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贇慧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
3-6歲幼兒情緒理解的發(fā)展及其與氣質的關系
熊贇慧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以江西某兩所幼兒園大、中、小班共118名幼兒為被試,采用情緒理解測驗和3-9歲兒童氣質教師評定量表進行施測,探討幼兒在情緒理解不同層次上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氣質的關系。結果顯示,3-6歲幼兒的9個層次的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差異顯著,對表情識別、外部情境的情緒理解發(fā)展較早,而混合情緒和道德情緒理解的發(fā)展相對晚些;兒童不同層次的情緒理解發(fā)展與氣質有著一定程度的聯(lián)系。兒童氣質評定量表中的反應性、專注性維度與情緒理解總分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情緒性維度與表面與真實情緒的理解,反應性維度與愿望的情緒理解、記憶的情緒理解,專注性維度與表情識別、信念的情緒理解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
3-6歲;幼兒心理;情緒理解;氣質
情緒理解是兒童認知發(fā)展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大量研究顯示,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進行同伴交往和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1]。在幼兒期,兒童情緒理解發(fā)展迅速,開始逐漸掌握大量相關情緒詞匯[2]。根據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從3歲開始,兒童能夠認識到不同的原因可以導致同一種情緒,并開始主動地尋求這些原因所在[3]。Denham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2-4歲的兒童已經開始學會給情緒精確標簽,并能夠理解情境與情緒間的相互關系,形成了一種穩(wěn)定的能力[4]。
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研究自從開始到現(xiàn)在30多年來,已經成為兒童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被確認下來[5]。情緒理解作為心理理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社會知覺成分的重要內容之一,得到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為兒童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使父母和幼教工作者能夠及時覺察兒童的情緒狀態(tài),引導兒童產生積級情緒體驗,促進兒童情緒健康發(fā)展和社會化發(fā)展,從而使兒童達到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目前國內的研究大多探討幼兒情緒理解的某個方面,這就使我們有可能對幼兒情緒理解的整體發(fā)展情況認識不夠全面。此外,有關情緒理解能力發(fā)展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從家庭、學校、親子關系以及同伴關系探討兒童情緒理解的影響因素,對于兒童個體內部因素(如氣質)是否會對其情緒理解產生影響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通過借鑒情緒理解測驗技術,對幼兒情緒理解的發(fā)展進行系統(tǒng)研究,并分析其與氣質的關系,以期更好地認識幼兒情緒理解的發(fā)展。
(一)被試
從江西省南昌市幼兒園中隨機選取某兩所幼兒園大、中、小班幼兒共118名作為本研究的被試,所有被試均身體健康,無語言障礙,男女比例相當。被試具體情況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情緒理解測驗被試具體情況
(二)實驗材料
1.情緒理解能力測驗材料。采用情境測驗法。情緒理解測驗(the Test of Emotion Comprehension, TEC)的內容根據Pons & Harris(2003)[6]編制的情緒理解測驗改編而成。整個測驗按照固定的順序呈現(xiàn),共分為9個模塊,每個模塊用來評估情緒理解的某個特定成分。具體操作參考馬偉娜(2010)[7]的情緒理解實驗。
2.兒童氣質教師評定量表。采用劉文、楊麗珠編制的《3-9歲兒童氣質教師評定問卷》[8],對幼兒園教師進行施測,問卷共31道題,采用5級評分,包括情緒性、活動性、反應性、社會抑制性和專注性五個維度,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統(tǒng)計工具
采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一)3-6歲兒童情緒理解的發(fā)展特點
