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學志
(聊城大學 山東 聊城 252000)
淺述宋代市民文化
雷學志
(聊城大學 山東 聊城 252000)
宋代在一些人眼中是積貧積弱的一個朝代,受到周邊民族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各方面的壓迫,絲毫沒有漢唐時期的那種強國風范。其實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一個朝代,在經(jīng)濟、科學技術、文化發(fā)展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大發(fā)展,在中國歷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宋代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并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了市民階層,市民文化高度繁榮。
市民文化;瓦舍;勾欄;茶坊酒肆
在宋代時期出現(xiàn)了瓦舍、勾欄等娛樂場所,茶坊酒肆為話本的興盛提供了物資基礎,各種形式的娛樂演出豐富了市民的娛樂生活,這些都反映了宋代市民階層的崛起,市民文化的興起。
惠生擁有眾多國內(nèi)外石油化工、煤化工及煉油裝置的設計、采購、施工及項目管理的優(yōu)秀人才和專家,具有突出的模塊化設計能力、工程實施整合能力和海洋工程建造優(yōu)勢,在國內(nèi)外項目的模塊化建造中碩果累累,此次承接的浙江石化140萬t/a乙烯裂解爐項目進一步鞏固和豐富了惠生在這一方面的專業(yè)能力。通過全流程的模塊化實施經(jīng)驗積累,惠生在大型模塊化設計、建造和總裝上的技術和實力日臻成熟和完善,使之成為行業(yè)中最具競爭力的模塊化項目技術和EPC服務整合提供商。
隨著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宋代城市平民的文娛生活大放異彩,瓦舍、勾欄便是宋代市民娛樂的重要去處。瓦舍又稱瓦子、瓦市、瓦肆,簡稱瓦,是城市中固定的娛樂中心,游人、看客來往其中,川流不息?!秹袅轰洝肪?9《瓦舍》稱:“瓦舍者,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時?頃者京師甚為士庶放蕩不羈之所,亦為子弟流連破壞之門?!蓖呱嶂兄伟矄栴}較多,但是籠統(tǒng)的稱之為“放蕩不羈”之所是士大夫的偏見。瓦舍的出現(xiàn)意味著整個社會的娛樂活動上了一個新臺階。北宋開封見于《東京夢華錄》的瓦舍有10座。勾欄又稱構肆、鉤欄、游棚,簡稱棚,設置與瓦舍中,有時與瓦舍互為同義詞。其原義為欄桿,即固定的演出場所,內(nèi)設戲臺、戲房(后臺)、腰棚(觀眾席),四周欄桿圍圈。每座瓦舍中都有勾欄,少者一兩座,多者十余座。如開封桑家瓦子、中瓦、里瓦共有勾欄50多座,臨安北瓦有勾欄13座。勾欄的規(guī)模有大有小,大的如開封“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納數(shù)千人”。當時的演出場所不止勾欄,此外還有露臺?!妒挛锛o原》卷9《戲場》稱:“宋朝至正歲上元,辟端門。起山樓露臺棘圍,列鈞容、教坊樂,及彩棚夾道,令都人縱觀?!边@些都為新興的市民階層提供了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是市民文化興起的重要表現(xiàn)。
第四階段,當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繼續(xù)發(fā)展,教師應開始考慮適時地向學習者講解“集合論”途徑下的分數(shù)概念.“集合論”途徑所產(chǎn)生的分數(shù),主要是指有序數(shù)對形式的分數(shù),這種公理化的分數(shù)定義形式抽象性強,完全成為了一種符號.對于使用這種分數(shù)定義方式對中學生進行教學是否合適的問題,弗萊登塔爾[21]明確指出:應該先以形式化程度稍低的方法進行過渡,例如先以{m/n|m、n∈Z,n≠0}形式的分數(shù)定義進行教學.換言之,教師對學生講解有序數(shù)對形式的分數(shù)概念前,必須保證學生已經(jīng)較好地掌握了有理數(shù)概念.
