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
(渤海大學教改與教學質量評估中心,遼寧錦州121013)
基于數(shù)學理論的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研究
李翠英
(渤海大學教改與教學質量評估中心,遼寧錦州121013)
轉動課堂是一種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在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和教學目的上都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轉動課堂授課教師課上不再是一言堂的講課模式,更多的采用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和案例式等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再思考,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者和課堂主體?!稗D動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需要教師和同學課下付出比以往多幾倍的精力和時間,才能在無形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助于學生素質教育。轉動課堂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的課堂教學活動回歸到教育本質,順應了教學改革大潮下的教育發(fā)展趨勢。[1]
學校的教學質量是衡量學校教學水平、辦學理念的重要指標,而培養(yǎng)的學生質量好壞又是衡量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稗D動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實施后,亟需建立科學的、合理的、易操作的、與教育目的和教學改革方向一致的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由此得出評價結果,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反饋教學質量情況,進而促進轉動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激活學校教學活動中的一切有利因素,對教學改革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轉動課堂實施前,課堂教學偏向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評價學生時也是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或是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即使有些學校或專業(yè)對學生有德育方面的評價,內(nèi)容也單一的可憐,更沒有科學、合理和公正可言。針對這一情況,本文依據(jù)轉動課堂實施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的,從科學發(fā)展觀和唯物論的角度出發(fā),本著以下幾方面的原則,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一)客觀性原則
在對學生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中要遵循公平原則,增加透明度,不摻雜個人情感或主觀臆斷,嚴格執(zhí)行評價工作的各項紀律,對評價過程中的重要信息及時公開發(fā)布,接受學生的主動監(jiān)督,使學生了解評價結果產(chǎn)生的應然性,保證評價的順利開展,達到既定的目的,保證評價的客觀性。
(二)發(fā)展原則
在對學生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中要遵循動態(tài)發(fā)展的原則,以發(fā)展變化的眼光對他們的知識、行為、道德、思想等發(fā)展的全過程進行監(jiān)測與評價。在建立評價體系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現(xiàn)在的發(fā)展,對學生某一階段做橫向比較,進行結果評價;還要考慮轉動課堂實施前學生過去的情況,對學生不同階段的發(fā)展進行動態(tài)分析,做縱向的評價。
(三)差異原則
不同的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個性特長、學習策略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和復雜性,因此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尊重和認可學生個性化的價值取向,建立科學、合理、多元的評價體系,正確合理的判斷不同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激發(fā)其個性發(fā)展。同時這樣也使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真正成為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fā)展的有效手段,與轉動課堂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的相一致。
(四)多元原則
轉動課堂教學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為主,在建立評價指標時,要綜合考慮評價內(nèi)容、評價主體以及評價方法的多元性,改變以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定性評價,建立定量評價方法,多角度、多方位的對學生全面素質進行綜合考評。[2]
“轉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為了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故相對于轉動課堂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評價內(nèi)容也應多元化,包含以下方方面面。
(一)思想品德方面
針對當今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是其發(fā)展的核心,也是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衡量指標,主要包括: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社會公德、理想信念、簡樸善良等。
(二)學習方面
在對學習方面實施綜合素質評價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文化水平、專業(yè)技能,還要著重考慮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創(chuàng)新精神、進步幅度等。
