認真、負責人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讓自己受益匪淺。
支教是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根據(jù)各地教育發(fā)展水平不均衡的現(xiàn)實情況,提出的一項重要政策。如果不重視支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可能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新疆高校大學生在邊遠南疆地區(qū)進行支教工作,既屬于教學實習的一個內容,又不完全與課堂學習相同,它是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支教效率,對提高新疆地區(qū)中小學教育水平,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都有重要意義。
[1] 孫婧.關于建立大學生支教長效機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1):89-90.
[2] 王志剛,劉濤.大學生參與“頂崗支教”的意愿研究——以黑龍江省黑河市為例[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3(2):54-55.
[3] 王瑩.關于建立大學生短期支教長效機制的思考[J].商界論壇,2013(3):10-12.
[4] 張博涵.大學生支教長效機制探究[J].校園建設,2012(1):63-67.
[5] 馮繼廣,楊昆.大學生支教活動影響與問題的調查及分析——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J].科教文化,2012(1):67-6.
2015-06-15
王璐(1992-),女,回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區(qū)域發(fā)展。范宏民(1988-),男,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