茶肆在唐代中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并未普及開來。到宋代時茶館、茶肆、茗鋪、茶坊、茶樓則開始在城鎮(zhèn)大規(guī)模的普及。宋代都城汴京和臨安的大街小巷茶肆茗坊林立密布,成為市井平民飲茶區(qū)別宮廷及上層社會飲茶的一大特色。宋代的茶肆不僅多而且分布密度大,并且大多與酒樓并列。茶肆的客人五花八門“上而王公貴族之所尚,下而小夫賤隸之所不可闕”①。兩宋時期的茶肆十分的熱鬧非凡,里面的人形形色色,有藝人、文人、官吏、手工業(yè)者、小市民等,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各種市民關心的話題消息在其中流傳,成為體現(xiàn)市民生活文化的萬花筒。除了的茶肆以外還出現(xiàn)了許多專門性的茶館,茶肆提供的服務也就更加多樣化。有學習樂器的教坊茶樓;消費娛樂業(yè)結合在一起的花茶坊與酒茶坊;兼營旅館、澡堂類的茶肆、賣歌賣藝的歌館型茶坊;類似于專業(yè)勞務市場與同業(yè)行會等的行業(yè)聚會性質的茶樓;專門說書的茶肆;專供人觀賞蹴鞠球類游戲的游戲類茶坊;弈棋類茶肆等。茶肆酒坊的興起說明市民休閑意識和文化趨同意識的出現(xiàn),都是市民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
兩宋時期的觀賞性和自娛性的文體娛樂活動多種多樣,可歸為藝術、體育、游藝三大類。藝術可分為說唱、舞蹈、雜技、戲劇四小類。說唱是通過語言與聲腔的藝術感染、娛樂聽眾,包括“說話”、“雜說”和“演唱”。舞蹈有宮廷舞蹈和民間舞蹈之分,其代表舞種分別為“對舞”與“舞隊”。宋朝的宮廷有兩支舞蹈隊:小兒隊由72名少男組成,分為柘枝等十隊;女弟子隊由153名少女組成,分為菩薩蠻等十隊。民間的“舞隊”通常是業(yè)余舞蹈隊在節(jié)日時在街頭演出,一邊游行一邊表演。舞隊的節(jié)目很多,僅《武林舊事》卷2《舞隊》所記載即達七十種。如“旱龍船”系在陸地模仿水中劃龍船;“十齋郎”系諷刺賣官賣爵的腐敗現(xiàn)象等等。雜技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雜技在當時稱“踢弄”,廣義的雜技則包括魔術、口技與馬戲等?!端抉R文正公傳家集》卷3《走索》載:“伎兒欲夸眾,喜占街路交。系組不厭長,縛竿不厭高。空中紛往來,巧捷如飛猱。卻行欠膚寸,倒掛連秋毫?!睉騽“軕颉㈦s劇、南戲和影戲??軕蛴址Q木偶戲,包括若干種:懸絲傀儡、杖頭傀儡、肉傀儡、藥發(fā)傀儡、水傀儡等。雜劇是宋代戲曲的精粹,出現(xiàn)于北宋前期。雜劇的情節(jié)復雜,分為艷段、正本、雜扮三部分,演出時有音樂伴奏并以鑼鼓為拍節(jié)。雜劇的愛好者甚多,按照開封的風俗,每年七月七開始上演《目連救母》雜劇,一直延續(xù)到十五,“觀者增倍”。南戲也稱戲文,興起于兩宋之際的溫州等地的農(nóng)村。起初結構簡單,進入城市以后再雜劇等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下逐漸完善,并與雜劇并駕齊驅,標志著戲曲走向成熟。體育又包括相撲、球類運動、棋類活動等。相撲也稱角抵、爭交,即摔跤。相撲表演分為兩類,一是軍士因朝廷舉行大型活動而進行的演出?!秹袅讳洝肪?0《角抵》稱:“朝廷大朝會,圣節(jié)御宴第九盞,例用左右軍相撲,飛市井之徒,名曰‘內(nèi)等子’?!倍敲耖g的相撲手為謀生而進行的演出:“瓦市相撲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侶,以圖摽手之資。先以女飐數(shù)對打套子,令人觀睹,然后以膂力者爭交?!鼻蝾愡\動統(tǒng)稱“球鞠之戲”,最開始主要流行于上層及軍中,在宋代普及到民間?!稏|京夢華錄》卷7《駕幸寶津樓宴殿》載:瓊林苑宴殿之南,“有橫街,牙道柳徑,乃都人擊球之所”。在宋代,盛行重文輕武,士大夫們較少參與劇烈活動,但對圍棋之類的文雅活動很感興趣。城鎮(zhèn)茶肆普遍備有棋具以供顧客使用。處處休閑,時時娛樂,體現(xiàn)了宋代市民文化的繁榮。
宋代市民文化的繁榮源于宋代商品經(jīng)濟的大發(fā)展大繁榮,同樣反過來市民文化的繁榮也帶動力宋代市民階層的消費,促進了宋代商品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時宋代市民文化的興起打破了文化娛樂活動的貴族化,豐富了普通大眾的生活,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質,是明清市民文化的先河。
注釋:
① (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84卷。
[1] 脫脫(元):《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版;
[3] 孟元老(宋):《東京夢華錄》,中華書局1982年版;
[4] 吳自牧(宋):《夢粱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 司馬光(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01年版;
[6] 李燾(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 王溥(五代):《五代會要》,中華書局1998年版;
[8] 劉肅(唐):《大唐新語》,中華書局2005年版;
[9] 楊渭生:《兩宋文化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0] 郭學信:《論宋代城市發(fā)展的時代特征》西北師大學報,2009年09期;
雷學志(1991—),男,漢族,山東陽谷人,歷史學碩士,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
K25
A
1672-5832(2016)05-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