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立 雷 迪
井上靖中國歷史題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特征
□張士立 雷 迪
引言:被日本評論界稱為“日本文壇泰斗”的井上靖,在歷史小說的創(chuàng)作方法上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也是日本戰(zhàn)后中國歷史題材小說的開拓者。通過閱讀井上靖的這類歷史小說,發(fā)現(xiàn)其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有某共性。即:這些人物形象都背負著悲壯的命運。本文就以井上靖的歷史題材小說特別是以中國歷史題材的小說為中心,來揭示井上文學中悲壯性的人物形象特征。
此類代表性的歷史小說為《天平之甍》和《僧行賀之淚》。
1、《天平之甍》中的人物像形象。
《天平之甍》是以著名的鑒真渡日這一史實為軸線的歷史小說。鑒真和尚為古代的日本傳播正確的佛法戒律,歷經(jīng)十年,五次渡海均遭失敗。終于,在天平勝寶五年,第六次東渡,成功抵達日本。而此時,鑒真和尚已經(jīng)雙目失明。另外,小說中奉旨邀請鑒真東渡的日本和尚有榮叡、普照、玄朗、戒融和業(yè)行等。其中,榮叡和普照是為了實現(xiàn)邀請鑒真東渡這一目的而奉獻畢生的人物。在井上靖所參考的參考《東征傳》中,也是作為主要人物登場的。玄朗在井上靖的筆下是一個最終留居大唐娶妻生子的人物象形,可以說違背了來唐的初衷。其實在當時,來唐求學的日本人因種種原因必須放棄回日本的有很多。如與唐朝眾多詩人成為摯友的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就是典型的例子。鑒真渡日的艱辛也可以從側面反映這一現(xiàn)象。榮叡未達成使命就已客死大唐。其他兩位僧人戒融和業(yè)行,在《東征傳》中沒有出現(xiàn),是井上靖虛構的人物形象。井上靖筆下的業(yè)行,來唐后抄寫了數(shù)量驚人的經(jīng)書,并打算將此帶回日本。但是井上靖賦予此人的命運確實很悲壯的——在歸國途中,他所抄經(jīng)書連同其本人均沉入大海,枉費了半生的努力不說,業(yè)行也葬身大海。而戒融在抵達大唐后,為唐朝的“大”所深深吸引,最終選擇放棄回國的初心。所以,小說中奉旨來唐邀鑒真渡日的五位僧人,只有普照一人隨鑒真返回日本。
正是由于這些留學僧的艱辛付出和鑒真和尚的堅韌毅力,才促進了日本佛教文化的發(fā)展,也鑄就了天平時期光輝燦爛的大陸文化傳入日本的盛況?!斑@部小說中最打動人心的是唐朝高僧鑒真,下定渡日的決心后,雖五次渡日失敗,且年事已高,更糟糕的是雙目失明,但仍不改鋼鐵般的意志,終于第六次渡日取得成功,鑒真和尚的意志和精神在作品中給與了高度評價”。但同時,其他登場人物所具備的悲壯性也是作品的一大特色。如虛構的業(yè)行,就是一個典型的悲壯性人物形象。耗費半生,皓首窮經(jīng)的業(yè)行,曾望著堆滿房間的古文書或經(jīng)卷的匆匆說道:“太遲了,經(jīng)典也好,經(jīng)卷也好,現(xiàn)在日本最需要的是一字不誤的抄寫本?!本褪沁@樣的一個人物,結局是所抄經(jīng)書連同本人均葬身大海。其實此處出場的業(yè)行連同鑒真以及其他留學僧都是為了一個艱辛的壯舉而努力,但是最終他們也不過是歷史的波浪中一片樹葉而已。也可以說井上靖憑《天平之甍》這部小說展現(xiàn)留學僧哀愁,悲壯的命運。就如業(yè)行的努力化為泡影一般,都無非是歷史潮流中的一塊頑石。即,不管是在歷史上留名且世代受到尊敬的人物,如鑒真和尚,還是為了有價值的事業(yè)而失去性命的無名人物,都將最終沒入歷史的浪花中。正是歷史的無情,更凸顯了人物的悲壯。