通過對3-6歲幼兒在9個情緒理解層次上的發(fā)展情況,將各年齡階段的兒童在各個情緒理解層次上的平均分與標準差進行匯總,并制表如下(見表1)。伴隨年齡的增長,幼兒在不同情緒理解層次上的成績均顯示提高的趨勢。多元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情緒理解層次成績的年齡的主效應顯著(F=2.374,p<0.001),進一步分析表明,除外部情境、混合情緒和道德的情緒理解之外,幼兒在其它幾個情緒理解層次上的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表情識別:F=4.616,p<0.01;愿望:F=5.449,p<0.001;信念:F=2.751,p<0.05;記憶:F=5.242,p<0.001;情緒調節(jié):F=7.248,p<0.001;表面與真實情緒,F(xiàn)=5.868,p<0.01)。事后檢驗(LSD)發(fā)現(xiàn),3歲幼兒在情緒理解任務表情識別、愿望、信念、記憶、表面與真實情緒上的得分均顯著低于5歲和6歲幼兒(見表1),在外部情境、混合情緒、道德情緒上的得分均顯著低于6歲幼兒(p<0.05,p<0.05,p<0.05),情緒調節(jié)的情緒理解得分顯著低于4歲、5歲和6歲的幼兒(p<0.01,p<0.01,p<0.005),另外,4歲幼兒在表情識別、基于愿望的情緒理解上得分顯著低于5歲和6歲幼兒(p<0.05, p<0.05;p<0.05,p<0.05),在外部情境上的得分顯著低于6歲幼兒(p<0.05)。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3-6歲幼兒在9個層次上的情緒理解能力存在著發(fā)展差異,表現(xiàn)為幼兒較早地發(fā)展對表情識別、外部情境的情緒理解能力,而混合情緒和道德情緒理解的發(fā)展是較晚的。根據所有被試在9個層次上的情緒理解平均得分指標,幼兒對這9個層次情緒理解成分的發(fā)展順序為表情識別(80%)>外部情境(67%)>信念(52%)>記憶(48%)>愿望(47%)>表面與真實(42%)>情境調節(jié)(37%)>道德情緒(29%)>混合情緒(25%)。
(二)3-6歲幼兒氣質發(fā)展狀況
本研究采用《3-9歲兒童氣質教師評定問卷》[8]進行施測,探討3-6歲幼兒氣質發(fā)展特點。如表2所示,通過對幼兒年齡差異做了單因素方差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幼兒氣質總體方差檢驗達到顯著差異,除活動性、社會抑制性外,其它維度均顯示差異顯著??傮w而言,3-4歲、4-5歲幼兒氣質之間達到了顯著水平,5歲后基本趨向穩(wěn)定(這與劉文(2002)[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分析表明,3-4歲幼兒在活動性、反應性和專注性維度上的得分均差異顯著(p<0.05,p<0.01,p<0.05)。
表1 3-6歲幼兒在情緒理解任務中9個層次上的的平均得分、發(fā)展趨勢及多元方差分析結果
(注:*p<0.05,** p<0.01,*** p<0.005)
(三)幼兒氣質類型與情緒理解的相關分析
如前所述,3-6歲幼兒在情緒調節(jié)、混合情緒和道德情緒層次上的發(fā)展相對較晚,因此,本研究只討論不同氣質類型幼兒與情緒理解的表情識別、外部情境、信念、記憶、表面與真實情緒及九個層次的總分上的相關。幼兒氣質評定量表的5個維度與情緒理解的表情識別、外部情境、信念、記憶、表面與真實情緒6個維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兒童氣質評定量表中的反應性、專注性維度與情緒理解總分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情緒性維度與表面與真實情緒的理解,反應性維度與愿望的情緒理解、記憶的情緒理解;專注性維度與表情識別、基于信念的情緒理解顯著正相關。
情緒理解總分的三個年齡組總均分為4.25,以4為分界線,高于4分的為情緒理解能力高分組,低于4分的為情緒理解能力低分組,檢驗情緒理解能力高低分組的氣質各維度的得分的差異。結果顯示,情緒理解能力高分組和低分組在反應性維度上差異顯著(F=7.392,p<0.01),在其它維度上的得分并無顯著差異。
為了進一步分析和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幼兒的氣質和情緒理解能力的關系,我們對不同年齡組幼兒的氣質和情緒理解能力做了更具體的分析。
對3歲組氣質各個維度和情緒理解各層次的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氣質中的社會抑制性這一維度和外部情境的情緒理解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r=-0.401*,p<0.05。
對4歲組幼兒的情緒理解6個層次和氣質的相關研究表明,氣質的情緒性維度和情緒理解的表面與真實情緒理解相關顯著(r=0.570**,p<0.01)、反應性維度和記憶的情緒理解相關顯著(r=0.448*,p<0.05)。
對5歲組幼兒的情緒理解層次和氣質的相關研究表明,氣質的情緒性維度與表面與真實的情緒理解相關顯著(r=0.572**,p<0.01);氣質的專注性維度與信念的情緒理解相關顯著(r=0.420*,p<0.05)。
對六歲組幼兒的情緒理解層次和氣質的相關研究表明氣質的情緒性維度與表面與真實的情緒理解相關顯著(r=0.477**,p<0.01);氣質的反應性維度與愿望的情緒理解相關顯著(r=0.379*,p<0.05)。
(四)氣質類型對情緒理解影響的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考察情緒性、反應性和專注性對于情緒理解能力的預測作用,以專注性、反應性和情緒性為自變量,以情緒理解任務為因變量分別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氣質的情緒性維度對表面與真實的情緒理解成績具有預測作用;反應性維度對愿望的情緒理解和記憶的情緒理解成績具有預
