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恒(西南民族大學政治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點
常恒
(西南民族大學政治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yōu)勢之一,本文在研究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探究了其主要特點,為提高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解放戰(zhàn)爭;中國共產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特點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樣并且高效,通過灌輸與滲透相結合和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法,加深了少數民族地區(qū)人民群眾對黨的認識和了解,增強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灌輸與滲透相結合。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對廣大軍民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qū)軍民灌輸和平、民主、統一等重要思想,對他們進行持續(xù)深入的政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在強調灌輸的同時,注重思想滲透,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滲透到各項具體活動中,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認識。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現出豐富、生動的鮮明特色。中國共產黨根據形勢要求及時開展了一些主題鮮明、富有教益、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團結互助運動等,寓思想教育于各種有益的活動之中,增強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通過進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人們肅清思想、排除困擾,在解放思想問題的同時,注重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給少數民族地區(qū)人民看得見的好處。如在解決土地問題時,黨中央尤其注重少數民族的土地問題,強調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礎上,根據少數民族的實際情況,特殊對待,靈活運用。這些具體詳細的規(guī)定,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對于黨和人民解放軍在民族地區(qū)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形象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贏得了人心,在辦實事、辦好事中發(fā)揮出更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解放戰(zhàn)爭期間,黨所做的一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為了建立廣泛的民族統一戰(zhàn)線,提高軍隊的戰(zhàn)斗力,打敗國民黨反動派而進行的??箲?zhàn)勝利后,我們黨關心少數民族群眾的切身利益,立足于不斷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的思想覺悟和軍隊戰(zhàn)斗力,有組織有計劃地加強民族理論教育,同時團結各解放區(qū)和國統區(qū)的少數民族,建立地方武裝,開展游擊戰(zhàn)爭,推動少數民族解放武裝斗爭。在少數民族解放區(qū)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生產運動,開展大規(guī)模的減租減息和土地改革以調動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積極性。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這些大事緊密結合,互相合作,互相促進,面對不同民族的具體特點,特殊情況特殊對待,針對性、策略性強,對提高少數民族地區(qū)群眾的覺悟和提高部隊的戰(zhàn)斗力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民族政策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積極作用,通過民族政策的教育,轉變了少數民族地區(qū)人民群眾的固有思想,提高了他們的思想覺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中國共產黨積極制定和完善民族政策。
(1)完善和發(fā)展民族平等政策。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進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高度重視民族平等教育,并且在堅持以往民族平等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提高了民族平等的含義。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在內蒙古“根據蒙漢平等保護漢人的權利”,表明了在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民族地區(qū)也開始關注當地人口相對較少的漢族的平等權利。民族平等含義的擴大有利于消除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的隔閡,加強了民族團結。
(2)明確和充實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基本內容。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反復重申民族區(qū)域自治的主張,這一時期內蒙古建立自治政府,確定自治區(qū)域,這是中國共產黨所主張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的一次新的重要的實踐。同歷史上建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政權相比較,范圍廣大、組織形式也較完備,把民族區(qū)域自治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水平。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完善過程,也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原則和方法豐富和發(fā)展的過程。這些民族政策作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原則,不僅直接推動了民族管理、民族教育的理論和時間創(chuàng)新,而且為解放戰(zhàn)爭最終勝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中國共產黨加強對廣大少數民族黨員及黨員干部的政策教育。黨中央多次強調政策的重要性,并要求全黨要重視政策。1948年3月20日,毛澤東在《政策和策略是我黨我軍的生命》指出:“政策與策略,是我黨我軍的生命。如果有離開或多少離開了黨的路線的,必須認為是極端嚴重的現象,應立即加以檢討?!雹偻ㄟ^對廣大少數民族黨員及黨員干部進行的政策教育,提高全體黨員的政策意識,以此鞏固與增強政策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是以宣傳教育為主的。抗戰(zhàn)勝利后,黨的工作重心是爭取和平民主發(fā)展和準備自衛(wèi),為此加大宣傳力度,增加各民族對黨的政策和理論最大限度的了解,從而建立了廣泛的民族統一戰(zhàn)線。并且通過深入宣傳,譴責了國民黨反動派對少數民族的壓迫和剝削,揭露了國民黨的反動民族政策和政治腐敗。解放戰(zhàn)爭中,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地區(qū)加強宣傳教育,動員和組織少數民族革命斗爭,以增強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決心和信心,最終取得解放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新中國成立前夕,全國絕大部分地區(qū)均已獲得解放,少數民族聚積的地區(qū)也先后解放。這一階段,黨擴大政策宣傳,黨員同志和少數民族干部深入民族聚積區(qū),挨家挨戶的向少數民族群眾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保護少數民族利益,徹底瓦解了國民黨反動派勢力,使各民族地區(qū)的解放運動取得很大勝利,為建立新中國做好思想準備??傊?,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宣傳教育。
注解:
①《毛澤東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83頁。
參考文獻:
[1]徐柏才.劉啟春等.中國共產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2]江平主編.中國民族問題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
[3]徐柏才等.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學導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統戰(zhàn)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中圖分類號:K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043-01
作者簡介:常恒(1989—),女,陜西安康人,西南民族大學政治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