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福洪
陶瓷雕刻是一種立體的造型藝術,是在陶土上進行雕、刻、塑、堆等多種創(chuàng)制方法的總稱。陶瓷雕刻是可感、可視、可觸,具有一定空間的形象藝術,是一門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有著很高的歷史人文價值。陶瓷雕刻藝術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陶瓷雕刻的可塑性和模糊性語言
陶瓷雕刻是運用陶土為材料,運用其材料的特殊性而衍生出獨特的成型技法和陶藝語言。因陶藝語言有其自身的特點:可塑性和模糊性。泥的可塑性是指泥與水相糅合在外力作用下形體發(fā)生改變,當外力解除后其形狀保持不變,在干燥和水分排出的過程中整體收縮而外觀不變。泥的可塑性是創(chuàng)作客體的特點,是泥本身所內含的物質的性能所決定的。模糊性是創(chuàng)作主體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創(chuàng)作對象類屬邊界與形態(tài)不確定的思維。有著不確定性、偶發(fā)性。模糊性貫穿于作品的構思,在經過雕刻、圓雕、堆雕、鏤雕、浮雕、捏雕、雕鑲等種類的制作、燒成的整個過程??伤苄允钩尚统蔀榭赡埽:允固账噭?chuàng)作充滿靈性。陶瓷雕刻具體的表現形式總體分為圓雕和浮雕兩種,都是占有空間的形態(tài)藝術。是陶瓷雕刻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魂與樂趣所在。
二、陶瓷圓雕空間的占有形態(tài)
陶瓷圓雕是雕塑家的感情思想及意識形態(tài)借助于陶瓷雕刻的語言形態(tài)來具體表達。是陶瓷雕刻的主要空間占有形式,是一種完全立體的陶瓷雕刻藝術品。它主要是借助雕刻內部的實體連接和自身的重心,擺放在具體的空間讓人們四面八方多角度環(huán)繞式的欣賞,我的《十八羅漢》就是個典型的陶瓷圓雕藝術作品。每個羅漢的形象都獨具特點,或莊嚴,或詼諧;或凝重,或靈動;或喜,或怒;或金剛怒目,或善目低眉。表情都自然生動,眼神亦富有神采,毫無矯揉造作之氣。每個羅漢形象,它們的空間占有形態(tài)各有不同,但在任何角度都能打動欣賞者。作品構思嚴謹,寓情于理,章法洗練。圓雕另一較大的優(yōu)勢是它既能以一個獨立的立體形式出現,也能夠與其他藝術品相互結合運用,還能為裝飾建筑的附屬物件而出現。圓雕制作過程較為旋動,設計較為游動。在對圓雕進行造型設計時,既有單獨式的,也有組合型的,正是這種豐富多變的擺放形式給人們帶來了視覺上的藝術享受。
三、陶瓷浮雕的視覺形象
陶瓷浮雕是所謂陶藝語言的轉換,是指創(chuàng)作者充分利用陶瓷材料的可塑性和相應的成型手法、釉色變化,把創(chuàng)作草圖中的平面視覺形象或心中的造型意象轉化成具有凸凹起伏效果的浮雕形象。形成或明或暗的錯覺感來體現的,其感光面和轉向面有所不同。在特定的角度上進行欣賞,具有較為獨特的藝術價值。陶瓷浮雕作為以陶瓷材料為媒介制作的介于雕刻與繪畫之間平面關系,它相對于圓雕而言,具有本質的不同。浮雕表現的是“在真實性的可視空間上的一種假象”。當浮雕借助于特定的燈光照射時,其營造出來的氣氛效果更好。尤其是堆雕,它的明暗度和立體空間更強。堆雕是浮雕的同一個種類,因堆雕是在陶瓷表面進行的一些堆砌,它的表面的凸起相對要高于淺浮雕,因而又被分為高浮雕和淺浮雕。但是在具體制作的過程中也有兩者工藝相結合的情況。堆釉原用毛筆蘸取白釉漿在施好色釉的坯體上堆填紋樣,堆釉因釉料在高溫燒煉中會流動,故畫面形象必須概括簡練,不能太細。但釉質透明,可充分利用其特點來表現物體輕重、厚薄等不同質感,讓直立的瓷面有景深凸起的效果。我的堆雕《松亭會友圖》就是采用了以上工藝制作而成。瓷雕在具體的空間藝術美方面,不管是浮雕還是圓雕都能夠以一種極其生動的形象表現出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圓雕和浮雕往往是搭配使用的,其空間占有形式上往往是以浮雕作為裝飾背景,以圓雕來進行有力的塑造。只有圓雕與浮雕在空間占有形式上的有效結合才能使雕刻空間藝術表現得更加完美。
四、陶瓷雕刻的主要空間藝術特征
隨著陶瓷雕刻藝術的更新,其主導功用及實用性功能逐漸增強,審美性逐漸弱化。審美性的弱化也從另一方面體現出現代人們對自由及簡單生活的追求。陶瓷雕刻在現代社會中較為常見,也較為接近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不論是大型宗教儀式還是日常生活中儲蓄的生活用品,都可以見到雕刻作品在空間上的自由性、靈動性和表現性。傳統(tǒng)陶瓷藝術與現代的陶瓷雕刻有所不同。相對而言,現代雕刻更加強調氣勢與神韻的追求,而對細節(jié)方面的刻畫則顯得不再那么重要了。陶瓷雕刻家往往在雕刻的過程中會給人以一氣呵成的藝術感,并賜予藝術品以靈魂,根據自身的真實體驗以及對真實物象的理解感悟,通過添加藝術效果,最終以藝術雕刻的方式自由體現。因此,這種陶瓷雕刻特殊的表現性就體現在現代陶瓷雕刻家以明快而又夸張的手法,將事物的具象和神韻凸顯出來,使觀賞者在欣賞過后回味無窮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隨著陶瓷雕刻藝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陶瓷雕刻作品也表現出了更多的動態(tài)美和平實美。在進行陶瓷藝術品的雕刻時,藝術家往往以雕刻的空間靜態(tài)之美呈現給觀賞者,以獲得動態(tài)的感覺,使每個觀賞者在作品中品出不同感受,隨心而變,這樣帶給的是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換取欣賞者的情趣,以致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五、陶瓷雕刻的空間藝術美
陶瓷雕刻以空間為載體來表現美感,陶瓷藝術的空間感是無形的也是無限的。陶瓷雕刻依托空間,以空間為其存在的主要因素,通過不同形式的形體限制來表現出無限的空間形態(tài)。致使空間與形態(tài)之間的相互結合來體現出陶瓷雕刻的空間藝術美。我很欣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育賢獨創(chuàng)的特技超寫實捏雕《荷塘佳音》,該作一只青蛙蹲在綠油油波瀾起伏的荷葉旁邊,抬起頭唱著歌,似乎在喚起人們美好記憶,該作空間藝術美的運用讓人拍案叫絕?!稘蜕小纷髌奉}材豐富、手法多樣、技藝精湛,且寫真寫意兼而有之,又不失夸張,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空間藝術美達到了極至。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努力打造生活空間,并且在藝術品中得以活化和拓展,通過瓷刻這一藝術門類,使人們對空間美的認識更加充分。陶瓷雕刻借助于其獨特的優(yōu)勢,使空間美更加獨立、無形。當然陶瓷藝術品空間美的產生,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陶瓷雕刻藝術品本身的材質特性,使得作品所用的黏土在燒制前后具有不確定性和可預見性,這給予陶瓷藝術品以足夠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其空間美來自于藝術品本身給人思維和環(huán)境氛圍的遐想空間,是其主題的重要體現,是外在的空間要與周圍的物質環(huán)境相適應,是其內在的空間與雕刻本身的內涵相吻合。正是由于陶瓷雕刻巧妙地對空間藝術的運用,加上藝術品本身形體的結合,使得陶瓷雕刻在整體上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陶瓷雕刻是一門古老的藝術,這門藝術別于他類藝術而具獨特性。它的藝術空間美是一種感受、一種內心的體驗,是人們借以緩解緊張生活的良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民族風貌,不同的民族精神影響下,陶瓷雕刻這門藝術將能得到越來越完美的體現。這種體現是陶瓷雕刻家們通過不同的構成形式,營造出種種神秘的空間氛圍,達到截然不同的藝術效果。使陶瓷雕刻藝術進入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