表2 3-6歲幼兒氣質發(fā)展水平的年齡差異
(注:*p<0.05,**p<0.01,***p<0.005)
表3 幼兒氣質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表
(注:*p<0.05,**p<0.01,***p<0.005)
表4 氣質類型和情緒理解能力之間的回歸分析結果
測作用;專注性維度能夠很好預測信念的情緒理解成績。
(一)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狀況
借鑒Pons等人(2003)[6]編制的情緒理解測驗技術,通過情境測驗法探討了3-6歲幼兒的情緒理解發(fā)展情況。結果顯示,3-6歲幼兒不同層次的情緒理解能力伴隨年齡的增長顯現(xiàn)提高的趨勢,并且差異存在于這幾個層次間的先后發(fā)展順序。根據所有被試在9個層次上的情緒理解平均得分指標,從結果可以看出,由于基于面部表情的情緒理解、外部情境的情緒理解、基于信念的情緒理解、基于記憶的情緒理解、基于愿望的情緒理解、表面與真實的情緒理解能力發(fā)展較快,4-6歲可能是這幾個層次發(fā)展的關鍵期;而對于發(fā)展相對滯后的情緒調節(jié)理解、道德情緒的理解和混合情緒的理解這幾個層次的情緒理解能力,6歲之后可能是其發(fā)展的高峰期,這與前人馬偉娜(2010)[8]的研究基本一致。
(二)幼兒情緒理解能力與氣質的關系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氣質除活動性、社會抑制性維度外,其它維度均顯示差異顯著,總體方差檢驗均達到顯著差異;由于幼兒處在不同年齡階段,氣質對情緒理解能力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對3歲組氣質各個維度和情緒理解各層次的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氣質中的社會抑制性這一維度和外部情境的情緒理解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r=-0.401*,p<0.05。3歲組的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社會抑制性能夠預測外部情境的情緒理解的得分,幼兒的社會抑制性越弱,外部情緒的情緒理解成績越好。我們推測,這與幼兒的人際交往相關,這類幼兒愛說話,善于交往,經常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也可能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他人的情緒心理狀態(tài)。
對4歲組、5歲組、6歲組幼兒的情緒理解6個層次和氣質的相關研究表明,氣質的情緒性維度和情緒理解的表面與真實情緒理解顯著相關。研究表明,4-6歲是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其潛在的、外部的情緒表達和真實體驗的情緒之間會有差異,這個時期的兒童開始理解這種可能的差異。情緒性是指包括對人、對事情的積極情緒和負性情緒表達及其表現(xiàn)的適度性[8]。兒童情緒性評分越高,表面與真實情緒理解的成績越好,我們認為,正是因為幼兒適時地提高了對人、對事的情緒表現(xiàn)及其表達,使其對表面與真實的情緒理解成績更好。
對4歲組幼兒的情緒理解6個層次和氣質的相關研究表明,反應性維度和記憶的情緒理解相關顯著(r=0.448*,p<0.05)。反應性是指個體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敏銳程度及對各種刺激做出反應的快慢程度,不僅包括對環(huán)境的感知也包括認知活動的反應,主要研究敏感和敏捷兩個特征[8]。3-6歲的幼兒開始理解記憶和情緒間的關系,伴隨年齡增長,他們開始知道得越多,由于時間的流逝,情緒的強度會隨之相應減弱,而一旦某些情緒情境要素被喚起,則會再次激活先前的情緒。反應性越快,則對記憶的情緒理解成績會越好。
對5歲組幼兒的情緒理解層次和氣質的相關研究表明氣質的專注性維度與信念的情緒理解相關顯著(r=0.420*,p<0.05)。專注性是指兒童活動中注意力的持久程度,包括堅持性和分散度兩個特征[8]。隨著5歲幼兒在歷經兩年多的幼兒園生活后,社會化水平大大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獲得更大發(fā)展,幼兒的注意力持久度在逐漸提高,幼兒期的兒童開始理解,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判斷,都會決定其對某個情境的情緒反應。即專注性評分越高,基于記憶的情緒理解成績越好。
對6歲組幼兒的情緒理解層次和氣質的相關研究表明,氣質的反應性維度與愿望的情緒理解相關顯著(r=0.379*,p<0.05)。反應性是指個體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敏銳程度及對各種刺激做出反應的快慢程度,不僅包括對環(huán)境的感知也包括認知活動的反應,主要研究敏感和敏捷兩個特征。幼兒期的兒童開始意識到人們的情緒取決于他們的愿望,他們能夠理解在同樣的情境下由于有著不同的愿望而出現(xiàn)的兩種不同的情緒反應。幼兒反應性評分越高,基于愿望的情緒理解成績越好。
(三)幼兒情緒理解能力與氣質的關系對教育的啟示