2、《僧行賀之淚》中的主人公行賀。
同樣是以來中國留學的僧人為題材的小說還有《僧
行賀之淚》。行賀為了學習天臺宗和法相宗的宗義搭乘第十次遣唐船來到中國大陸,當時的行賀只有22歲。與他同行的還有和尚仙云(選擇了到天竺旅行)。行賀帶著苦心抄寫的大量經(jīng)卷,歷經(jīng)波折回到了日本,此時行賀55歲。在佛教文化高度發(fā)展的唐朝,度過了其最寶貴的人生歲月。期間相對于選擇去往天竺修行的仙云來講,苦心抄寫經(jīng)文的行賀對佛教文化知識應該是更加心領神會了。但是,面對明一和和尚接二連三的質問,行賀雖明白問題的意義,卻不能回答,更甚者,行賀已不能靈活運用自己的母語了,結果只能報以淚水盈眶。最后,行賀選擇了一個人閉門于興福寺的一間屋子里,不再與人會面。年輕的行賀信心滿滿,來到大唐,獻身于佛教經(jīng)典的抄寫,期待回日本將其發(fā)揚光大,而結果卻是口不能言。這結局,是行賀本人所無法想象的,也是任何人都無法預料的。
總之,《天平之甍》的出場人物也罷,行賀也罷,都是為了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業(yè)而不辭勞苦,哪怕冒著生命的危險,然而卻未必很好的實現(xiàn)其價值。在巨大的悠久的歷史洪流中,個人的努力有時卻顯得那么無常,也越發(fā)彰顯了人物命運的悲壯性。
此類小說的代表作為 《樓蘭》、《敦煌》、《成吉思汗》等。
1、《樓蘭》中的樓蘭人。
“我在學生時代曾想踏上所謂西域這片土地……‘西域’這個詞本身充滿著夢、未知、神秘和冒險?!边@是井上靖本人對西域的向往和認識?!稑翘m》這部小說發(fā)表于1965年,是繼《天平之甍》后的又一代表作。作者借助文學手法來復原這樣一個充滿未知、神秘和冒險的古國。位于西域羅布泊湖畔,僅有一萬四、五千人的弱小的樓蘭國夾在漢王朝和匈奴之間,嘗盡了苦頭。由于漢武帝以來的西域政策時而強硬事兒親和,于是就出現(xiàn)了張騫、李廣利、傅介子、班超等有名的武將在西域這片土地上輪番登場。樓蘭的命運也隨著西域政策的變化和這些英雄的舉措時喜是憂。特別是傅介子時期,斬首了反對漢朝統(tǒng)治的樓蘭王安歸,迫使樓蘭國完全聽從與漢朝。隨后,漢王朝為防御來自西域的進攻,強制樓蘭國放棄美麗的羅布泊湖畔,遷徙至二百五十公里外的鄯善。此后數(shù)百年,對于鄯善人而言,樓蘭才是何時應該回歸的故國。可見,當時的樓蘭王及樓蘭人已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也不能掌握本民族的命運。國王以及臣民的命運完全由他人來掌控,不可謂不悲壯,小說就是這樣有力的渲染了整個樓蘭國的悲壯性。
2、《敦煌》中的趙行德和回鶻王女。
《敦煌》是一部根據(jù)敦煌歷史之謎而虛構的長篇小說。主人公趙行德為參加進士考試來到國都開封,考前做了充足準備的趙行德,指望此舉面得天子,進而有能向天子獻言獻策,報效國家的機會,但是因在進入考場前犯困入睡而錯過了考試,最終榜上無名。倍感失落的主人公行走在國都的大街上,意外救了一名西夏女。從她手中得到了寫有西夏文的一塊布。趙行德被這種奇妙的文字所吸引,為了解讀這些文字,決計趕往西夏。于是另一個關鍵人物登場了,就是被趙行德所救的回鶻王女。趙行德原本是可以和這個回鶻王女結合的,不幸的是,該王女為西夏王李元昊所逼,為了自身的清白選擇了縱身跳下城墻自殺了。趙行德在敦煌為誓死守衛(wèi)經(jīng)卷的僧侶所感動,將數(shù)目龐大的經(jīng)書藏于千佛洞里。《敦煌》這部小說所描繪的全是為了某種目的而輸死拼搏的人物像形象。為達成自己的目的而費盡苦心,結果留下來的卻只有那些經(jīng)卷,一切都歸于平靜。不管趙行德進京時多么的信心滿滿,報效國家,最終與所向往的仕途失之交臂,還是與回鶻王女美好愛情的未果,還是回鶻王女的英勇不屈,歷史總是擺出旁觀者無情的面孔。個人的努力在無情的歷史面前,無非上演了一場盛大的徒勞而已。也更加襯托出人物命運的悲壯。
