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群
《西游記》道學文化新論
劉澤群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以唐僧取經為背景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在這部奇書里包含了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雖然它描寫的是佛教的取經故事,但書里卻也出現了為數不少的道學元素和道學思想。本文主要討論《西游記》中出現的道學文化,并根據書中對道學和道教的描寫分析作者對其采取的態(tài)度,感受《西游記》的博大精深。
《西游記》 吳承恩 道教 道學文化
作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是一部宗教題材的神魔小說。它講述的是佛教的取經故事,但在小說里的人物和情節(jié)卻不僅僅局限于佛教。與佛教相對立的,在《西游記》里還出現了很多道學元素,它們包含了豐富的宗教內蘊,表現出作者鮮明的宗教思想和立場。同時對于《西游記》中“尊佛抑道”思想是否成立,筆者結合文本也進一步提出了新的認識和見解,懇請專家和讀者予以指點。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并且經歷了千年的長期發(fā)展,對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段饔斡洝烦蓵诿鞒尉改觊g,對于道教而言則是一個特殊歷史時期。因為當時的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妄想修行長生不老,所以寵信任用了眾多道士。在嘉靖皇帝45年的皇帝生涯里,他對道教深度癡迷,很多政治事件都和道教息息相關。道士在朝廷權傾朝野、無法無天,近乎達到了“道士專權”這一嚴重程度。邵元節(jié)、陶仲文等道士都加官晉爵,坐享榮華富貴。皇帝自己也穿道服、做道場、派人煉丹。舉國各地崇尚道教,大建宮觀,對國家和百姓都造成了巨大的侵害。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吳承恩在《西游記》一書中用異域國家的昏君暴政影射嘉靖皇帝,通過塑造昏君和妖魔道士的故事情節(jié)鞭撻黑暗現實,對道教和迷信道教的皇帝做出了極大的諷刺和批判。例如第四十四回中車遲國三個妖怪國師大肆迫害和尚,逮捕僧人時甚至連毛稀的、禿頭的都不放過,其實是對廠衛(wèi)密布、特務橫行的黑暗社會的血淚控訴。第七十八回中比丘國丈誘騙國王取小孩子的心肝做藥引子,則是對嘉靖皇帝迷信道教、煉丹服藥的折射。書中這些對于道教的描寫,都是基于時代基礎上對世態(tài)的辛辣諷刺,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荒淫、殘暴和無道。車遲國里豬八戒把三清的塑像扔在五谷輪回之所,便是對迷信道教的庸人最大的嘲笑。
雖然吳承恩塑造了大量的道教妖怪針砭時弊,但是作者對于道教思想的認識并不停留于此,《西游記》中和道教有聯系的內容十分豐富。需要明確的是,《西游記》的體系不代表古代神話的體系,所以《西游記》里的神仙和古代神話里的神仙也有不同的設定之處,如通過幾段原文,我們可以重新去認識道教之祖太上老君:
(老君)說道:“.....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雹?/p>
(銀角大王)說出道:“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
行者罵道:“......李老君乃開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
由此可見,太上老君在《西游記》中不僅化胡為佛,而且還扮演著盤古和女媧的角色開天辟地、煉石補天,因此《西游記》中的世界是源自道教仙人締造的世界,《西游記》里佛的思想也源自道教教化的思想,從《西游記》中兩次“化胡為佛”故事的運用就可以看出這是對佛教的一種貶抑。在神仙對待宗教的態(tài)度上,道教和佛教的對比也十分鮮明:
又有四個大天師來奏上:“太上道祖來了?!庇竦奂赐跄赋鲇?/p>
(玉帝)遂傳旨著游弈靈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佛祖聞言,回首瞻仰......如來不敢違悖
玉帝傳旨,即著云部眾神,分頭請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千真萬圣,來此赴會,同謝佛恩。
第七回在安天大會中,玉帝宴請眾仙佛的順序上道教的三清四御都在佛教的五老之前。從這一回的“傳旨”“佛祖聞言,回首瞻仰”“如來不敢違?!钡燃毠?jié)不難看出玉帝和如來的地位高低,而玉帝和王母聽聞太上老君到來,卻要親自迎接,二者的尊卑一目了然。和佛教有關聯的四大天王、哪吒以及藥叉同時也在玉帝的手下聽令,由此可見道教在作者眼中的地位著實不低。作者在書中塑造的最高統治體系,就是一個以道教神話體系為基礎、以玉皇大帝為中心的道教神權體系。