首先,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層次的情緒理解發(fā)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從情緒理解的這幾個層次的發(fā)展趨勢來看,相對于表情識別和外部情境的情境理解,幼教工作者及家長應該多加關注在幼兒期有著顯著的發(fā)展的基于愿望、信念、記憶及情緒調節(jié)的情緒理解發(fā)展,可以根據幼兒的發(fā)展表現(xiàn),給予一定的指導和訓練,提高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促進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水平。
其次,氣質是個性或人格的生物和情緒基礎,是兒童出生后最早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明顯而又相對穩(wěn)定的個性,是在社會文化背景下父母最先能夠覺察到的兒童的個人特點。一定的氣質類型使兒童的情緒和反應傾向于某一種類型,氣質在一定程度下會對兒童的情緒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影響,這與謝謨[9]和莫書亮[10]的研究基本一致。父母及幼教工作者在與兒童的人際交流中,應從兒童的氣質特點出發(fā),教育孩子如何更好地處理日常情緒,幫助孩子正確使用情緒標簽和體驗自我情緒,學會合理表達情緒及適當調適情緒;積極與兒童進行情感交流,使其在輕松的交談中不斷提高對情緒的領悟力,以期更好地發(fā)展其自身情緒理解能力。
基于本研究,我們得出以下結論:3-6歲幼兒不同層次的情緒理解能力伴隨年齡的增長顯現(xiàn)提高的趨勢,并且差異存在于這幾個層次間的先后發(fā)展順序。發(fā)展較早的是基于面部表情的情緒理解、外部情境的情緒理解,而發(fā)展較晚的是混合情緒和道德情緒的理解;且3-6歲可能是基于面部表情的情緒理解、外部情境的情緒理解、基于愿望的情緒理解、基于信念的情緒理解和基于記憶的情緒理解和情緒調節(jié)的理解發(fā)展的關鍵期。兒童的氣質與不同層次的情緒理解發(fā)展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兒童氣質評定量表中的反應性、專注性維度與情緒理解總分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情緒性維度與表面與真實情緒的理解,反應性維度與愿望的情緒理解、記憶的情緒理解,專注性維度與表情識別、信念的情緒理解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
[1]Parkman J G, Gottman J M.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Relational Context. In Berndt T J, Ladd G W.Peer relationships in child development[M]. New York: Wiley, 1989.
[2]Bretherton I, D Ridgewy. Learning to talk about emotions: A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J]. Child Development, 1986, 57 (3):529-548.
[3]Brown J R. Continuities in emotion understanding from 3-6 years[J]. Child Development, 1996, 67(3): 789-802.
[4]Denham SA. 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M].NewYork: Guilford Press,1998.
[5]卓美紅. 2-9歲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學, 2008.
[6]Pons F, Lawson J, Harris P L, etc.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emotion understanding: Effects of age and language[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3, 44(4): 347-353.
[7]馬偉娜. 幼兒情緒理解層次的發(fā)展及其與依戀的關系[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0(5): 482-488.
[8]劉文. 3-9歲兒童氣質發(fā)展及其與個性因素關系的研究[D]. 遼寧:遼寧師范大學, 2002.
[9]謝謨. 3-5歲兒童氣質、抑制性控制與心理理論的關系研究[D]. 福建:福建師范大學, 2007.
[10]莫書亮, 陶莉莉, 賈蒙蒙, 等.3-5歲兒童的攻擊—破壞行為與心理理論、氣質的關系[J].心理研究,2012,5(1):28-32.
2016-08-0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3-6歲幼兒情緒理解的發(fā)展趨勢及其與氣質關系的實證研究”(編號:XL1402)。
熊贇慧(1986-),女,江西樂平人,江西科技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兒童心理學研究。
10.3969/j.issn.1672-9846.2016.03.016
B844.12
A
1672-9846(2016)03-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