井上靖的歷史小說以歷史上的女性為主人公的數(shù)量極少,卻都是高質量的名作。以中國歷史上的女性為題材有《楊貴妃傳》、《明妃曲》等?!稐钯F妃傳》在2004年被改編成歌劇《花舞長安》。
《楊貴妃傳》是根據(jù)中國歷史上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的故事寫成的一部短篇小說。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就是對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的愛情故事的頌揚。井上靖從現(xiàn)代的角度再次詮釋了這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手握莫大權力的楊玉環(huán)充滿波瀾的短暫人生。唐玄宗執(zhí)政初期正處于“食物充沛,治安有保證,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沒有天災,民風淳樸……”的太平盛世。后期,唐玄宗將兒子的妃子楊玉環(huán)納為自己的妃子,故事就從這里開始的。井上靖是將楊玉環(huán)作為一個普通女性來看待的。作者關注的是,主人公由普通的侍女到深陷權利的泥潭,以致最后走上滅亡的心理變化過程。這是這部小說的獨到之處。
楊玉環(huán)成為唐玄宗的妃子也迎來了新的命運。并沒有意識這種命運意味著什么,是從此邁向幸福的天堂還是跌入不幸的地獄。主人公只能必須接受這樣的命運安
排,因為這是皇帝的命令?!八靼字皇亲约涸静荒茌p易得到的東西,現(xiàn)在是召之即來……擁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至高權力。自己就是個僅憑一句話就可以要任何人性命的人物。”這樣的命運對于楊玉環(huán)來講,與其說是對此種命運的憧憬,倒不如說更是抱著巨大的不安。楊玉環(huán)此時痛苦的心理,雖能清晰的察覺,但是她能立即接受這種強加給自己的命運,而且展示了自己要活出自我的堅強意志。這其中或許有女性對權利的憧憬,以及疲于后宮嫉妒,想自保的不安。為了能從這種不安中擺脫出來,只有追求更大的權利。這樣的楊玉環(huán)作為妃子,選擇在精神上離開玄宗而獨立,進而漸漸確立了自己的權力地位。同時也確立了其整個家族的權力地位。但是這樣的生活并不長,族人出任宰相的失敗和安祿山的反叛,楊玉環(huán)成了這一連串事件的“罪魁禍首”,被絞死在馬嵬坡。井上靖在作品最后,“楊玉華在悲劇性的最后時刻,由于安祿山的反叛,并沒有成為武則天,也沒有成為太平公主那般人物,而以殉國的形式結束了年僅38歲的人生。”
井上靖通過這小說詳細講述了楊玉環(huán)的前后心理變化過程,使得楊玉環(huán)的人物形象與中國史書記載中的楊玉環(huán)有著顯著的不同。在中國歷史中,楊玉環(huán)是個禍國殃民的角色。因為楊玉環(huán)的迷惑使得唐玄宗疏于朝政,最終導致唐朝的衰落。楊玉環(huán)在眾將士的要求下,命喪馬嵬坡,唐玄宗也進而平息了眾怒。但是在這部小說中,楊玉環(huán)由被迫到不安,再到追求獨立,進而滅亡,這是一個自救的過程。伴隨著極大地不安和痛苦的心理,有香消玉殞的結局不可謂不悲。