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莎
應試教育不利于全民素質的提高,只有發(fā)展素質教育,才是全民族的希望,也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目標。然而高考仍是以分數(shù)論高低,中小學教育就難免會走入應試教育的怪圈。很多中小學把教學資源都傾注于那些應試課程,而對非考試課卻往往十分冷漠,這與我們開展的素質教育是背道而馳的。在今天,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筆者作為教育考試中心管理者,認為有以下三方面存在問題。
首先,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評價教育質量高低的唯一標準仍然是分數(shù)。他們不能把素質教育的原則要求轉化成現(xiàn)實的措施,沒有找到把素質教育的目標轉換成為可操作的手段和可檢測的目標,沒有評價素質教育的標準和方法。因而不能對素質教育的工作和結果優(yōu)劣作出客觀評價,對學生素質的許多重要方面,如思想品德、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等無法評價,而不得不放棄評價。
其次,校長的短視行為直接影響學校的素質教育。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導致那些非考試課程時常坐冷板凳。那些非考試課程,在課時安排上,一般安排在課外。課時也比規(guī)定的要少,或者干脆讓給考試課程;在教師安排上,安排一些退居“二線”的教師,在待遇上,沒有進修的機會,在經(jīng)濟上、政治上都處在“二線”,使一些對口教師想方設法去教“考試課”。學校的不重視,教師自己也感覺抬不起頭,低人一等,對工作也不甚負責。這樣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生滿不在乎,對老師、對功課都漠然視之,于是上課看其它書的、睡覺的、各種違紀現(xiàn)象都出現(xiàn)了。敗壞了班風,出現(xiàn)了厭學風,流生時有出現(xiàn),也直接影響了那些考試課程。
再次,家長的不重視,也是使非考試課程受冷遇的一個因素。家長普遍重視的是孩子的智力發(fā)展,關心的是孩子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思想品德、審美情趣與勞動觀念的培養(yǎng)。一些地方出現(xiàn)的“學校減負家庭補,課內(nèi)減負課外補”的現(xiàn)象與家長直接相關。
那么,又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筆者作為考試中心管理者有以下四方面解決對策。
首先,新一輪的高考改革在浙江、上海試點,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必考,其余由學生自主選擇科目參加考試,門數(shù)不超過三科,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等七門中選擇三門的七選三的模式。高考招生改革強調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和學校,旨在實現(xiàn)教育改革從選課到選考的進一步推進,學生做好當“全能王”的準備,在各門科目的學習上平均用力,爭取不落下一門,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高考改革也因而促進素質教育。同時這次高考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著力彰顯選擇性教育理念,通過學生、學校的雙向選擇,促進招生公平進一步走向內(nèi)容公平。
其次,高考是中學教育的指揮棒,有必要發(fā)揮它的指揮作用。高考改革就要杜絕以智育評價代替德育、美育、體育與勞動教育的評價。要有利于注重培養(yǎng)勞動、職業(yè)與社會生活技能,防止以學科成績代替勞動職業(yè)、社會生活綜合技能評價,以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進行公正的評估,把國家的素質教育思想落到實處。加強督學的力度,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質教育評估檢查體系,逐級考核省、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其主要領導干部抓素質教育的情況。建立和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層層明確目標和責任,要把教育工作的實績,特別是素質教育的實績,列為各級黨政干部政績考核和上級對下級考績以及選拔干部的重要內(nèi)容。這樣,非考試課程的公正待遇就指日可待了。學校治理好了,有成績了,社會上有聲望了,家長的思想工作就自然好做了,因為學校和家長的心愿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幸福的明天。
再次,校長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有發(fā)展的眼光。要把國家的素質教育目標與本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把本校的優(yōu)勢、傳統(tǒng)、校園文化的特點以及師資特色結合起來,提出具有本校特點的教育思想;要能夠凝聚起有共同理想、有獻身精神、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集體,而不是把他們?nèi)藶榈胤譃槿诺?。最終也事與愿違地影響了自己所追求的“升學率”。
第四,“素質教育”提出后,由于它注重對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與“應試教育”都是相對立的。的確,“高分”和“素質”并不矛盾,反而是相互促進的。“素質”能夠更好地應對考試,它能從更長遠的角度提高考試成績;而“高分”意味著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它同樣也能促進一個綜合素質的提高。素質教育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和心理健康、終身學習等綜合方面。推進素質教育有幾個特點:完善和規(guī)范自主招生。未來的自主招生考試主要是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chuàng)新潛質的優(yōu)秀學生,這表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個性發(fā)展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樣基礎教育的培養(yǎng)方式也將隨之發(fā)生轉變;科學設計命題內(nèi)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試題命題的變化來看,將越來越重視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這才是學習能力的真正體現(xiàn);規(guī)范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建立規(guī)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xiàn),注重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內(nèi)容。這個內(nèi)容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不過成為高考的一個參考,勢必會受到重視,因此,需要有良好的監(jiān)督和評價機制。
總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選拔,圍繞學生素質教育健康發(fā)展目標,從2017年開始,全國高考改革試點浙江、上海定為高考考語數(shù)外三門,外語一年兩考(社會化),學生在另七門會考中選考三門選二次考試中最好的一次計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