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長紅
摘要: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新鮮事物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課堂氣氛卻變得越來越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斷下降,這也顯現出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缺陷之處。教師要想打破教學課堂死氣沉悶的現象,首先要學會利用正確的教學手段,其次要調節(jié)自身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夠打造出有活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構建出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氛圍 營造
康尼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曾經提出過教師實現良好的課程運作所必須具備的六個要素。其中,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是最重要的元素。良好的教學氣氛在語文教學中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有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對于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多樣性。但是,如何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激發(fā)課堂的教學活力,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呢?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創(chuàng)建小學語文良好的課堂氛圍展開討論。
一、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要打破局限性,選取具有開放性以及靈活性的教學方式進行,還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情境以及教學探究等教學思想,這樣才能夠優(yōu)化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述《記承天寺夜游》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蘇軾與張懷民在庭中散步的交談內容進行想象,讓學生各自講出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會說他們可能在談論晚飯的味道,這時候教師可以向他提問,“你為什么這么想???”,學生會回答“我平時吃完飯后就喜歡評論飯的味道”,這樣的回答會顯得更加有趣味性,也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學生也能夠更加深刻的記住課文背景以及文章主旨,更加準確的掌握人物的性格特點。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拓寬了學生想象思維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填補學生的求知欲,還能夠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大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利用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才敢將自身的思想情感迸發(fā)出來,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以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所要具備的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習作為主要任務的教學方法,不僅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方法,還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的一種教學方式。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
1.討論法。它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種集體對話與互相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向交流,共同分享信息。這樣的教學方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常用方法,它不僅打破了以往以教師為教學中心的教學形式,還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出來,營造出民主的課堂氛圍。
2.研究法。它主要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研究的方法,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在語文教師講述之前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進行預習,這樣學生在掌握自身不理解的知識點后就能夠抓住聽課重點,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提升語文學習能力,也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局限性,更好的挖掘出學生的潛力。
這些教學方法在運用時要注意運用方法,要學會分析學生以及課本內容等情況,有針對性的使用這些教學方法才能夠發(fā)掘出每個學生的內在能力。此外,教師要注意適當使用這些教學方法,不要忘記其本身的教育功能,這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夠發(fā)揮出教與學結合的威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成績,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特別的常見,通過創(chuàng)建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自身于教師所設置的情境,親身體會處于當前情境中主人公的心情與感受,逐漸體會到課文的主旨,學會語文知識。
小學語文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思想性以及情感性,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上,可以利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幫助小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語文知識,最終掌握語文知識。小學生雖然處于低齡段,但是相比于抽象性的知識來說更加喜愛生動化的知識,而語文學科正是由眾多生動化知識組成的,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充分的運用語文知識的生動性特點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小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例如,教師在講述《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大家喜歡下雪天嗎?”這時候學生就會回答喜歡,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沒有御寒的衣服,那么你還會喜歡下雪天嗎?這時候小學生就逐漸的體會到冷的概念,然后意識到一些窮孩子沒有御寒的衣服,在下雪天一定很冷。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視頻,讓學生們置身于小女孩身處的情境中,逐漸感受小女孩的悲傷與無奈,在音頻繪聲繪色的朗讀下,小學生會逐漸的體會到小女孩所向往的美好,顯現出孩子們善良的童心,引導小學生在今后做一個善良的人。
四、結語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不能夠培養(yǎng)出高素質、全能型人才。在新課改的號召下,改革勢在必行,教師在教學改革進行時要轉換自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秉著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理念進行語文教學,打造小學語文活力課堂,這樣教學才能夠達到其應該有的教學效果,學生也能夠得到全方面的培養(yǎng),為今后的學習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胥福年.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J].新課程,2011,(01).
[2]劉愛靈.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的構建[J].企業(yè)家天地,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