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數(shù)十年中,楊學明牧師一直本著感恩之心,愛人如己。特別是他在25年前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gòu)——基督教牧愛會,本著“藉基督,幫囚友,重塑生命;本真道,助釋友,回饋社群”之使命,成功地幫助了大量在囚及更生人士改過自新,重燃希望,融入社會。在人性道德之上,他數(shù)十年的無私付出,稱得上一座道德豐碑。
特里薩修女說:“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事,而是你為這事付出多少愛?!闭\然,愛能留傳後世;你如何待人,而不是你的成就或財富,是你能存留在地上最持久的影響。愛,才是永遠常存的秘訣。
“讓愛成為你最大的目標”
40多年前,楊學明牧師還是一位懵懂無知的少年,前途迷茫之下,為了生計差點誤入歧途。然幸運的是,尚在歧途邊緣的他得到一位牧師的感化引領,及時懸崖勒馬,悔改信主。從那時起,他懷揣感恩之心,立志成為一名牧師,向更多的人宣揚上帝之愛。
1981年,楊學明牧師開始經(jīng)常前往監(jiān)獄關懷囚友,在教會和專業(yè)人士的支持下,楊學明牧師和一批有同樣感動和使命的同工在1991年成立了“基督教監(jiān)獄牧養(yǎng)團契”,隨後團契不斷發(fā)展壯大,因需要改為今天的——"基督教牧愛會"。
基督教牧愛會,為香港註冊非牟利慈善機構(gòu),以基督信仰為基礎,關顧在囚及更生人士與其家屬,透過多元服務,令他們獲得教育,改過自新,建立自信,出獄後自力更生,融入社會,回饋社群。
“我的理想社會,是一個大家和睦相處、安居樂業(yè)、公正平等的社會”,朝著這個理想,楊學明牧師付出與努力是不為人知的。最初,他前往監(jiān)獄服務囚友之時,完全得不到對方的接受,懷疑、拒絕、不理解、無理辱罵等等都是常態(tài),然而他堅定不移,堅持定期探望他們,終而化解對方的誤解,最終向他敞開心扉,接受他無私的幫助。
本著一顆愛心,楊學明牧師堅守澹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與囚友及更生人士打交道,為他人的生命重新著色而努力。
服務囚友,牧愛更生,25載不離不棄
基督教牧愛會的起步從零開始,需要用心去積累和創(chuàng)造。
因資源不足,楊學明牧師最開始是輔導個別囚友,服務范圍十分有限。經(jīng)過多年不斷努力,牧愛會與懲教署建立了互信關係,從而能在獄中提供多元服務,由個別探訪到全院綜合活動、查經(jīng)班、輔導小組,以至康復訓練課程,如閱讀寫作班、計算機班、美術設計班、樂器訓練班等。同時,牧愛會積極栽培義工,與教會及神學院合辦義工課程,為有志人士提供訓練,裝備他們提供專業(yè)服務。
牧愛會所提供的服務是連鎖性的,從監(jiān)獄內(nèi)延伸至監(jiān)獄外。2006年,牧愛會第一間更生人士住宿中心成立,旨在協(xié)助更生人士重建新生活;為了令更生人士順利找到工作,他們又與東區(qū)撲滅罪行委員會、民政處、懲教署及工商機構(gòu)合辦工作實習計劃,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當更生人士工作穩(wěn)定之後,“我們還會積極聯(lián)絡他們,去服務其他人?!泵恐?,牧愛會提供不同的活動,鼓勵更生人士參與,而更生人士前往監(jiān)獄服務,對於囚友來說,無形之中更是一種鼓勵。
牧愛會從一個同工、一張寫字臺開始,發(fā)展至今現(xiàn)有11名同工,以及自置辦公室及兩處更生人士宿舍。想起一路上的艱難,楊學明牧師深有體會。因為,監(jiān)獄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在常人看來,這裏充滿神秘而又恐懼。每當楊學明牧師帶領義工前往監(jiān)獄服務之時,初次接觸囚犯的義工們難免心中惴惴不安,“囚犯都是反社會、鐵石心腸、兇神惡煞嗎?”去了以後,他們才發(fā)現(xiàn),其實情況並非如此,並且還意外地發(fā)現(xiàn),大部分囚友十分友善,並且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而且囚友的鼓勵與改變,讓參與的義工更覺服務有價值與意義。
撒播愛的服務在繼續(xù)。在牧愛會,他們專為有心改變的更生人士成立了“牧愛關懷基金”,旨在提供資助,鼓勵他們進修及緊急援助。在過去,他們曾出資40多萬元,資助了近30位人士得以進修深造,為其順利融入社會提供幫助,而其中一些更成為註冊社工及牧師,致力為他人服務。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適當?shù)臅r機,給予他人一份愛,他有可能成為一名愛的傳遞者,為這個社會送去更多一份愛,溫暖人間。
讓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慰,讓迷茫的眼神重新充滿希望
在楊學明牧師多年的努力之下,囚友及更生人士洗心革面,重新找到人生目標,融入社會並開始了新的生活。甚至有一部分成為了義工,更有人如他一樣,成為了一名幫助他人的牧師。
過去25年來,楊學明牧師多年的心血換來了他人的希望,“我的好牧者,我的好老師,楊學明牧師:多謝你不斷地教導及牧養(yǎng),但愿未來在你的指導下我能夠緊緊抓著上帝的道?!薄坝H愛的楊牧師,感謝您在我迷失、彷徨無助時,給我真摯的關懷、支持和牧養(yǎng),不僅引領我重回正途,更讓我得以認識基督,重建生命並找到盼望”……
對於受楊學明牧師幫助的人來說,這些感謝僅僅是冰山一角,而那一份份深厚的感恩之情,皆蘊含在一句句感激之言中。
1998年,牧愛會更獲懲教署署長頒發(fā)服務嘉許獎狀,多位同工及義工也獲懲教署夥伴傑出義工獎。楊學明牧師的付出也屢獲社會的肯定,在1999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00年獲“行政長官社區(qū)服務獎狀”及2009年獲“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愛心獎”、2016年又榮獲了“榮譽勳章”,這些榮譽,正是對他及牧愛會最好的佳獎。
“歌德曾說過,‘生命裏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標,並借助才能與堅毅來完成它。我十分認同這句話,有了方向和目標,人才懂得不斷努力向上,才有美好的前程?!彼膭钅贻p人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此奮鬥,而“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p>
有人說,最能表達愛的方式是付出時間。在過去25年當中,楊學明牧師25年如一日,在復雜的社會當中,保持著恒定專一的內(nèi)心,離惡行善,尋求和睦,愛自己的生命,更愛他人的生命,“讓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慰,迷茫的眼神重新充滿希望”,揚愛助人,扶正功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