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我和一個朋友一起帶孩子吃飯,吃到一半的時候,發(fā)生了這樣的對話。
“媽媽,我吃飽了!”孩子說。
“再吃點吧,你再吃兩大口,一會給你吃兩顆糖?!蔽业呐笥堰@樣哄著孩子。
然后孩子勉強又吃了兩口。事后,我問朋友,既然孩子不想吃了,干嗎還強迫她吃?朋友解釋道,“平時在家吃飯,她老是吃到一半就不吃了,都是喂的。吃少了,過會兒就會喊餓,孩子爸就會給孩子吃餅干等不健康的食物,所以我必須讓她飯點吃得飽飽的?!比欢覅s和朋友說,孩子飽不飽,她自己自然了解。長期過量的要求孩子吃太多,對孩子的腸胃會造成負(fù)擔(dān)的。想要讓孩子吃得飽,需要多花心思、多動腦子。
平時要和孩子約定好,吃多少盛多少,一次少盛點,不夠再去添。千萬不要一股腦的給孩子準(zhǔn)備很多,換作我們大人,看到面前滿滿的食物,是不是會有種不吃就飽了的感覺,對于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我有時候還會讓孩子自己盛飯,讓她自己決定她吃多少,看到孩子盛少了,也不要強制要求孩子多加點;盛多了,可以適當(dāng)?shù)奶嵝押⒆?,但不要去要求孩子怎么做。知道了這次多或者少,下次肯定會注意了。
不少家長喜歡用各種獎懲制度去規(guī)范孩子吃飯,這樣做的效果確實立竿見影。比如“獎勵”一顆糖,孩子說不定就會把本來不吃的食物吃下去了。但是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覺得吃飯是可以作為交換的一個條件,比如我這次好好吃飯,能不能多看一會兒電視?我這次好好吃飯,一會能不能去買個玩具?然而,這些哄出來的習(xí)慣都不好。
孩子想不想吃,我發(fā)現(xiàn)還和孩子對飯菜的興趣度有關(guān)。我就常會給孩子多接觸些關(guān)于營養(yǎng)小知識的繪本,讓孩子在潛意識里對食物能產(chǎn)生一種好感。如果對于食材有了興趣,對于做出來的食物肯定也很感興趣,那么吃飯也就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