《西游記》雖然講述佛教取經故事,宣揚了一定的佛教思想,但并不能簡單地說其尊佛抑道。除了化胡為佛暗示道教為佛教之祖,作者也在其他方面對佛教進行了批判,如觀音禪院的金池長老貪圖袈裟,妄圖謀財害命;觀音菩薩眼中六道眾生分別有異,還告誡孫悟空打死妖怪是立下功績;對于佛祖如來,作者也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傳經之時縱容阿儺、伽葉索要人事更是將其虛榮與貪婪展現得淋漓盡致。至于主角孫悟空的棄道從佛,也只是徒具形式,作品贊揚的是其戰(zhàn)斗精神,成佛后的稱號斗戰(zhàn)勝佛對于佛教而言亦是一種否定。②可見在作者筆下,佛道二教并無高下,都有肯定,也都有所批判。
在《西游記》里摻雜在其中的道學元素也多種多樣。如故事的主人公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原型都和道教文化有所淵源,其三人棄道從佛也并非是反映道教臣服佛教,而是代表了佛道二教思想的爭雄與圓融。③道教仙人為取經也間接做出了巨大貢獻,如太上老君八卦爐中鍛煉的金箍棒是孫悟空斬妖斗魔的得力助手,被偷吃的金丹也為與此同時,細心的話還可以發(fā)現孫悟空召喚龍王、六丁六甲、護教伽藍時會念一個“唵藍凈法界,乾元亨利貞”的咒語,這個咒語上半句是佛教用語,下半句則出自被道教奉為經典的《周易》。另如小說第一回中孫悟空在拜師求仙時對樵夫所說其歌詞中的《黃庭》為道德真言,此《黃庭》便是道教經典《黃庭經》,而在《黃庭經》的《內景經》里寫到“靈臺盤固永不衰”“方寸之中念深藏”,《外景經》又出現“靈臺通天臨中野,方寸之中間關下”,正好與須菩提祖師的靈臺方寸山相互對應,可見小說的不少情節(jié)都與道家經典具有緊密的聯系。靈根、大道、元神、嬰兒、姹女、金公、木母、刀圭等道學術語多次出現在《西游記》書中,使全書充滿了濃郁的道學氣息。孫悟空從仙山求訪神仙想學習長生之術,蟠桃和人參果食用后延年益壽、長生不老,妖魔鬼怪想吃唐僧肉長生長壽,這種“長生”“永生”的觀念也是源于道學。在很多細節(jié)里,《西游記》也都夾雜了道士的宗教儀式和道學法術,比如修煉丹藥這一情景在多篇章回中經常出現,而第十七回中描寫孫悟空變化成凌虛子所煉制的仙丹,幾句短詩則將丹藥形容得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所以在《西游記》中,道教的宗教體系實質上也占據了重要部分,而《西游記》的宗教思想也就不再是佛道之爭和尊佛貶道那么簡單了,它對于佛教、道教、民間信仰和儒學都有所吸收和借鑒,其中滲透了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與傳統文化。至于作者的真實思想,則是在車遲國借孫悟空之口道出:“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yǎng)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孫悟空提供了金剛不壞的身軀,為經受取經考驗立下了堅實的基礎。當取經遭遇困難時孫悟空也多次向道教神仙求助,太乙救苦天尊、真武大帝、二十八星宿、火德星君、水德星君、張紫陽等道教的神仙和真人都先后幫助過取經事業(yè),因此佛道之間實際上來往密切,毫無相爭之心。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通過閱讀《西游記》我們對于宗教會有新的思考和認識。在《西游記》中,作者以廣博的學識、形象的工筆,描繪了一個光怪陸離、神異多彩的道教奇境。道教的神仙譜系繼承了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一大部分神仙和民間祭拜的神仙,作者通過對道教的大量描寫,就使得作品更貼切自然,更進一步拉近了與人民的距離。所以如果不了解《西游記》中的道學文化,我們就不能全面地理解《西游記》的內蘊。當然,這些道學文化的內容只是《西游記》博大精深寶庫的冰山一角,《西游記》里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需要我們細細研讀。
注釋:
①引自吳承恩.西游記.岳麓書社2001年版,以下引本書均據此本,不另出注.
②引自寧稼雨,馮雅靜.西游趣談[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③引自張錦池.道教文化與<西游記>[J].古典文學知識,1999(04).
[1]吳承恩.西游記[M].長沙:岳麓書社,2001.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寧稼雨,馮雅靜.西游趣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蔡鐵鷹.西游記的前世今生[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
[5]牛景麗,平熙.西游閑譚[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
[6]張錦池.道教文化與<西游記>[J].古典文學知識,1999(04).
[7]孟瀟,黃夢娜.略論<西游記>中的道教神仙思想[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0).
(作者單位: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
劉澤群(1992-),男,漢族,山東東營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