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秀
摘要:英語現(xiàn)在在我們小學教學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為它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英文單詞的背誦,也不是英文課文的朗誦,它是一種新文化的接觸。教育改革越來越重視道德的教育,德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我們會以不同的方式加強德育在小學英語中的滲透,給予學生一個德智全面發(fā)展的環(huán)境。
關鍵詞:小學英語;德育;滲透
現(xiàn)在的教育改革將道德教育看作當務之急,希望通過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道德教育的意義十分深遠,在我們的校園里最有效展開道德教育的渠道便是學科教學。英語肩負著教書育人雙重任務,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例如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基本英語素養(yǎng),同時它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德育深深地滲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激勵著我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 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所把握的三個“度”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表面意思是春雨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后來經(jīng)常用來形容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這句詩生動形象地證明了德育的滲透性原則,想要有效地實施德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我們務必把握好三個“度”:廣度、深度以及強度。
1.1 滲透的廣度
廣度指的是什么?它指道德發(fā)展空間和道德品質范圍。如何擴大德育的滲透廣度,就需要我們找出隱藏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不能錯過任何一個德育的結合點,以此擴大德育在英語教學中的背景,使同學們受益匪淺。
1.2 滲透的深度
深度指的是什么?它指的是德育的影響不僅僅體現(xiàn)在歸正教育者的外在行為,還要深入地糾正教育者的主觀道德情感和價值觀念。研究證明,德育知識的學習必須要求受教育者帶有自己的主觀情感,并且能夠用正確的思維和態(tài)度來感受其中蘊含的奧義。做到身心融合,釋放自己的熱情與激情將所學的知識成為自己的經(jīng)驗之談,成為自己所追求的價值目標。僅僅只是蜻蜓點水般傳授德育知識,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所以德育滲透的深度,需要頭腦的思考、感情的釋放來加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難以理解其深度。
1.3 滲透的強度
強度指的是什么?它指的是自我個性在教育者身上暴露的程度和速度,受教育者的品德預期變化的相關性。滲透強度可分為三大類:暗示性、強化性和爆發(fā)性。讓我們重點談談暗示性滲透,雖然暗示性滲透強度弱不可擊,但是效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原因是我們學生都是獨立的,很難能夠接受強迫式的教育。這種滲透存在兩種最為重要的形式,一種是結合英語教學的內容,另一種是保證德智相結合。
2 小學英語德育滲透的實施途徑與技巧
為了達到德育、智育并舉的教育目的,我們應該結合英語教學固有的性質和特點,嘗試各種方法能夠達到德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下面讓我們談談到底如何徹底地實施在小學英語中滲透學生的德育教學。
2.1 交流、活動、賞識中學英語
交流中學英語,滲透學生文明禮貌。英國人的紳士感與生俱來,談吐中都帶著彬彬有禮。這要歸功于他們的交流方式,從他們口中蹦出的英文單詞無時無刻不顯示著西方的文明。小學是培養(yǎng)接受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在此期間老師們應趁機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在英語交流中感受文明的洗禮,在學會英語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掌握英語交流時的禮貌用語,這無疑是錦上添花。
活動中學英語,培養(yǎng)學生分享分擔。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在活動中展開英語的德育教學更能被他們所接受?;顒又写蠹疑砩隙急环峙渲煌娜蝿?,但是目標都是相同的,有利于他們懂得分擔沉重的任務、共享滿意的成果,學會同甘共苦,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團隊意識。
賞識中學英語,鼓勵學生自信自強。我們學生過分依賴老師和家長,他們學習刻苦卻沒有得到該有的賞識,而西方的學生擁有大量的自主學習空間還可以得到周圍的支持,這使我們學生很是被動。英語老師要學會更改過去英語教學的方式,賞識學生是老師做出的第一步,大膽讓學生嘗試,鼓勵他們自行克服困難,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的自信心得到滿足,內心更加堅強。
2.2 充分挖掘教育因素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并不是英語課本強制機械地加上去的,而是英語教學本質上就存在著育人的本質。小學英語只是英語學習中的啟蒙階段,它的內容通俗易懂,又與生活實際相貼切。我們老師正要牢牢抓住這一點,以英語課本為載體,充分挖掘教育因素,適度地向我們小學生灌輸教育思想,切忌脫離課本夸夸其談。
2.3 提取教育文化背景
德育的滲透還在于加強教育內容的深度,并提取教育文化的背景。英語課堂上,老師常常先介紹一下文化背景再進行課文的講解。這是什么原因呢?課文通常需要文化背景才能解讀,在了解歷史背景的條件下,我們才能正真意義上明白讀者內心所表達的情感。如果加強內容的深度可以涉及到文化背景,那可以適當?shù)赝卣?,挖掘文化背景中所蘊含的德育信息,就可以在英語教學中達到德育的目的。
2.4 利用多種教學方法
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通常都是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講臺下暈暈欲睡,這種死板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我們需要突破上的創(chuàng)新,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將德育的教學內容滲透在其中。讓更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教學方式來為我們傳輸?shù)掠R作鋪墊,達到學生德智雙全的目的。
2.5 突出英語教學特色
教師可以借助詞匯教學、語言習慣、節(jié)日習俗等向學生進行英語語言文化的滲透,例如引導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數(shù)字禁忌和姓氏文化,促進他們養(yǎng)成運用不同的文明態(tài)度對待不同的文化,多多接觸各國的節(jié)日風情和文化習俗會增長學生的文化背景,有促于學生的德育發(fā)展。
2.6 開展德育應細水長流
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氣呵成。在英語教學中實施道德教育,不能刻意對學生強加教育意識,需要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指引。給予他們進行文化的熏陶和道路的指引,讓其看淡人生的生態(tài)炎涼和困難坎坷,加強他們幼小心靈的光明度,這樣的德育才有意義。這是個長年累月的過程,無時無刻不伴隨著他們的成長。
3 小結
教育由教和育兩個字所組成,教是教導,特指知識的灌輸;育是育人,特指道德的教育。我們英語的學習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數(shù)學需要費勁腦力來解一道難題,也不像語文需要飽讀書籍來出口成章。它就像學習一種文化,讓我們用文明而又認真的態(tài)度來認識它,就像在與一個陌生又熟悉的人交流,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學習,是正真意義上德育意識的滲透,不再是人與課本的交流,所以我們要充分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掌握道德和文化的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戴佳敏.基于英語學科特點的德育路徑探尋[J].上海教育科研,2014,(7):62-63,72.
[2] 邵如玉.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目標、任務、過程的案例分析[J].教育信息技術,2014,(10):73-75,76.
[3] 趙吉.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淺述[J].現(xiàn)代交際,2015,(4):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