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鈞保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積累知識的能力,還要訓練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而作文訓練就是知識積累和運用的高度體現。
其實無論對于老師還是學生,一提到作文都有些犯難,畢竟將書本所學的知識和來自生活經驗和靈感的豐富內容轉化成文從字順、文采飛揚、內涵豐富、結構完整的文章確實是不容易的。要做到這些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因為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相應的教師批改作文也要與學生成長的過程相一致。
長期以來,很多教師對待作文都遵從“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這一模式,學生寫作文不夠上心,教師批改作文也累。批改一次作文,教師少則一星期,多則半月,累得夠嗆,而學生只關注教師打的成績與評語,他們也很少與他人討論寫作過程,分享得失感受。此外,有些語文教師在學生剛上初一批改作文時就從內容、結構、修辭、線索、文采、創(chuàng)意、內涵、情感等多方面縱深地展開,結果是學生往往抓了這頭忘了那頭,總是不能多面兼顧,所以無論寫多少作文,批改下來,學生卻沒有一點成就感,相反,學生對于寫作的挫敗感越來越強烈,直到失去寫作的興趣。以致于教師再怎么批改也起不到多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學生一旦失去興趣,沒有了內在推動力,就如同人沒有了靈魂,你再怎么包裝,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文教學要有針對性,要遵循學生寫作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展開。我認為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抓住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寫表達真情實感的作文
擺脫唯利是圖的縱容,擺脫唯分數是圖的束縛,擺脫舍本逐末,急功近利的錯誤做法,讓學生不僅心動,還要筆動,同時化為寫作的實際行動,追求表達自己有話可說的作文。
二、重視形式多樣的素材積累
素材積累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基礎,積累素材的方法其實很多,可以是摘抄,可以是剪貼,可以是偶然的靈感和頓悟,也可以是媒體記錄。我在初一的第一堂作文課上就告訴學生,所謂“磨刀一節(jié)課,積累在長期”。當然,作文前還要將這些素材與課前活動聯系起來,可以設置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的短期專題來展示和整理,如,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媒體動態(tài)、我的靈感等。這些活動都是需要學生長期積累和實踐才能完成的,也能夠為課堂作文教學添加豐富多彩的內容。
三、作文教學上除了教方法,還要注重學生思維的綜合訓練
舉一個案例:如,培養(yǎng)學生對材料作文的多樣化思維的作文課教學中,我先設計一個話題:0是什么?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學生回答,0是東方噴薄而出的朝陽,燃燒著青春的激情,放射出璀璨的光華,給人類帶來理想,帶來希望;也有學生回答,0是春夏秋冬,周而復始,過了山花爛漫、鶯歌燕舞的春就是夏;過了酷熱難耐、草木旺盛的夏就是秋;過了碩果累累、稻谷飄香的秋就是冬;過了寒風刺骨、雪花飛舞的冬又是春,周而復始,形成多姿多彩的四季人生??梢哉f學生的思路非?;钴S,教師的設計從橫向和縱向給學生下一步的材料作文做了鋪墊和充分的思維準備,然后再出示作文材料,加以材料作文寫法的簡單講解,學生就基本能把握住材料作文的注意點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輕松,學生也樂意,不僅避免了作文課無所適從的結果,同時也使課堂充滿了趣味,何樂而不為呢?
四、小組合作,共享資源,互補得失
在布置作文題目后,先要求學生不要急于寫作,而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討論題目中所包含的內容。看看題目的內涵和外延,結合自己積累的素材進行材料篩選,然后再動筆寫作。這樣的前期準備,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完成作文后,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認真品讀,并作簡要評價,再精讀其他同學的作品。在集體評析時,每位作者先發(fā)表對自己文章的看法,然后小組討論,形成一致意見。這種評改既促進了學生對自己文章的深入反思,同時也提高了對他人作品的鑒賞能力,即批評與自我批評。
五、批改作文的要求從簡到難、從少到多,不求全責備
對于作文批改要注重每次訓練的針對性,每次提出一個新要求,從字數—語言—結構—段落—詳略—表達—修辭—文采—情感—內涵等多方面由淺入深地慢慢引導,針對不同階段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多,指導學生都能熟練地按照提出的要求作文,教師在批改的時候也可以從一個小要求到兩個小要求,再到多個要求,到綜合要求的循序漸進的有針對性地評價,在每次小要求范圍內,學生做好了,就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評價,學生在習作中每一次都小有收獲,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老師批改有了針對性,還大大減輕了負擔。這樣學生經過漸進式的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就逐漸提高了。
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注重練習和評價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正所謂“授人以魚,可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供一生?!边@樣通過循序漸進的指導,學生就能更好地寫出展示自我風采的作文,作文教學也才能更彰顯生機活力。
參考文獻:
[1]朱月鳳.在作文中展現自我風采[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23).
[2]田麗敏.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技巧[J].讀書文摘,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