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800MHz頻率LTE重耕中系統(tǒng)間同頻組網(wǎng)干擾的研究

    2016-11-19 08:41:24陳曉冬林衡華
    移動通信 2016年4期

    陳曉冬 林衡華

    【摘 要】2G/3G頻率重耕是提升頻譜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基于800MHz頻率分配現(xiàn)狀,提出800MHz頻率上可能的LTE重耕方案,并結(jié)合無線網(wǎng)規(guī)劃要求,對LTE與CDMA系統(tǒng)間同頻組網(wǎng)干擾進行分析,并給出LTE與CDMA同頻組網(wǎng)干擾緩沖帶設(shè)置建議。

    【關(guān)鍵詞】LTE 頻率重耕 同頻干擾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04.009 中圖分類號:TN92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10(2016)04-0049-05

    引用格式:陳曉冬,林衡華. 800MHz頻率LTE重耕中系統(tǒng)間同頻組網(wǎng)干擾的研究[J]. 移動通信, 2016,40(4): 49-53.

    1 引言

    隨著VoLTE業(yè)務(wù)的逐步引入,VoLTE用戶對LTE覆蓋廣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國內(nèi)已分配的4G頻段為1.8GHz—2.6GHz[1],其和2G/3G的800MHz/900MHz頻段相比,在無線覆蓋能力上具有明顯的劣勢。因此通過對800MHz/900MHz頻率重耕以部署LTE,從而實現(xiàn)4G的低成本廣域覆蓋,改善市區(qū)的深度覆蓋,這是提升4G運營商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低頻段部署LTE已成為全球各4G運營商的工作重點。

    目前800MHz頻段中的825—835MHz/870—880MHz已被CDMA系統(tǒng)占用[1],如果在該頻段部署LTE,需將部分區(qū)域的CDMA頻點遷移或者關(guān)閉,以便騰出頻譜供LTE使用。

    2 800MHz頻率LTE重耕方案分析

    目前已分配的800MHz CDMA頻段共10M,規(guī)劃為CDMA的7個1.23M寬度的信道,信道號分別為37、78、119、160、201、242、283[3]。為維持基本的CDMA語音和數(shù)據(jù)業(yè)務(wù),800MHz頻率重耕后,必須至少保留兩個CDMA頻點,因此可選的LTE工作帶寬為1.4M/3M/5M。由于與WCDMA的競爭需要,5M帶寬已成為全球CDMA運營商800M LTE重耕中最基本的選擇。

    800MHz頻率LTE重耕頻率方案,按照LTE工作頻帶位置的不同,主要分為兩類。

    (1)夾心方案

    夾心方案中LTE部署頻段為826.7—831.7MHz/871.7—876.7MHz。此方案中,CDMA可以保留37、242、283這三個信道。夾心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余CDMA頻率,在CDMA兩載波區(qū)域(37 DO+283 1X)部署時,無需進行CDMA載波的遷移。但是該方案在CDMA三載波區(qū)域部署時,LTE可能受到37和242的CDMA鄰道干擾。800M LTE重耕夾心方案頻率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800M LTE重耕夾心方案頻率示意圖

    (2)靠邊方案

    靠邊方案中LTE部署頻段為825—830MHz/870—875MHz。此方案中,CDMA可以保留201、242、283三個信道。雖然夾心方案在部署時至少需要遷移37號CDMA頻點,但其所受到的CDMA鄰道干擾風險較小。800M LTE重耕靠邊方案頻率示意圖如圖2所示:

    800M LTE重耕的夾心方案和靠邊方案各有優(yōu)缺點,但在實際組網(wǎng)中都會面臨LTE與CDMA系統(tǒng)間同頻組網(wǎng)干擾的問題。

    3 800M系統(tