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鄭彬
【摘要】目的 探討256層螺旋CT在先天性主動脈縮窄(COA)及主動脈弓離斷(IAA)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手術證實的COA患兒24例及IAA患兒10例為研究對象,并與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對比,以觀察CT平掃+增強掃描對COA及IAA分型診斷準確性。結(jié)果 (1)所選患兒均進行256層MSCT平掃+增強掃描,COA患兒中術前CT診斷敏感性100%,準確率100%,對合并畸形如PDA、大動脈轉(zhuǎn)位、側(cè)枝循環(huán)等均準確診斷,而對心內(nèi)畸形如1例三尖瓣關閉不全、2例(VSD)、3例(ASD)漏診。(2)IAA患兒,術前MSCT診斷A型4例,B型1例,C型1例,均伴有VSD、PDA及PH,心內(nèi)畸形漏診2例,1例合并ASD,1例合并肌部VSD。結(jié)論 256層MSCT能滿意的觀察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及主動脈弓離斷的類型,可作為先天性心臟病超聲心動圖檢查的補充診斷,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學信息。
【關鍵詞】256層MSCT;COA;IAA;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3.0.02
先天性主動脈弓畸形是兒童期較常見的血管畸形,MSCT血管造影劑后重組技術對心血管的解剖特點有良好的顯示[1]。主動脈弓縮窄及主動脈弓離斷是先天性主動脈弓畸形的最常見類型,臨床上多合并PDA、VSD、ASD等,快速準確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可提高患兒的生存質(zhì)量,降低患兒死亡率。256層螺旋CT可快速準確的進行血管成像,圖像的后處理技術可對心外大血管畸形進行重建,彌補了超聲心動圖不易觀察的大血管結(jié)構(gòu)缺血,是先天性心臟病最有價值的補充檢查手段。本文對經(jīng)手術證實的24例COA及10例IAA患兒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手術證實的COA患兒24例及IAA患兒10例為研究對象,男22例,女12例。年齡2天~8歲,平均年齡(2.6±2.0)歲。臨床表現(xiàn):患兒出現(xiàn)上下肢壓差4例,患兒表現(xiàn)為紫甘3例,患兒表現(xiàn)為喘息、呼吸急促、呼吸道感染等癥狀12例,患兒無明顯臨床癥狀15例,健康體檢聞及心臟雜音就診。所選患兒術前均行256層MSCT血管成像及超聲心動圖檢查并經(jīng)手術證實。
1.2 MSCT檢查
患兒34例行MSCT檢查,MSCT采用Philips 256層螺旋CT機螺旋掃描。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150 kV,管電流80~120 mAs,層厚8 mm,重組層厚2 mm,重組層間隔1 mm。增強掃描時采用非心電門控,利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正中靜脈注射非離子對比劑碘海醇(300 mgI/mL)1.5~2.0 mL/s。流率0.5~2.0 mL/s。將掃描數(shù)據(jù)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積再現(xiàn)重建(VR)進行后處理。
2 結(jié) 果
患兒34例中,術前經(jīng)256層MSCT檢查,診斷COA24例,其中導管后型20例,導管旁型4例;12例主動脈管腔局限性狹窄中,輕度狹窄8例,中度狹窄3例,重度狹窄1例;主動脈弓縮窄中伴有主動脈發(fā)育不良4例,升主動脈輕度擴張3例,降主動脈遠端擴張6例;心內(nèi)畸形如1例三尖瓣關閉不全、2例(VSD)、3例(ASD)漏診。診斷IAA10例,表現(xiàn)為升主動脈與降主動脈連續(xù)性中斷,其中A型4例,B型1例,C型1例,肺動脈主干明顯增粗,降主動脈借助PDA與肺動脈相通。IAA患兒10例中均伴有VSD、PDA及PH,心內(nèi)畸形漏診2例,合并ASD1例,合并肌部VSD1例,可能因高密度對比劑掩蓋所致。
3 討 論
