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楊麗霞,郭敏,王振華
基于CNKI數據庫的藏藥研究熱點Note Express文獻計量學分析
楊龍1,楊麗霞2*,郭敏3,王振華2
(1.靈臺縣人民醫(yī)院,甘肅靈臺744400;2.甘肅省中醫(yī)藥研究院,甘肅蘭州730050;3.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蘭州730050)
目的分析國內發(fā)表的有關藏藥研究的文獻報道,為本領域的科研人員提供參考。方法以CNKI數據庫為資料來源,應用Note Express軟件從計量學角度對1991—2014年國內期刊收錄的有關藏藥研究的文獻進行整理、分析,從發(fā)表時間、學科分類、研究層面、研究機構、省份、基金項目類別幾個方面進行篩選、統(tǒng)計,初步分析國內有關藏藥研究的狀況。結果共檢索到有效文獻889篇,文獻發(fā)表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文獻以中醫(yī)學、中藥學技術及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研究機構主要為四川、青海、甘肅、西藏等地的高校及研究院所;受各級科研基金資助的文獻占本次研究有效文獻的24.75%,且以國家級基金支持為主。結論藏藥研究逐漸受到國內科研人員的關注并取得諸多成果,研究前景廣闊。
藏藥;文獻計量學;Note Express;CNKI數據庫
藏醫(yī)藥學居于我國四大民族醫(yī)藥(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之首,是我國傳統(tǒng)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雄厚的應用基礎和悠久的歷史[1-2]。藏藥是祖國醫(yī)藥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種類僅次于中藥[3-5]。近年來,藏藥以其獨特的療效和高原特有的植物生態(tài)及其封閉的原始環(huán)境受到藥物研究者的關注,其研究與應用日益受到重視[6-11]。但是如何從宏觀上把握當前國內藏藥相關領域的研究動態(tài),目前還未見全面的文獻分析。本次基于中國知網(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應用Note Express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方法,統(tǒng)計分析我國有關藏藥研究論文的發(fā)表時間、學科分類、研究層面、研究機構、省份、基金項目類別,以期分析與總結藏藥研究領域的熱點,并為其未來發(fā)展方向及研究重點的探索等提供參考依據,現(xiàn)介紹如下。
以Note Express V3.1.0.6915為工具,應用其“在線檢索”功能,選擇中國知網(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資源總庫為資料來源,以“藏藥”為檢索詞,檢索1991—2014年的文獻,對檢出文獻進行整理、去重,共獲得有效文獻889篇,應用Note Express V3.1.0.6915的“文件夾信息統(tǒng)計”功能,分別從發(fā)表時間、學科分類、研究層面、研究機構、省份、基金項目類別幾個方面對藏藥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分析。
2.1發(fā)表時間
針對藏藥研究文獻的發(fā)表時間,可以得知研究的文獻量與時間的關系,從而大致了解藏藥研究發(fā)展的情況與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應用Note 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的“文件夾信息統(tǒng)計”功能,以“年份”為字段進行檢索,結果見圖1、表1。
圖1 1991—2014年文獻數量變化趨勢
表1 文獻的發(fā)表時間(載文量前十位)
2.2學科分類
對納入文獻所屬的學科進行分類統(tǒng)計,可以得知目前藏藥的主要研究領域。應用Note 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的“文件夾信息統(tǒng)計”功能,以“學科”為字段進行檢索,結果見圖2。
圖2 文獻主要的學科分類
2.3研究層面
應用Note 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的“文件夾信息統(tǒng)計”功能,以“研究層面”為字段進行檢索,對納入的文獻進行研究層面的統(tǒng)計,結果見圖3。
圖3 文獻主要的研究層面
2.4機構及省份分布
對納入文獻的研究機構及省份進行統(tǒng)計,應用Note 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的“文件夾信息統(tǒng)計”功能,以“機構”為字段進行檢索,共得到研究機構32家,并將這些機構按省份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表2、圖4。
表2 文獻的研究機構(載文量前十位)
圖4 文獻的主要省份分布
2.5基金項目類別
對文獻基金項目類別的調查可以了解國家及各省份對藏藥研究的投入程度和認可度。應用Note 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的“文件夾信息統(tǒng)計”功能,以“基金”為字段進行檢索,結果有220篇文獻有基金項目支持,占所納入文獻的24.75%,結果見表3。
表3 文獻的基金項目類別(載文量前十位)
