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
《嘉莉妹妹》的博弈分析
張景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嘉莉妹妹》作為20世紀美國文壇最具爭議的小說之一,描寫了市場大潮沖擊下人們新的生活方式。其中,嘉莉無視傳統(tǒng)道德卻獲得成功的故事受到了評論界嚴厲的批評。本文將以利益最大化原則為中心,從博弈角度,對這部作品人物的選擇進行淺析。
關(guān)鍵詞:嘉莉;赫斯特伍德;博弈論;行為選擇;利益最大化
(一)嘉莉初到芝加哥找工作。
嘉莉到芝加哥首先寄住在了姐姐敏妮家,而敏妮請嘉莉來是因為嘉莉找到工作后,“有錢付這里的宿食費”。可見敏妮給了嘉莉兩種選擇:要工作還是要離開。而嘉莉在此也有要不要工作的選擇。在這種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之下,如果嘉莉找到工作而敏妮同意嘉莉繼續(xù)寄住,則嘉莉和敏妮同時獲得最大收益;如果敏妮不同意嘉莉借住,則嘉莉雖然有了收入但失去了住宿地,敏妮也得不到宿食費。但如果嘉莉找不到工作而敏妮讓嘉莉離開,則嘉莉離開芝加哥,而敏妮則盈虧平衡。
從中可知,(嘉莉找到工作,敏妮讓嘉莉留下)優(yōu)于其他的策略組合,此為該支付矩陣的“納什均衡”。而嘉莉也找到了女工工作并留在了敏妮家。但是在嘉莉因為生病而丟掉工作后,通往納什均衡的路徑消失了。這時,敏妮委婉表示如果嘉莉再找不到工作就必須回家。此時的博弈變成了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一切的主動權(quán)都在嘉莉手上,取決于她能否找到工作。但是嘉莉卻因為沒經(jīng)驗而四處碰壁,對敏妮而言的次優(yōu)策略是讓嘉莉回家,而嘉莉明白只有留在芝加哥才能滿足物質(zhì)欲望。因此在德魯埃的盛情邀請下,她選擇與德魯埃同居。
(二)嘉莉、赫斯特伍德和德魯埃的關(guān)系。
令人疑惑的是:在嘉莉與德魯埃同居后,嘉莉又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赫斯特伍德的求愛;而德魯埃在得知嘉莉與赫斯特伍德的關(guān)系后,依然希望嘉莉回到自己身邊。其中嘉莉、德魯埃與赫斯特伍德的選擇從未受到脅迫,另外他們的選擇互為影響并存在先后順序。從嘉莉在選擇時對于赫斯特伍德已婚并不知情可見,這屬于不完全信息的動態(tài)博弈。如果嘉莉拒絕赫斯特伍德則博弈結(jié)束,這時嘉莉繼續(xù)和德魯埃一起,赫斯特伍德則失去嘉莉。如果嘉莉接受赫斯特伍德,而赫斯特伍德坦白已婚事實,則嘉莉因為希望得到受法律認可的愛情,所以必然與赫斯特伍德分手,繼續(xù)和德魯埃在一起。這時,假設(shè)德魯埃選擇拋棄嘉莉,那么嘉莉必須外出找工作,而赫斯特伍德同樣也會遭到拒絕,此時三人收益最少。如果嘉莉接受赫斯特伍德而赫斯特伍德不坦白,德魯埃也不拋棄嘉莉,那么嘉莉和赫斯特伍德就會保持關(guān)系,德魯埃則可能繼續(xù)和嘉莉在一起。此時,如果德魯埃選擇離開的話,則嘉莉會做赫斯特伍德的情婦,而德魯埃會與嘉莉分手。
根據(jù)逆向遞推法分析,均衡為:(嘉莉接受赫斯特伍德,赫斯特伍德不坦白,德魯埃留下)。然而這個均衡卻因為女傭告知德魯埃嘉莉的背叛,嘉莉得知赫斯特伍德已婚的事實而被打破。嘉莉不可能再跟赫斯特伍德維持關(guān)系,而赫斯特伍德若要挽回嘉莉就需要改變這種“不可置信的威脅”,因此赫斯特伍德后來選擇威脅嘉莉同他私奔。
(一)赫斯特伍德先生與太太離婚。
