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楠 姜有榮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們曾諷刺對外界了解很少的人為“井底之蛙”;而今,人們又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這則材料有著很強的思辨性,對“對外界了解很少的人”而言,如果少而專,少而深,少而精,或切合自身實際,或能因此獲得心靈的純凈,這樣的“少”就不是缺陷,而是好事;對“知道得太多”者而言,如果多而淺,多而蕪雜,多而錯亂,多而不解,多而心浮氣躁,多而無所適從,這樣的“多”就不是優(yōu)勢,而是壞事。為此,對于“少”和“多”不能僅僅從量上去衡量,而應看它于國于家、于人于己、于身于心是否有益?!叭螒{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币苍S面對的“多”確實都是美好的事物,但人畢竟精力有限,不可能樣樣精通,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夠了。寫作時最好針對現(xiàn)實,有感而發(fā),可以談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知道得太多”之弊之害,亦可以反彈琵琶,談諸如“坐井觀天有何不可”“信息爆炸不一定是壞事”。當然也可以就“多與少、寬與窄、得與失、繁與簡、博與專”等話題進行辯證分析,只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均可以寫出有一定深度的文章來。
本文的參考立意如下:
1.從“對外界了解很少的人”切入:(1)坐井觀天,難有眼界,更少境界。(2)生活得簡單、從容、淡定,可以成就幸福的人生。
2.從“知道得太多”者切入:(1)博觀而約取。(2)多而不化,反受其累。
3.從兩者的辯證關系切入:(1)視野要寬,不寬不足以廣識;用心要專,不專不足以精進。(2)知不在量而在精。精,少也是多;不精,多也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