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摘 要:作為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對開展德育教學的效果有著決定性影響。然而,在開展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始終制約著其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轉變教育理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其實效性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我們德育的效果。而現(xiàn)實中思想品德課實效性低一直是困擾人們的一大教育難題。
一、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增強的前提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是對小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啟蒙教育的師者。當前,我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的隊伍現(xiàn)狀不能令人滿意,尚不能夠滿足思想品德課教學發(fā)展的需要。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小學思想品德課專職教師人數(shù)非常少,絕大多數(shù)的思想品德課教師都是兼職的,與此同時,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外出進修與學習方面的機會,與語文課與數(shù)學課的教師相比,要少很多。這樣在師資水平不到位的情況下,要想保證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是比較難的。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對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的素質要求是非常高的,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道德踐行的表率,而且還需要具備很強的組織學生活動的能力和心理疏導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們可以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開學第一節(jié)課是否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很重要。渲染氣氛,造成良好的教學氛圍,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尤其是少年兒童情感的產生與特定的環(huán)境和氛圍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在充滿歡樂的氣氛中容易產生愉快的感覺,在哀傷的氣氛中容易產生悲痛的感覺。因為面對第一堂課學生往往懷著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這一特殊心理精心設計導言課,使學生覺得教師的講課“有味”,學科的內容“有意思”,對以后的教學無疑會有幫助。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就會相當活躍。在此基礎上,筆者又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急于翻閱課本、搜尋問題的答案。第一堂課就讓學生體會到小小的課堂講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思想品德課不單純是圈圈重難點、背背知識點,而是一門緊密聯(lián)系實際的課程,教學方法的設計思路可從兩個方面去考慮:一是在每堂課里應形成不同的教法;二是在不同的章節(jié)之間盡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這樣一來,學生覺得每堂課都有新鮮感,興趣自然也就來了。
三、貫徹落實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道德品質意識
情景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體驗、感悟,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新課改下,教師更應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貫徹和落實情景教學,以激發(fā)學生道德品質意識,令學生在切身的情境、情感體驗的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并有效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活躍、精力旺盛、好奇心重、好勝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等成長特征,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性、生動性、參與性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道德情感體驗、道德品質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技術強化情境教學,通過色彩豐富的圖片、視頻等增進學生的直觀體驗,令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故事情節(jié)中感悟生活道理,強化道德建設。
四、重視情感培養(yǎng)
品德心理學研究表明,品德結構是一種以情感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結構。品德建構是在社會規(guī)范的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的。社會規(guī)范的學習,本質上是一種情感———體驗式學習。朱小蔓教授認為:“我們確信一個人對某種價值認同、遵循,乃至于形成人格,雖然需要以一定的認知為條件,但根本上是一個人情感的變化、發(fā)展,包括內在情感素質與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長的過程?!钡赖虑楦惺堑赖轮R內化為內心之“理”的催化劑,是培養(yǎng)道德信念的內在驅動力。脫離情感體驗的單純認知學習,極易造就夸夸其談的“口頭革命派”,也很難避免行為的功利性驅動。情感體驗與培養(yǎng)不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結構中孤立存在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應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它具有無痕化的特征,能夠形成學生穩(wěn)定的品德心理背景,產生某種“偏愛”的態(tài)度,以直覺的方式定向行為。從長遠來看,它重在精神境界的提升,對學生品德發(fā)展的效用彌散而持久。
五、重視評價檢測,重視學生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教學評價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完善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的建立能夠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細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有效的信息反饋,并發(fā)揮引導、激勵和調節(jié)的作用,致力于增強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相關的教學評價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教學評價的客體不僅僅著眼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更應該注重評價和考核學生思想品德課堂學習的實效性,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行定期考查和檢驗。其二,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認知和實踐水平進行客觀評價,如在“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這一內容的學習后,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愛干凈、愛整潔的正確認識,還可以通過與班主任溝通了解學生在班級衛(wèi)生大掃除時的表現(xiàn),評價學生能否將課堂知識的學習有效轉變?yōu)閷嶋H行動。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大有裨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是一種高要求的教學理念,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和反思,并在不斷地探究過程中學會改進和創(chuàng)新。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實踐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進取,努力革新,使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發(fā)展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朱小蔓.教育的問題與挑戰(zhàn)$$$思想的回應[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72.
[2]戴立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當代教育論壇.2008.11.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教師應關注的問題.海南出版社.2003.6.
[4]吳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