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妍
試分析聞一多詩歌中表達的主要情感
□何妍
聞一多是我國近代詩歌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在其詩歌中“愛國主義”是最基本與顯著的特征。除此之外,聞一多詩歌中還有著豐富的情感宣泄,其中最為明顯的是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孤寂,正是這兩大帶有悲劇性質(zhì)的特征以及最主要的愛國主義特征使得聞一多的作品除了“三美”之外還具有獨特的個人特色,是引起眾多讀者共鳴的情感來源,使得聞一多在近代詩歌史上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
愛國主義是聞一多堅持一生的信念,是引導他走向共產(chǎn)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精神支柱。聞一多的一生是曲折的,早年一心投入文學事業(yè),促進了新詩格律化的進程;后來出國留學,盡管在國外孤寂無依,他依舊對中國文學保留著最本真的熱愛,并在此期間發(fā)表了第一部詩集,將唯美主義與愛國主義融合;在留學歸來之后,又卷入了國民黨的紛爭,被迫放棄自己的事業(yè),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他毅然投入抗戰(zhàn)中,并為爭取民主而進行斗爭,隨后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幫助下加入民盟,成為民盟的早期領(lǐng)導人。后來在爭取民主、發(fā)對國民黨獨裁的抗爭中被刺殺身亡。
縱觀聞一多的一生,愛國主義是貫穿其中的主線,而這條主線,也始終維系著其詩歌的創(chuàng)作?!镀咦又琛肥锹勔欢嘣缙趧?chuàng)作的組詩,分別以澳門、臺灣、香港、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威海衛(wèi)的口吻來表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同時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進行強烈的痛斥。
《七子之歌——澳門》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他們虜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nèi)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在這首詩歌中,聞一多通過簡單的幾句描寫,就將殖民地人民內(nèi)心的深切呼喚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渴望回歸的強烈愿望,也是詩人內(nèi)心希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最真摯的表達。
詩人的現(xiàn)實經(jīng)歷是其情感的來源,而情感則是靈感的來源。孤寂在聞一多一生情感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活中的孤寂:青年時期出國留學,他就體會過孤寂的滋味。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他對國外生活不能適應并且找不到一個能夠談話的人,因此一心期盼著“那半球”朋友的來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聞一多在國外的孤寂非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強烈了。
情感上的孤寂:在愛情上找不到歸屬感,就算是成婚也只是“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犧牲,因此他在婚姻中找不到幸福,因此他只能在藝術(shù)與文學的世界中放逐自我。
因此,聞一多在《孤雁》這首詩中寫到:
不行的失群的孤客!
誰教你拋棄了舊侶,
拆散了陣字,
流落到這水國底絕塞,
拼若寸磔的愁腸,
泣訴那無邊的酸楚?
……
……
在詩中,詩人自喻為失群的孤雁、流落者、孤魂,在情感上顯得孤立而無助,始終等不到愛的到來,處于自我放逐狀態(tài)。在聞一多與其妻子的愛情中,并非是他對妻子的不滿,而是對包辦婚姻這種封建的形式不滿。作為一個具有自由主義的新青年,聞一多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思想,渴求著真正的自由。[1]
聞一多詩歌中的情感是詩人最本真情緒的流露,是其對現(xiàn)實的情緒在文學上的真實反映,比起那些無病呻吟的詩歌顯得更有內(nèi)涵,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注釋:
[1]羅曉靜.論聞一多詩歌的情感性與個人性[J].孝感學院學報,2010,02:50-55.
(長沙市周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