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月
人生若只如初見
——用弗洛伊德相關理論解讀《白蛇》
趙 月
《白蛇》是著名作家嚴歌苓的中篇小說,講述了文革期間,著名舞蹈家孫麗坤和女扮男裝的“男青年”徐群珊之間一段特殊的情感故事。本文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及美學思想中的“無意識”及“壓抑和轉移”學說兩個角度解讀了小說中兩位主角在這段情感發(fā)展中的心路歷程。
弗洛伊德 無意識 壓抑 轉移
由于《白蛇》的時代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時期,許多相關的文學評論都從其時代背景入手,分析文化大革命對小說中人物的影響(李華&張娟,2013);趙明(2012)以伍爾芙的“雙性同體”理論為基礎,分析了小說中兩位女主角在文革背景下的同性之愛。
(一)無意識學說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無意識成分是指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根本不會進入意識層面的東西。無意識包括了人的本能欲望,即“本我(id)”。在人類的本能欲望中,身體及精神的愉悅是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弗洛伊德美學思想中,能夠引起主體身心愉悅的就是美的,反之就是丑的。故而我們可以說,人類對美的欣賞與追求,是源于人對于身心愉悅感受的追求,即人的本能欲望。
(二)弗洛伊德的“壓抑和轉移”學說
所謂壓抑,指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不允許本我(id)的沖動行為得以發(fā)泄,即由于特定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的限制而抑制本能沖動,從而迫使自己適應環(huán)境的行為。
所謂轉移又叫移位。由于上述壓抑使主體的本能欲望得不到滿足,原始的欲望便會轉移到另一個可以獲得的對象上面。這種心理能量移位的過程就叫作轉移。而欲望轉移對象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相似性,即與原始對象有某些相似之處,甚至完全相同。(向翔,2012)
(一)一見傾心——主角的“無意識”
主角之一徐群珊在十一二歲時看到另一位主角孫麗坤的舞蹈便迷戀上了這個女人。而孫麗坤見到女扮男裝的“徐群山”后,也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風流倜儻的“男青年”。在被囚禁的日子中,孫麗坤那原本高傲的心已漸漸被消磨殆盡,她已變成一個終日與渾身臭汗的建筑工人打情罵俏,粗鄙肥胖的市井婦人。然而,“徐群山”以一個清秀中帶著匪氣的青年形象出現在孫麗坤面前,與周圍粗俗的建筑工人形成了鮮明對比?!八眴拘蚜藢O麗坤無意識中對理想男性的需求。
(二)人生若只如初見——主角感情的“壓抑和轉移”
1、壓抑
初次見到孫麗坤時,徐群珊便壓抑著自己想要“碰一碰”她的沖動?!拔腋掖蛸€她們和我一樣迷上了她,想去碰碰她的身體”。“明天起,我再也不去想白蛇。我怎么連做夢也會夢到她?……”。徐群珊極力克制自己對“白蛇”的欲望,因為這種欲望不為世俗標準所容忍,而她希望自己跟別人一樣,“不然多孤立??!多可怕??!”
孫麗坤后來在醫(yī)院中接受了以女性形象出現的“珊珊”的愛。“珊珊”結婚時,她又送了一個青蛇怒斥許仙的玉雕作為禮物。種種跡象都暗示著孫麗坤早就懷疑了“徐群山”的女性身份,但她在潛意識中拒絕承認這一事實。出于與徐群珊相同的理由,孫麗坤選擇壓抑自己的“雙性戀”潛質,從而獲得一個幻想中的“完美男性伴侶”。
2、轉移
壓抑了對“白蛇”的欲望后,徐群珊將情感轉移到了孫麗坤的白蛇劇照上?!拔铱刹幌肽菑埻噬陌咨邉≌战o他們貼到土墻上叫它‘妖精’。我得把他們帶走。從十二歲起,我走到哪兒就把白蛇帶到哪兒”。如同一個嬰兒在斷奶后以棒棒糖作為母親乳頭的替代物,白蛇劇照成為孫麗坤的替代物。
對于孫麗坤來說,在潛意識中一直拒絕承認的事實突然赤裸裸地擺在眼前,自己細心保護的“徐群山”形象驟然粉碎,這讓她無法接受以致精神崩潰。然而此時的她卻接受了女性裝扮的“珊珊”的愛?!扒拔璧讣沂钦嬲龕凵荷旱?,她把她當作徐群山那個虛幻來愛,她亦把她當珊珊這個實體來愛”。孫麗坤的確愛“珊珊”,因為“珊珊是照進她生活中的唯一一束太陽,充滿灰塵,但畢竟有真實的暖意”。但更重要的是,孫麗坤將她對虛幻的“徐群山”的愛轉移到了這個叫作“珊珊”的女孩身上。這種轉移符合前文所說的“相似性”原則,在“珊珊”身上還可以看到“徐群山”的諸多痕跡。小說的結尾,望著漸漸遠去的“珊珊”的背影,孫麗坤還在心里喃喃地喚道“徐群山”,這正體現出孫麗坤心中的隱秘情感。
在《白蛇》中,嚴歌苓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文革期間兩位女性之間的同性情誼及最終宿命。某種程度上說,這是畸形道德準則導致的愛情悲劇。本文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美學思想分析了小說中主角感情的無意識,壓抑及轉移的發(fā)展歷程,更加深刻地探索了人物心理及小說豐富的內涵。
[1]李華,張娟文革敘事中的批判與反思——以嚴歌苓的《白蛇》為例[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2]麻蕊.“文革”對女性的雙重傷害——對《白蛇》中徐群珊形象的分析[J].學理論2009:24.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