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敏
(大理大學數(shù)學與計算機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3)
?
教育,我們豈能袖手旁觀
張立敏
(大理大學數(shù)學與計算機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摘 要]教育是一個灌輸?shù)倪^程,品德知識的灌輸,文化知識的灌輸,科學知識的灌輸。學校教育的意義旨在教學生學會學習。教育,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應(yīng)盡力讓每位受教育者都收獲滿滿,信心十足。
[關(guān) 鍵 詞]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
我們都習慣將教育與學習相聯(lián)系。作為教育者,應(yīng)不斷傳播學無止境的思想。然而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兩千多年前孔子早已提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因此,終其一生,我們都在不斷地學習與接受教育。這也就驗證了一點:教育是一種可脫離學校的學習活動。
教育作為教育學的靈魂,有其深刻的意義。教育是一個灌輸?shù)倪^程,品德知識的灌輸,文化知識的灌輸,科學知識的灌輸?shù)鹊取T谶@些過程中家庭和學校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家庭的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始終,從個體會說話的那一刻起,家庭教育便開始發(fā)揮其作用。例如,從嬰兒出生那一刻開始,父母便開始教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說話等。所以家庭教育可稱作教育的開端,它為接下來的各種教育奠定了基礎(chǔ)。
學校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外的教育時間最長,最為持久的一種教育活動。學校教育的意義旨在教學生學會學習。在此有個誤區(qū),很多人認為學習只能在學校里完成。其實不然,毛澤東曾經(jīng)提出過“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思想。也就是說學習并無時間地點的限制。而學校教育只是學習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此過程中,有人能較好地完成,有人反之。中國于2008年首次把免費的義務(wù)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即九年義務(wù)教育的實施。中小學教育更多的是讓受教育者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并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屬于學校教育的初級階段。慶幸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趕上了享受免費教育的政策,有了更多的機會接受學校教育。而到了高中、大學,受教育者有了一定的自覺性,接受教育更多的是依據(jù)自身的知識欠缺與需求。這屬于學校教育的中級階段。這個階段的受教育者有了良好的自覺性,但也出現(xiàn)了對接受教育的意義的質(zhì)疑等問題。作為學校教育中級階段的教育者,我從受教育者身上看到了教育存在的弊端。很多大學生不懂得如何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取舍,有“眉毛胡子一把抓” 的現(xiàn)象。在此,教育學便能發(fā)揮其作用,對各種現(xiàn)象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yīng)的措施。
家庭教育作為教育活動的起點,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奠定了基礎(chǔ)。家庭教育的優(yōu)劣對受教育者的影響是極大的。其中父母(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qū)⒆樱ㄊ芙逃撸┑乃枷胄纬善痍P(guān)鍵作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因此作為家庭教育者的父母,應(yīng)當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并用心培養(yǎng)和教育子女,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社會教育是一種隱性教育,它無明顯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區(qū)別。或許一個領(lǐng)域的教育者是另一個領(lǐng)域的受教育者,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都在不斷地接受教育。例如,如何處理工作中遇到的棘手的問題,怎樣將人際關(guān)系處理得當,如何做一個有責任的合格的公民等等。可以說社會教育很大程度上與國家政策、法律法規(guī)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社會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的始終,它主要表現(xiàn)在公民的社會公德中。
社會教育是一種廣泛和較為空洞的教育形式,教育主體及客體無法即時看出教育的成效,它是潛在的。例如,很多人在擇業(yè)的時候只會考慮是否穩(wěn)定,是否有足夠高的收入,最后才會考慮自己是否喜歡。所以在工作后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有的人安于現(xiàn)狀,不停抱怨卻不敢改變;有的人知錯能改,就算勞累也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這是社會教育的一種潛在影響,對受教育者價值觀形成有重要的影響。
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屬于非自我教育,他們屬于人生的一二境界。在其中所經(jīng)歷的事情,以及受教育者對各類經(jīng)歷的理解,對受教育者價值觀形成有重要的影響。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是人生的第三境界,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頓悟階段并非每個人都能達到,即有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領(lǐng)悟其生命的意義與真諦。而自我教育過程中,教育主體的意念已經(jīng)形成,多半是受他人教育的影響。
教育是每個人一生都在接受和實施的活動。我們都是平凡的個體,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育能幫助自己認識到本身的不完美并努力去彌補不足;能使得受教育者直視自己的優(yōu)點,不狂妄自大;能使其認清生活的真相,找到自我生活的方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引用三句古詩詞提及人生的三重境界: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人生的第一境界,即尋找目標階段。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人生第二境界,即不停尋找,不斷探索答案的階段。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境界,洗盡鉛華后的頓悟階段。
如今,一個民族的發(fā)展,國家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教育。新中國的教育走過了曲曲折折的六十多個春秋,好不容易走到了今天,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應(yīng)該秉承著這份堅信與堅持,讓其精神發(fā)揚光大,讓教育在社會站穩(wěn)腳尖。創(chuàng)新歸創(chuàng)新,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鼓勵,但是原本的精華我們要原原本本地保留著。古人的教育,歷史的教訓,都值得現(xiàn)代人參考與借鑒。
毋庸置疑,教育者的素質(zhì)直接影響受教育者,因此,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質(zhì)迫在眉睫,不容忽視。首先,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是很友好的關(guān)系,讓教育貫穿在友好的交流中,效果會達到最大化。其次,教育者應(yīng)該清楚地明白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的意義,當心中形成了一定的框架后,教育的過程就會顯得很順暢。最后,教育者的教育深淺直接影響著受教育者,教育者應(yīng)該了解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程度,因材施教,不會深淺錯位,讓知識利用最充分,讓受教育者收獲滿滿。
解決不了教育問題,不僅僅是影響個人,影響當今的經(jīng)濟問題,甚至影響今后國家和民族的存亡問題。教育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從古至今,它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抓不好教育的社會是不穩(wěn)定的,是空蕩蕩的??罩袠情w的道理誰都懂,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選擇建立空中樓閣,而不是意志堅定地選擇從基層做起,從小事做起,他們考慮后果了嗎?考慮長時間建立起的“樓閣”一旦倒塌會是多么悲慘的局面了嗎?當教育介入現(xiàn)實,人們接受教育,就會事先對后果和結(jié)局有一個全面的考慮,任何明智的人都會選擇踏踏實實地走人生之路。教育減少了現(xiàn)實的殘酷,指明了方向,然而,教育的旅程會越來越厚重,越來越博大,接受教育者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越來越輝煌!
人生不在于長度,而在于它的高度。教育不會延長我們?nèi)松拈L度,但它能增加我們?nèi)松母叨?。當人生達到一定的高度,心態(tài)的成熟就能自然形成,心態(tài)是決定完成一件事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間接的就是教育所決定。
教育,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應(yīng)盡力讓每位受教育者收獲滿滿,信心十足。人生并不漫長,但它可以更有價值與意義。人生的再度輝煌離不開教育,國家民族的興亡也離不開教育。教育,我只能說,它如同空氣般不可或缺。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黃曉星.邁向個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學者解讀華德福教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森.教育的危機[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8.
[4]項賢明.泛教育論——廣義教育學的初步探索[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5][德]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1.
[6][捷]夸美紐斯.夸美紐斯教育論著選[M].任塵樣,熊禮貴,鮑曉蘇,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8854(2016)01-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