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琳
(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河南 許昌 461000)
明朝嘉禮用樂考證
項 琳
(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河南 許昌 461000)
明朝嘉禮用樂的探究從禮樂的角度出發(fā),以明朝的歷史背景入手,通過對明朝嘉禮用樂的探究,著重論證嘉禮用樂的重要意義,試圖接通歷史上國家禮樂制度中嘉禮用樂與當下各地民間信仰祭祀用樂傳統(tǒng)之環(huán)節(jié),并辨析嘉禮用樂音聲類型豐富性。
明朝;嘉禮用樂;考證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不僅對“禮”格外重視,“禮樂”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根據(jù)《周禮》記載,周人把“禮”分為五類,即“五禮”: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這五禮作為我國古代禮儀制度的主要內容歷代相襲,許多內容延續(xù)至今。明代處于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他的各種典章制度多數(shù)沿襲漢、唐、宋、元舊制,朝廷之禮仍用“五禮”,五禮之中又各有諸多禮儀,內容豐富。其中,嘉禮是飲宴婚冠、節(jié)慶活動方面的禮節(jié)儀式,即國家具有喜慶意義及一部分用于親近人際關系、聯(lián)絡感情的禮儀活動。關于嘉禮的分類,《周禮·春官·大宗伯》所載,“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薄端问贰ざY志十三》:“舊史以飲食、婚冠、賓射、饗宴、脤膰、慶賀之禮為嘉禮?!薄秶鴮W基本知識現(xiàn)代詮釋詞典》載道:嘉禮即喜慶典禮。主要包括冠、婚、燕、饗、射等活動中的禮儀。嘉禮的名目這么多,這些禮節(jié)似乎都是以宴會為載體展開,多半是喜慶類的,從婚姻到兄弟、朋友,以及諸侯之間交往都會涉及到。
《周禮》講“天子以嘉禮親萬民”?;实弁ㄟ^嘉禮儀式表現(xiàn)皇權的絕對性和統(tǒng)治的嚴肅性、規(guī)范性與示意性。嘉禮內容豐富,就明代而言,諸如登極儀、大朝儀、常朝儀、諸王來朝儀、諸司朝覲儀、皇后受朝儀、朝賀東宮儀、上尊號徽號儀、冊封后妃儀等等,名目繁雜,難以一一道及。一言以蔽之,凡是皇帝與朝廷的活動,大都設定了儀式程序。
明清嘉禮內容龐雜,我們的說明不能也無須面面俱到,畢竟歷史遠去,人們沒有足夠的耐心與興趣。我們不必糾纏影視劇的故事情節(jié)如何,卻有必要敦促歷史劇增強歷史感,既然穿上古裝,就要在服裝、話語、禮儀交往和公開正式場合等方面遵循古人的習慣。不要在創(chuàng)作中過于隨意,無視五千年文明積淀的禮儀文化。
以明清兩朝而論,越有地位的人越有規(guī)矩,反之,越沒地位的人可能越沒規(guī)矩。當然,擁有權力地位的人,雖不可能全部都忠實于禮制道德的要求,但不管其中有些人內心如何陰暗卑鄙,私下生活怎樣糜爛,起碼在公開場合中,大都是道貌岸然中規(guī)中矩的。
所謂朝會,即在朝廷行禮,也叫宴饗、上尊號、上徽號、冊命、經筵、表箋。在此,筆者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儀式的用樂情況做詳細介紹:
明朝一般在皇極門舉行嗣皇登極儀式,而不是在皇極殿,譬如仁宗(成祖之子)以后,除了世宗是以藩王之子入承大統(tǒng),登極儀式增加歡迎儀式以外,其他諸帝都是在選定登極日以后,先期由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的司設監(jiān)在奉天門正中陳設御座,欽天監(jiān)設定鐘鼓鳴放時刻,尚寶司陳設寶案,教坊司安排“中和韶樂”,樂隊純屬儀仗性質,只設而不真正演奏。當天早晨,派遣大臣祭告于天地壇、太廟,繼位人著孝服祭告于先皇靈前。吉時降臨,午門鳴鐘鼓,繼位人更換袞冕禮服,在皇帝儀仗隊的簇擁下,來到皇極門正式登基。此前,朝廷文武官員已經從午門進入,在門前廣場上按文東武西品級前后列隊完畢。繼位人由中門出來,在御座上落座。錦衣衛(wèi)將軍四人鳴鞭。百官上表,在鴻臚寺鳴贊官的帶領下山呼萬歲,萬萬歲。繼位人登極儀式完成,然后詔告天下,從此歷史翻開新的一章。新年號的使用一般都從第二年的元旦開始。從中也可以體會古人如何解決歡慶與悲痛之間沖突的方式,寧可將儀式減少,也要保證對先皇的尊重。
再看樂隊情況。樂部在太和殿檐下東西陳列中和韶樂,太和門內陳設丹陛大樂,只起儀仗作用,而不真正演奏。午門外陳設導迎樂隊以及龍亭、香亭,這是為了登極儀式結束后頒詔使用的。不言而喻,登極儀幾年十幾年或幾十年才舉行一次,而經常舉行的是大朝儀。登極儀實際上是特殊的大朝儀,一個是政治權力傳承中的悲痛與現(xiàn)實需要的和解,另一個則可以做到完全喜慶。
