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亮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對實驗以及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和驗證許多生活的真相。與生活融入、與生活貼近,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也印證了一些化學原理。讓實驗生活 化,生活和化學實驗相互結合,互相滲透。讓更多的學生能借助生活中已有的經(jīng)驗,更好地學習知識,運用知識。
關鍵詞:實驗;生活;能力融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初中,實驗又是打開學生學習化學興趣之門的鑰匙。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和驗證許多生活的真相。與生活融入、與生活貼近,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也印證了一些化學原理。讓實驗生活化,讓知識與生活合二為一。實驗就是一座橋梁,從此岸通到彼岸,從彼岸渡到此岸,讓實驗成為打開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
實驗首先要用到實驗儀器,在初中化學實驗室中常見儀器大多用玻璃制成。例如:試管、燒杯、量筒、集氣瓶、酒精燈、膠頭滴管、漏斗、玻璃棒等,各種儀器都有自身的用途及特征,在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物體具有相似功能??沙蔀樗鼈兊奶娲纺??燒杯是盛放液體物質,作一些物質參加化學反應的反應容器。家中喝茶的玻璃杯不正是具有和它一樣的效果嗎?客人來了我們添加糖或茶葉,再注入沸水。頃刻間可以看見糖消失了或茶水變色,變香了。一個帶帽子的注射器可替代實驗室中哪些常見儀器?如果先排氣再吸氣。注射器就變成了集氣瓶。如果吸入一定量的液體通過刻度可觀察到具體數(shù)量,它的功能似乎又變成量筒。如果控制速度,讓其中的液體逐滴滴下。它一下又變成了實驗室中的膠頭滴管。一個小小的注射器,把化學實驗中的儀器與生活拉得如此靠近。如果細心,會發(fā)現(xiàn)生活有許多現(xiàn)象與實驗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家中廚房就是一個生活中的場所。這里讓我們和家人在一起共餐,每天都傳遞著彼此的情感,像一根紐帶,讓家人團聚。同時就像一個實驗室,化學實驗讓生活變得更和諧,學習更有興趣。在燃氣灶火點燃的瞬間,那火花的迸發(fā),讓我們體會到燃燒所需要的三個條件(初中階段):可燃物;可燃物與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煤氣燃燒的火焰分層嗎?實驗室中酒精燈的燈焰分三層:焰心、內焰、外焰。外焰溫度最高。鍋底為什么離灶心有一定高度呢?為的就是用外焰部位加熱。充分利用熱量,讓我們的菜肴也色香味美,用筷子攪拌時它的功能不正是像實驗室中的玻璃棒嗎。用筷子夾起食物時就像實驗室中的鑷子一般。用調羹挑起食物時,它的動作不正是與藥匙相似嗎?裝醋、裝啤酒的玻璃瓶的口為什么那么小,實驗室中液體藥品一般用細口瓶儲存。家中有用瓶口較大的瓶子盛放一些物品嗎?廚房中的蛋殼一般都會隨手丟入垃圾桶中吧!如果把它放入廚房調味品醋中,發(fā)生什么反應?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實驗室中正是用碳酸鈣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蛋殼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鈣,醋酸也是一種酸。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原來在廚房中運用生活用品也能發(fā)生。化學實驗好像離我們很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之中。
生命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身體在運動中更健康。大量運動之后,大汗淋漓,涼風一吹,細細一摸,在我們皮膚表面似有一些“小沙?!?。但這并不是沙粒,而是汗液中溶質鹽分結晶析出。講到溶液中溶質析出的方法時,主要有:第一,降溫結晶即冷卻熱飽和溶液;第二,蒸發(fā)溶劑,我們在生活的勞作中出汗。汗液被吹干等同于把溶劑蒸發(fā)了。生活中隱藏著化學知識。它們彼此交互,貼近生活,走入生活,領悟實驗。
農(nóng)村生活豐富多彩。勞動人民在生活勞動中歸納、總結一些經(jīng)驗,有助于農(nóng)作物的生長。在使用碳銨化肥的過程中,要翻耕土地。把化肥撒入其中,然后再把泥土翻過來,覆蓋化肥,避免日光的直接照曬,并且一般都在下雨后施用?;貞浕瘜W實驗中知道碳銨這種化肥易分解釋放出氨氣,損失肥效。草木灰在使用過程中也不同碳銨混合。草木灰呈堿性,其中成分有碳酸鉀,混合反應發(fā)出氨氣。在化學實驗中講敘到鑒別。氮肥中尿素與碳銨就是加入不成性物質。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chǎn)生的物質就是銨鹽類化肥?;瘜W實驗的現(xiàn)象告知我們真相。知識指導生活。實驗與生活完美融合,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實驗很細致,很精確;生活很隨性,很自然。實驗能把生活解釋得更精彩,實驗能讓生活中的點滴透出真相。生活讓化學實驗更平易近人,打破了人們內心的一種固有思想?;瘜W實驗是一個神秘的過程?;瘜W實驗確有它的不同之處,并不能完全等同生活,但生活和化學實驗相互結合,互相滲透。讓更多的學生能借助生活中的已有經(jīng)驗。愿化學實驗成為打開學習興趣之門的一把鑰匙。
參考文獻:
[1]鄧鵬超.高中化學實驗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徐春陽.基于回歸生活理念的化學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