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伶+楊金庫
【摘要】目的 探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及護理。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20例。研究組采取PCI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溶栓治療,分析兩組療效。兩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結果 研究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少,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與常規(guī)溶栓治療比較,療效好,血管再通率增高,不良反應相對減少,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關鍵詞】AMI;PCI;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3.0.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因其起病急、進展快、病死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給患者、家庭、社會帶來極大危害。目前治療的關鍵是及時有效提高冠脈再通成功率[1]。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術已經在AMI中得到較多應用,在爭取治療時間方面的重要性越來越明確[2]。PCI逐步成為國內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之一。我院收治的AMI患者行PCI治療與常規(guī)溶栓治療患者進行比較,經積極治療與護理,患者病情恢復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20例。其中研究組患者行PCI治療,男12例,女8例,年齡38~78歲,平均年齡(56.7±6.8)歲;從發(fā)病到就診的時間25~178 min,平均時間(56±15.4)min;其中前壁或高側壁心肌梗死12例,下壁或下壁右室心肌梗死5例,非Q波心肌梗死3例;合并糖尿病6例,高脂血癥8例,高血壓8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溶栓治療,男11例,女9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58.2±7.5)歲。發(fā)病到就診時間為23~189 min,平均時間(52±19.4)min。其中前壁或高側壁心肌梗死10例,下壁或下壁右室心肌梗死7例,
非Q波心肌梗死3例;合并糖尿病8例,高脂血癥9例,高血壓7例。所選患者在上述一般資料中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PCI治療
術前給予患者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及300 mg氯吡格雷,使患者收縮壓盡量保持在正常90 mmHg以上,必要時可靜脈注射硝酸甘油;對部分患有房室傳導阻滯的病人,可從股靜脈起安裝臨時起搏器。準備完畢后,將PCI放置導管室,使“門-球”時間維持在90 min以內,分別于左右股動脈開始穿刺后,置入6F/7F動脈鞘的同時注射肝素2000 U,通過選擇性動脈造影找到梗死血管分支后,繼續(xù)注入5000 U肝素,注入結束后經導管在損壞血管處引入導絲,利用氣壓球囊,擴張血管并改善損傷血管,最后行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術中給予肝素6000~10000 U,術后給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75 mg氯吡格雷,口服,1次/d;術后給予低分子肝素0.5 mL,1次/12 h,皮下注射,一周。
1.2.2 常規(guī)溶栓治療
對照組患者給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方法和時間根據癥狀和時間不同而有差異。對于發(fā)病6 h以內的患者,采取加速給藥法,90 min注入完畢;對于發(fā)病6~12 h以內的患者,給藥3 h。發(fā)病12 h后的患者給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早晚各進行1次,治療1周后給予患者阿司匹林300 mg,口服1次/d,服用3日后可將劑量調整為100 mg/d,另外可遵醫(yī)囑給予保護心功能、重塑心室等藥物。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治療后各項指標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AMI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增高,病情通常危重,死亡率也非常高,治療過程中,如果介入方式不合理,將會給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3]。早開通閉塞的血管是治療AMI的關鍵,治療的首要目標有三點:實現心肌再灌注,縮短患者的總體缺血時間,恢復缺血心肌的血流[4]。AMI的高發(fā)人群通常是老年人,其身體條件相對較差,發(fā)病時常常伴有多個系統(tǒng)的疾病,通過藥物溶栓達到理想的療效比較困難[5]。而PCI可以盡可能早地開通閉塞的血管,從而挽救瀕臨壞死的心肌,盡量縮小梗死心肌的范圍,減少患者AMI后心室的重構[6]。
本研究結果來看,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出院后,再次出現心肌梗死和心絞痛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出現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也比對照組低。采用PCI的禁忌證少,可使用的范圍明顯擴大,特別是對溶栓禁忌證的患者,完全可以直接進行PCI,而且可以降低病死率、出血并發(fā)癥及明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從隨訪結果看,研究組患者PCI術后生活質量較高,行動能力和自我照顧能力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此外,值得注意的是,AMI患者病情危重且變化迅速,PCI治療屬于有創(chuàng)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這就要求手術醫(yī)師必須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熟練的介入技術,能夠隨時結合患者的情況迅速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AMI患者及時實施PCI,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的壞死癥狀,同時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汪雁博.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冠脈介入治療對心肌灌注的影響及山莨菪堿的心腎保護作用[D].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28-29.
[2] 陳 璐,陳湘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綠色通道護理路徑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9,23(2):482-483.
[3] 胡靜濤,李洪浩.探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PCI)及靜脈溶栓兩種治療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臨床療效[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9):1-2.
[4] 雷慧利,郭仁光,羅 芳.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9):171-172.
[5] 李韶南,李廣鐮,羅 義,等.應激性高血糖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心肌灌注及預后的影響[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5,34(6):593-596.
[6] 乜 麗,趙漢軍,顏紅兵,等.急性心肌梗死罪犯病變狹窄程度與預測因素分析[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5,23(2):89-93.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