皇帝和平民都要結婚,從頂級的皇帝大婚儀起,往下有太子皇子婚儀、王公婚儀、公主婚儀,品官婚儀直至尋常百姓的婚禮。同時,在男性為主體的社會,男子成年的冠禮也備受重視,古代男子早的以15歲,晚的以20歲作為成年立世的標準,將發(fā)束于頭頂加冠。社會等級不同,加冠儀式輕重繁簡相去甚遠?;实鄣墓诙Y稱為加元服儀,凡是兒童皇帝長大成人都要舉行,而成年以后登上皇位的皇帝則無需再舉行這樣的儀式。譬如明朝萬歷皇帝十歲登基,三年正月舉行加元服儀式,時年十三歲,雖然在做太子時已經束發(fā)加冠,但在當日仍將束發(fā)解開梳成腦后垂發(fā)的雙童髻,舉行加冠禮??梢?,皇太子與皇帝因身份特殊,關系到皇朝命運,所以加冠年齡不受15歲的限制。
視學是指天子親臨國學行春秋祭祀及養(yǎng)老之禮。《禮記·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孔穎達 疏:“天子視學,必遂養(yǎng)老之法則,養(yǎng)老既畢,乃命諸侯羣吏令養(yǎng)老之事。天子視學者,謂仲春合舞,季春合樂,仲秋合聲。於此之時,天子親往視學也?!币馑际钦f:孔穎達說天子行禮,必須要遵循養(yǎng)老的法規(guī),養(yǎng)老之禮完成后,于是命令諸侯官吏行養(yǎng)老的禮儀。天子行禮的時候,有舞蹈也有樂器合奏。
皇帝視學是指皇帝到最高學府進行的視察活動。明代皇帝視學儀包括皇帝到孔廟行釋奠禮、幸彝倫堂、講官講經、皇帝宣諭、幸學隆施等內容。從明代歷位皇帝的視學記錄及其視學內容中可以看出明代皇帝視學目的是為了崇儒重道和加強對國子監(jiān)的控制及經學教育。
巡守指古時皇帝五年一巡守,以視察諸侯所守的地方?!稌に吹洹罚骸皻q二月,東巡守?!标懙旅麽屃x:“本或作狩?!薄稘h書·武帝紀》:“(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亦作“ 巡狩 ”。謂天子出行,視察邦國州郡。《書·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孔 傳:“諸侯為天子守土,故稱守。巡,行之?!薄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疤熳舆m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漢書·宣帝紀》:“ 武帝 巡狩所幸之郡國,皆立廟?!?唐賈島《送蔡京》詩:“登封多 泰岳,巡狩徧滄溟。” 清 沉初《西清筆記·紀典故》:“上每日臨幸之地,或詣神廟拈香、祭祀、筵宴諸典禮及巡守駐蹕之所,逐日恭紀於冊?!?/p>
這里是說《書·舜典》記載某年二月,視察諸侯所守的地方?!标懙旅鹘忉屵@就是巡狩?!稘h書·武帝紀》記載元封五年的冬天,向南視察諸侯所守的地方,到了盛唐,在九嶷山望向祀虞舜。也作為巡狩。天子出行,視察州郡。《書·舜典》記載二月向東巡守,到了岱宗地方停止??讉髡f諸侯為天子守衛(wèi)國土,稱為守,巡狩,就是行走。《孟子·梁惠王下》記載天子看望諸侯為巡狩,巡狩的人,巡所守護的地方?!稘h書·宣帝紀》:漢武帝巡狩各個郡國,都立廟。唐賈島《送蔡京》寫道登封多是泰岳,巡狩的時候多是滄溟,清 沉初《西清筆記·紀典故》記載,每次到巡狩的地方,或到神廟拈香、祭祀、筵宴各個典禮以及巡狩所駐扎的地方,都記載在冊。
禮樂文化開始于舜的時期,一直延續(xù)到當今社會,是中華民族一種美好的品德和社會愿望的體現(xiàn),禮記中有明顯的論述。對當今社會也是影響很深,禮樂文化本來強調的是一種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禮強調人與社會,強調社會因該有一個和諧的秩序,人們有禮儀廉恥之心。而樂則是強調人魚自然的關系,要和諧。封建禮儀,是維持封建體統(tǒng)與封建文明的有效措施。但究其實質,并非純粹是為了束縛平民百姓。對封建官吏的抑制,也是它的歷史價值之一。因為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文武百官的行為舉止和自身地位,在不同的場合,往往有著截然不同的體現(xiàn)方式與不同的人生價值。明朝嘉禮用樂考不僅僅是對明朝時期的一個簡單的整理和規(guī)劃,它里面包含了從西周到明朝2000多年的禮樂文化,積淀了太多文學志士所保留的精華。它傳遞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挖掘,去保存,去繼承。
[1] 《明一統(tǒng)志》,刊《四庫全書》全文電子檢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清]張廷玉 《明史》
[3] [明]徐一夔 梁寅等撰 《大明集禮》
[4] [清]秦蕙田撰 《五禮通考》
[5] 項陽 《關注明代王府的音樂文化》、
[6] 項陽 《小祀樂用教坊,明代吉禮用樂新類型》(上、下)
[7] 項陽 《以<太常續(xù)考>為個案的吉禮雅樂解讀》
[8] 林金樹 《明代嘉禮中文武百官的“以品序立”》
[9] 耿元麗 《五代嘉禮考述》
項琳(1976.04-),漢,女,現(xiàn)任職于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史及音樂教育。
D925.1
A
1672-5832(2016)02-0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