赫斯特伍德先生雖然對嘉莉產(chǎn)生了好感,但就對嘉莉采不采取行動這點來看,他存在選擇。而太太雖然物質(zhì)欲望強烈,先生態(tài)度的冷漠是她選擇離婚的直接導火索。因此這里存在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如果赫斯特伍德不對嘉莉采取實際行動,而太太也不跟他離婚,則他們盈虧平衡。但如果赫斯特伍德對嘉莉采取實際行動,而太太選擇離婚,那么赫斯特伍德可能會失去大量財富,而太太則會獲益最大。如果太太不離婚,那么赫斯特伍德既擁有嘉莉又保留了財富,而太太得不到任何好處。因此,均衡為:(赫斯特伍德不對嘉莉采取實際行動,太太不離婚)。但是,赫斯特伍德因為欲望,所以選擇向嘉莉表白,均衡被打破。太太因為要使自己的獲益最大,所以必然選擇離婚,而赫斯特伍德此時的收益變最低。因而赫斯特伍德為了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選擇了暫時在外住宿。但是赫斯特伍德的欺騙已經(jīng)使太太處于了“不可置信的威脅”中。為了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太太委托律師給赫斯特伍德發(fā)出通知以維持自己的最高獲益。而太太的行為也將赫斯特伍德逼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二)赫斯特伍德偷錢。
根據(jù)上文所述,赫斯特伍德同時面臨了被嘉莉拋棄和與太太離婚的困難局面,而之后的偷錢行為使他命運發(fā)生了徹底的轉(zhuǎn)變。在赫斯特伍德為是否偷錢而糾結(jié)時,保險柜的門被關(guān)上了。這時,他認為“就算我把錢放到保險柜頂上,他們也會知道是誰拿了”??梢?,博弈行為者包括赫斯特伍德和酒店管理者。現(xiàn)在假設(shè)赫斯特伍德放回錢而管理者原諒他,則赫斯特伍德繼續(xù)留任,管理者既沒有損失錢也留下了經(jīng)理。如果赫斯特伍德把錢偷走,管理者原諒他,那么赫斯特伍德得到大量金錢,管理者則可能無法追回這筆巨款。而管理者如果不原諒赫斯特伍德,他們就有可能追回贓款,而赫斯特伍德會有坐牢的風險。此時并沒有純策略均衡。而赫斯特伍德通過選擇,要使得酒店管理者在原不原諒他之間無差異,就應(yīng)該放回保險柜里的錢。然而一旦放回錢,那么最終決定赫斯特伍德收益的決策就完全取決于酒店管理者,而且當時他極度緊認為“必須立刻了結(jié)此事”,在心理作用下他放棄此次博弈,選擇攜款逃跑。
從以上分析可知赫斯特伍德在決定命運的關(guān)鍵選擇上總是與利益最大化的決策背道而馳,而這主要來源于個人判斷失誤。
上文通過博弈論分析了面對選擇時嘉莉始終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赫斯特伍德總與利益最大化原則背道而馳。他們對利益最大化的不同追求導致了他們迥異的結(jié)局。
綜上所述,《嘉莉妹妹》反應(yīng)了德萊賽不反感人們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態(tài)度,表達了新的倫理道德觀的思想,顯示了他對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傳統(tǒng)道德的摒棄?!皩φ鎸嵉淖⒅嘏c強調(diào),是西方文學由來已久的價值觀。它源于西方文化的基本特質(zhì),與西方理性主義傳統(tǒng)密切相關(guān)”。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秩序的逐漸建立,人們開始懷疑文藝復興重建起的理性精神,于是人們重新開始觀察和審視現(xiàn)實生活。而《嘉莉妹妹》不僅反映了現(xiàn)實,更將理性作為利益來考量。這顯示了德萊賽對道德缺失問題的某種解答,同時反映《嘉莉妹妹》的社會認識價值和人生觀照價值??傮w而言,《嘉莉妹妹》強調(diào)利益,打破了高雅的文學傳統(tǒng)。
參考文獻:
[1](美)西奧多·德萊賽.嘉莉妹妹.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譯委員會.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5)
[2]李亞白.論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真實觀.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哲社版,1996(01)
中圖分類號:O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