主動脈縮窄占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5%~10%[2],約98%的主動脈縮窄發(fā)生在弓降部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附近,為主動脈后壁突向腔內(nèi)的脊狀突起、局部的中層內(nèi)膜增厚、內(nèi)膜增生所致[1],根據(jù)狹窄部位與導管的位置關系,臨床上將COA分為導管旁型、導管后型及導管前型,本組COA中,導管后型20例,導管旁型4例。在MSCT的診斷中,應準確判斷COA狹窄的部位、形態(tài)、程度及合并的其他心臟大血管畸形,以便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jù)。主動脈弓離斷(IAA)為升主動脈與降主動脈的連續(xù)性中斷,在胚胎的6~7周時,左被主動脈近側(cè)段或第4弓的退化萎縮而形成。臨床上IAA常與VSD、PDA等并存,患兒多伴有差異性青紫、上下肢壓差,下肢搏動減弱等,臨床上將IAA分為三型[3]:A型,主動脈弓中斷處位于左鎖骨下動脈遠端;
B型,中斷處位于左鎖骨下動脈與左頸總動脈之間;C型,中斷處在無名動脈與左頸總動脈之間。本組IAA患兒中,A型4例,B型1例,C型1例。
以往臨床對COA及IAA的診斷依賴于DSA,被認為是金標準,但其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檢查,費用高昂且有一定危險性,DSA圖像不易作為常規(guī)檢查手段,心臟超聲是診斷先天性心臟病的最佳手段,是COA及IAA最常用的篩查方法,但其胸骨上窩檢查視野小,容易受胸骨及氣體的干擾,對心外大血管畸形容易漏診。超聲對心內(nèi)畸形尤其是小的房/室間隔缺損更為敏感,準確性更高,本組漏診的1例三尖瓣關閉不全、3例VSD、4例ASD超聲均準確診斷,與文獻報道[4]一致。CT256MSCT掃描時間快,可將感興趣點設置在動脈腔內(nèi),通過注射對比劑檢測感興趣區(qū)的CT值,以達到閾值的自動掃描,通過與周圍組織的密度差,以獲得優(yōu)良圖像,其0.3 mm的重建間隔及0.625 mm的薄層掃描減少了部分容積效應,可準確清晰的顯示血管畸形及心臟病變。聲電門控技術對心內(nèi)畸形如ASD、VSD、RVOTS等清晰顯示并測量其大小,同時亦可顯示心腔大小及心肌厚度。先進的后處理技術可獲得滿意的三維重建圖像,對狹窄及離斷部位進行立體成像,容積再現(xiàn)(VR)能直觀顯示大血管的形態(tài)和相互間的位置關系,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層面重組(MPR)是二維圖像血管形態(tài)邊緣顯示清晰,能準確測量主動脈縮窄長度及狹窄程度,并能顯示側(cè)枝循環(huán)、其他畸形及肺內(nèi)狀況[5]。MSCTA通過多方位、立體的顯示病變部位的整體形態(tài)及解剖關系,對病變部位的診斷準確率高,有利于臨床醫(yī)師更好的制定手術方案。
綜上所述,256-MSCT通過無創(chuàng)、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是診斷COA及IAA及其他心臟大血管畸形最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對臨床治療及評價預后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志浩,高劍波,郭 華,等.64層螺旋CT對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和主動脈弓離斷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2):202-205.
[2] 劉 芳,黃國英,梁雪村,等.主動脈縮窄96例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6,86(26):1854-1856.
[3] 鄭春華,韓 玲,金 梅,等.主動脈弓離斷34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3):225-226.
[4] 高律萍,朱友義,羅 煥,等.64-SCTA在先天性心臟病心外大血管異常的診斷優(yōu)勢[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13,22(2):145-146.
[5] 周汝明,張 璟,杜全勝.64層螺旋CT對主動脈縮窄的診斷價值[J].河北醫(yī)藥,2013,35(24):3754-3755.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