本項目所用Note Express軟件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文獻管理軟件,其核心功能涵蓋知識采集、管理、應用、挖掘等知識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2],并且可以對文獻來源的期刊、發(fā)表時間、研究機構等進行統(tǒng)計。文獻計量分析法是采用數理統(tǒng)計學方法來定量描述、評價和預測學術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的圖書情報學研究分支,具有顯著的客觀性、定量化、模型化的宏觀研究優(yōu)勢[13],該方法在藏藥研究領域的文獻統(tǒng)計與計量評價方面尚未見報道。基于此,筆者借助這一方法,對現(xiàn)有藏藥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定量化分析與評價。
通過文獻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總體來說,對于藏藥的研究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尤其是近年來增幅較高,其中1997年、2001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及2014年分別迎來相關研究的小高峰。由表1可以看出:2014年發(fā)表文獻最多,達到111篇,占本次研究有效文獻總量的12.49%。說明該類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科研人員和臨床工作者的重視。從納入文獻的學科分類及研究層面來看,目前國內對藏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醫(yī)學、中藥學領域的技術研究及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結合文獻來看,對藥物成分、藥理作用研究較多,且大多為單味藥。從文獻的研究機構及來源省份可知,該類研究在全國多數省市均有開展,但主要集中在四川、青海、甘肅、西藏等西部地區(qū),地域性明顯,可能與藏藥原材料的生長環(huán)境有關。在研究機構方面,以高校作為第一研究單位發(fā)表文獻的比例高,其次為研究院、研究所。從文獻的基金項目看,共有220篇文獻得到基金支持,占所納入文獻的24.75%。從基金項目類別來看,國家級基金支持力度大,國家自然基金更是達到所有支持基金的40.45%(89/ 220),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可能與目前藏藥研究的研究層面大多為基礎研究有關,同時也體現(xiàn)出藏藥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和支持,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其研究前景廣闊。
筆者此次只是對CNKI數據庫收載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沒有納入外文文獻,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調查的范圍,此次研究是否能夠說明藏藥國際研究熱點及趨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吳洪福,耿排力.藏藥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J].中藥材,2002,25(1):65-66.
[2]青海省藏醫(yī)藥研究所,青海省藥品檢驗所.中國藏藥[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6.
[3]陳偉.藏藥的特點及概況[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7):55.
[4]朵瑪江措.淺談藏藥配方[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1994,11(2):46.
[5]丁玲輝,李志鵬.藏醫(yī)診斷方法及治療特點概述[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1997(1):5.
[6]雷菊芳,李富銀,扎西頓珠,等.青藏高原藏藥用植物生長特性及藏藥資源保護初探[J].世界科學技術:中藥現(xiàn)代化,2002,4(2):60-64.
[7]旺多.淺論藏藥的發(fā)展與前景[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1,7(2):3-5.
[8]羅達尚,郭繼明.我國藏藥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藥房,1991,4(2):2-3.
[9]羅達尚,夏光成.藏藥植物資源應加快開發(fā)利用研究[J].中國藥房,1992,5(3):12.
[10]劉德和,陳麗萍,邊巴頓珠.藏藥的用藥特點[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02,17(5):226-228.
[11]郭鵬舉.青海藏藥發(fā)展戰(zhàn)略芻議[J].青??萍?,2002,9(2):20-22.
[12]李茂,許子媛.基于Note Express的三大檢索信息管理系統(tǒng)[J].現(xiàn)代情報,2010,30(5):140-143.
[13]邱均平,王曰芬.文獻計量內容分析法[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
(*通訊作者:楊麗霞)
G526.5
B
1671-1246(2016)20-0104-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56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