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蔡立信 劉旭
(1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6;2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九〇二地質大隊 江西 新余 338000)
磁測在江西某鐵礦勘探中的應用
■周偉1,2蔡立信2劉旭2
(1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南京210046;2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九〇二地質大隊江西新余338000)
磁法勘探具有高效、實用、經濟便捷等特點,在鐵礦勘查中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為了擴大儲量,本次研究在已有鐵礦外圍進行磁法勘查工作,通過推斷解釋,為開展地質找礦工作圈定了三個找礦靶區(qū)。本次研究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對今后在其他類似地區(qū)應用磁測找礦提供了一定借鑒。
磁法勘探鐵礦化極延拓
鐵是世界上發(fā)現最早,利用最廣,是現代化工業(yè)最重要和應用最多的金屬材料[1]。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對鐵礦的需求日益增加。尋找隱伏礦床已經成為了當前礦產勘查工作的重要任務[2]。磁法勘探具備高效、實用、經濟、便捷等優(yōu)點。用于找鐵礦是卓有成效的,為舉世所公認[3]。
2.1研究區(qū)地質特征
研究區(qū)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約20公里,礦區(qū)出露地層有南華系下統(tǒng)上施組,南華系上統(tǒng)楊家橋組和松山組[4],第四系僅在溝谷及低洼地段。主要的巖體有西部的山莊巖體和東部的城上花崗巖體(加里東期)[5],兩巖體皆呈巖基侵入震旦系上部地層中。礦區(qū)構造特征主要由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組成,礦床類型為火山沉積變質型鐵礦床。
2.2研究區(qū)地球物理特征
根據研究區(qū)巖石標本磁參數測定,區(qū)域內巖石磁性分為弱磁性、中等磁性、強磁性三類,具有強磁性的磁鐵石英巖、磁黃鐵礦為礦區(qū)磁異常的主要反映。
3.1野外數據采集與質量控制
本次研究采取1/1萬地面高精度磁測,按基本線距100m、點距20m的網度進行施測。采用“一同三不同”的方式進行質量檢查。
3.2磁異常資料處理及推斷解釋
3.2.1資料整理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對野外觀測數據進行了一系列的整理與改正,主要有:儀器試驗資料整理、磁測資料整理、日變改正、高度改正、正常場改正、計算磁異常(△T)。
3.2.2基礎圖件編制
根據要求編制了點位數據圖、磁異常剖面平面圖磁異常(△T)剖面平面圖、磁異常(△T)平面等值線圖。
3.2.3資料處理
磁異常的處理是運用數學方法,根據磁異常的數學物理特征,對實測磁異常進行一些加工處理,使其滿足一些特定的需求的過程[6],目的是為了壓制或去除干擾而突出特定信息,提取有用信息,為資料分析、解釋提供參考依據。根據本次研究對原始磁異常數據進行了濾波、化極、向上延拓等處理。
3.2.3.1濾波處理
本次研究采取消除高頻干擾的正則化方法,此方法對分離磁異常信號頻譜,具有理想低通濾波性和較強適應能力[7]。
3.2.3.2化極處理
將斜磁化換算成垂直磁化,這種換算簡稱“化極”。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斜磁化的影響,便于圈定磁性體邊界,確定磁性體走向,利于同地質資料直接對比[8]。
3.2.3.3磁異常向上延拓
延拓的實質就是利用地表觀測到的位場值,用數學方法換算出空間某一高度或地面以下某一深度位置上的位場值[7]。向上延拓處理主要是突出區(qū)域性的、規(guī)模大的或深部地質體的異常特征,同時壓制了局部的、較淺的、小規(guī)模的地質體的異常[9]。本次采用的延拓高度分別為100m、300m和500m。
3.2.4磁異常特征及推斷解釋
根據研究區(qū)磁異常特點共劃定了14處異常見圖1。根據磁異常所處的地質背景、找礦意義和以往工作成果,按照物探異常的分類原則,將其中的C1-4、C1-5、C1-6、C1-7、C1-8、C1-10、C1-11、C1-12、C1-13劃分為礦致異常,將C1-2、C1-3、C1-9、C1-14劃分為具有找礦或特殊地質意義的異常,C1-1劃為非礦異常。
圖1 研究區(qū)化極磁異常等值線平面圖
3.2.5找礦靶區(qū)預測
根據本次研究磁測工作成果,結合相關資料,在測區(qū)圈定了三個找礦靶區(qū)。(詳見圖1)。靶區(qū)內磁異常特征明顯,成礦地質環(huán)境有利,在該區(qū)尋找新的鐵礦床具有較好的前景。
本次地面高精度磁測工作,經過資料整理、數據處理、圖件編制、綜合分析和推斷解釋,取得了如下主要工作成果:
(1)基本上查明了測區(qū)范圍內的磁異常分布特征。
(2)編制了磁異常各類圖件為在該區(qū)開展地質科學研究和找礦等工作提供了基礎資料。
(3)通過磁異常推斷解釋,劃定3個找礦靶區(qū),為在該地區(qū)尋找新的鐵礦床提供了方向。
[1]許全勝.關于鐵礦爆破安全管理的探討 [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2,(9):191-192.
[2]滕吉文,楊立強,姚敬全,等.金屬礦產資源的深部找礦、勘探與成礦的深層動力過程 [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22(2):317-334.
[3]譚承澤,郭紹雍.磁法勘探教程 [M].地質出版社,1984.
[4]葉文松.新余式鐵礦多層論探討 [J].現代礦業(yè),2014,(10):80-82.
[5]權富,張磊.江西省贛中鐵礦田地質理論及技術方法創(chuàng)新 [J].地球,2013,(10):18-19.
[6]申寧華,管志寧.磁法勘探問題 [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4.
[7]杜瑞慶.深部鐵礦勘探的地球物理找礦模式研究--以河南省某鐵礦區(qū)為例 [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8]吳宣志.富里葉變換和位場譜分析方法及其應用 [M].測繪出版社,1987.
[9]蔡分良,梁國祥,盧樹新.高精度磁測在西昆侖高寒山區(qū)礦產資源調查評價中的應用[J].陜西地質,2005,23(2):70-75.
P2[文獻碼]B
1000-405X(2016)-9-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