(三)生活方面
生活方面的能力既是一個學生立足社會的關鍵,也是學生綜合素質考察的一個硬指標,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主要包括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務能力、對問題的處理能力、人際關系、安全意識等。
(四)個性發(fā)展方面
因材施教、差異性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高校教育者的青睞,轉動課堂實施后個性化發(fā)展方面成為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運動技能、文藝技能、書法、社會兼職等其他個性化特長。
在評價學生時最常用的方法是考試、測驗、問卷調(diào)查,自我評價法、他人評價法,有時還采用絕對評價方法、相對評價方法、統(tǒng)計分析法等數(shù)量化評價方法,以及等級法或寫評語等非數(shù)量化評價方法等。不過單一的評價方法很難實現(xiàn)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本文在設計學生評價體系時,以一種評價方法為主,兼顧其它的評價方法,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合理。[3]
根據(jù)轉動課堂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原則,評價過程可劃分為以下幾步:
(一)根據(jù)素質評價內(nèi)容,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目標進行有效分解,同時對諸多評價指標進行合理的歸類
(二)根據(jù)各指標在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進行權重的劃分,包括二級指標在一級指標下的權重
(三)明確評價標準,確定評價標準的等級數(shù)量,并對各個等級劃分標度
(四)選用評價方法對其進行評價,得出評價結果,作出評價結論。
本文在探究評價方法時,基于模糊數(shù)學的理論知識,先建立評價模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橫向評價;再本著發(fā)展原則,對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行縱向評價,形成一種綜合評價的定量化方法。具體評價方法如下:
(一)橫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
我們對學生進行橫向綜合素質評價時,假設評價的一級因素為m個,每個因素又包含了若干個子因素Pi,每個因素都設有n個評價等級,所有的評價者針對不同的評價因素給評價學生逐一進行評價,匯總評價結果,得出評價模型建立如下:
1.確定各項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標準。
2.確立多元化人員考核的組成,包括導師、任課教師、學院領導、班級干部、學生代表等。
3.通過問卷、座談等方式,考核人員按著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各評價因素進行評價,統(tǒng)計匯總,得出
4.建立個評價指標在不同評價等級上的頻率分布表(用小數(shù)表示),得出各單因素的評價矩陣Ri,i=(1,2…m),即為各二級評價指標的隸屬度的函數(shù)矩陣。
5.由于各二級因素在一級因素里面的比重不同,故用特爾斐法確定二級評價指標在一級評價指標中的權重,得到模糊集合
6.采用最大最小合成法計算,得出二級評價指標的評價結果Si=Bi。Ri,并將其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進而得出一級評價指標的評價矩陣R″=(S1,S2,…,Sm)T。
7.確定一級評價指標的權重A=(A1,A2,,Am)。
8.同6計算S=A°R″。
9.歸一化得到,即為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結果。
(二)縱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
根據(jù)上述橫向評價模型,我們可以對轉動課堂前后的學生的綜合素質分別進行評價,得出相應的評價結果,然后針對不同的評價因素,建立轉動課堂實施前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雙向表,并通過雙向表計算出轉動課堂實施以來學生的進步幅度的大小。如下表:(表1)
在雙向表中,我們可以很明了的觀察出學生的進步情況。轉動課堂實施后,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相對轉動課堂實施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為Vj等級的人數(shù)是Sj,還有Pjj人將該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為Vj等級,有Pji(i<j)的人認為轉動課堂實施后該學生進步,有Pji(i>j)的人認為轉動課堂實施后該學生退步。在計算時,Pji取“0”,Pji(i<j)取其正值,Pji(i>j)取其負值,并乘以相應的進步退步等級數(shù),其代數(shù)和即為該生在轉動課堂實施后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變化的代數(shù)和,為Pij(i-j),學生在轉動課堂實施后的綜合素質評價變化可表示為:M=S″/100。當M>0時,表示該生綜合素質有進步,否則反之。
表1 轉動課堂前后寫生綜合素質評價雙向表
參看文獻:
[1]楊延東.我的大學觀[M].沈陽:遼寧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2014(12):90-95.
[2]鄭瑣.建立科學完善的教育評價體系[J].基礎教育課程,2006(4):4-6.
[3]許紅梅.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分析與設計[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2(1):110-111.
[4]P.H.Garthwaite,An interpretation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J].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94,(89):122-127.
(責任編輯 陳方方)
G641
A
1672-8254(2016)06-0158-03
2016-07-18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智慧校園下高等教育評價標準的價值思考”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16DB010)
李翠英(1983—),女,碩士,渤海大學助理研究員,從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