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江西省于都縣實驗中學 江西贛州 342300)
淺談體育教育與中學生心理健康
劉倩
(江西省于都縣實驗中學 江西贛州 342300)
目前我國許多中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該文通過分析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以及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出了在體育教學中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些方法。
中學體育教育 中學生心理健康 影響 教學方法
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tài),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xiàn)象?!睆氖澜缧l(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健康包含了三個基本要素:(1)軀體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社會適應能力。2004年8月13日,國家教育部頒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教育中培養(yǎng)體育精神,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nèi)容完整、協(xié)調(diào)一致,能夠適應社會,與社會同步。眾所周知,中學生正處在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但由于社會的復雜性及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受到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致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更加顯著和突出。大量的調(diào)查和研究表明,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未來的支柱,因此,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2.1 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為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物質(zhì)基礎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需要依賴于健康的身體,而體育運動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持身體健康,因此,體育教育為心理健康提供了堅定的物質(zhì)基礎。同時,大量研究表明,體育活動能夠降低學生焦慮、抑郁的心態(tài),提高學生積極情緒狀態(tài),因此,體育教育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在構建和塑造學生和諧的心理。
2.2 改善學生情緒,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
健康和穩(wěn)定的情緒能使人對學習和工作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而在體育教育中,教學形式都是將游戲、競賽和娛樂融為一體,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消除消極情緒,從而改善學生的情緒。中學生應該具備勇敢、拼搏、頑強等意志品質(zhì),而這些意志品質(zhì)通常是在困難中磨煉出來的。在緊張、激烈的運動環(huán)境中,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保持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2.3 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大多數(shù)體育運動都需要學生互相合作配合才能完成,體育運動總是伴隨著口號、手勢、身體接觸等動作,學生在活動中共同進步,相互競爭,團結互助,相互交流。通過體育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交流和表達,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3.1 教師和學生轉(zhuǎn)變健康觀念,強化心理健康意識
體育教師和學生都要意識到:健康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會適應的完美狀態(tài)。首先,體育教師不僅要有體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平時還要加強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并把這些知識內(nèi)容巧妙地運用到體育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身心同時得到發(fā)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其次,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比較和調(diào)整,幫助學生對心理改善的情況做出自我評價。同時,教師還要理解和認可不同的觀點意見,并適時提供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愉快和諧的氛圍
大量心理學研究表明: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則會大大抑制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要求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體育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枯燥無味的教學形式,比如在做準備活動的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帶著學生一起做小游戲來代替慢跑,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充分舒展身體,又能促進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同時,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變,語言表達幽默風趣,多給學生正面積極的鼓勵,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qū)W得好,學得懂,學得輕松。這樣才能讓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減輕學習壓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3.3 體育教育中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
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緒變化較大,體育教師在課堂上特別應該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首先,不同的學生興趣愛好也不同,有的喜歡籃球,有的喜歡羽毛球等,教師應該給予適當?shù)淖杂蛇x擇空間,讓學生參與到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中去,這樣才能發(fā)掘自己的特長和潛能,體驗到良好的自我價值。其次,教師應多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例如班級籃球賽,拔河比賽,趣味運動會等,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在比賽過程中體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最后,對于小部分體質(zhì)較弱,平時不喜歡運動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畏難、萎靡、不愉快等心態(tài),教師更應該加強引導,并且用適當性的言語鼓勵他們,給予肯定和表揚,幫助他們增強自信,擺脫心理障礙。
3.4 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逆反心理,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對其進行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動作錯誤或者不規(guī)范,教師對其進行糾正指導,學生卻表現(xiàn)出不屑一顧的樣子,這種現(xiàn)象就是學生的逆反心理。這是由于學生認知障礙、認識能力的偏缺而產(chǎn)生的心理現(xiàn)象,此時倘若教育不當,學生很容易形成無所適從、粗暴易怒等不健康的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生氣批評,而要采取有效的說服方法,讓學生真正懂得對與錯。例如進行籃球教學,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籃球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由于動作不規(guī)范導致許多失誤,學生感到非常煩惱,這時教師再對其進行糾正和耐心指導,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意見。
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緒變化較大,再加上學習壓力增大,極其容易產(chǎn)生緊張、抑郁、煩躁等不良心理,而體育運動卻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減輕煩惱和壓力,調(diào)整不良心理情緒。體育教師應該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去,幫助學生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1]白雪.中學體育教育與中學生健康心理養(yǎng)成[J].大眾文藝(理論),2009(6):182.
[2]溫桂全.學校體育教學與中學生心理健康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3(3):333-336.
[3]鄭國慶.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的互相滲透[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1):67-68.
[4]李慶華,趙文凱,鞏磊.中學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探討[J].內(nèi)江科技,2008,29(4):160-161.
G8
A
2095-2813(2016)11(b)-01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