這就是井上靖從獨特的視角,展示出的楊玉環(huán)短暫的悲壯的一生。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獲得野間文學獎的《淀君日記》,2007年被改編成的電影 《茶茶,一生的貴妃》,獲得了極大地反響??梢娋暇杆茉爝@些女性形象的成功之處。雖于中國歷史題材無關,但是井上靖對兩位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畫甚為相似,就是茶茶也和楊貴妃一樣都幾乎登上了權利的頂峰,但自己的命運卻在權利的交鋒中走向悲劇的深淵。“在日本歷史上登場的女性當中,選擇最為華麗的一位,我想還是茶茶(淀君)吧”小說中的茶茶是戰(zhàn)國武將織田信長的妹妹阿市和小谷城的城主淺井長正的長女。1573年,淺井長政為織田信長所滅,茶茶隨母親寄身與柴田勝家,此時茶茶已經(jīng)對自己灰暗的命運有了朦朧的意識。“阿市與柴田勝家再婚,為何自己母子的命運就此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沒有理由!”“不過茶茶還是直覺到柴田勝家的將來的灰暗與冰冷,以及悲劇性?!辈璨璧念A感成真了,1583年,在秀吉的進攻下,柴田勝家迎來了生命的最后時刻。選擇與柴田勝家一同自殺的阿市,臨終前對要一同尋死的女兒們說“你們才是我的驕傲,要活下去!”。于是,茶茶和妹妹們決意忍辱活下去,三姐妹也就成為了秀吉的階下囚。然而這種日子并不長,兩個妹妹分別作了被人的妻子。茶茶也再次迎來了改變命運的時刻。此時的秀吉已改姓豐臣,作了關白 。秀吉從初次見到茶茶時就有意納茶茶為側室,并希望茶茶為自己孕育后繼之人。而茶茶此時的心情相當復雜。這里,井上靖刻畫了茶茶唯一一次落淚的場景?!安璨柰蝗桓械綔I水盈眶……不是悲傷的淚水。是對自己作為女性背負不可思議的命運,無法言表的情感的宣泄?!弊罱K,茶茶還是生下了將來繼承天下的嫡長子,看到了自己生存的意義。不幸的是,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十年后,豐臣的大阪城被德川家康舉兵攻破,茶茶也迎來了悲壯生命的最后時刻。
井上靖所刻畫的歷史上的女性形象的命運都與悲劇性有關。“由于戰(zhàn)國時代所具有的時代殘酷性,烙上不幸烙印的女性數(shù)不勝數(shù)……戰(zhàn)國時代悲劇性的女性幾乎都在難以抗拒的命運的洪流中掙扎,都留下了陰暗慘淡的鮮明印象。”“史上出現(xiàn)的戰(zhàn)國時代的女性,幾乎全是悲劇性的主人公。在爭亂如麻的亂世,女性不可能有安定的生活。她們幾乎都成了政治斗爭的工具?!睏钯F妃和茶茶更是此類人物的典型代表。在破亂萬丈的人生中,被非比尋常的命運無情所作弄,自身都在為抗拒這種不幸而拼命努力。正因如此,人物形象更顯得異乎悲壯。井上靖說“所謂女性的美,就是多少有點異常以及顯得甚是悲哀。”其筆下的楊貴妃和茶茶都具備這兩個要素,擁有著稀有的命運,同時又富有悲劇性。
總之,通過以上歷史小說的分析,為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做出貢獻的鑒真、榮叡、行賀等也好,消失于樓蘭的樓蘭王及其臣民也好,以及楊貴妃和茶茶也好,這些登場人物都背負著悲壯性的命運。并且由于這些主人公的對自己不幸命運的頑強反抗,又增強了這種悲壯性色彩。
(湖北工程學院)
2013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井上靖歷史小說中的中國題材研究》”,項目編號:13q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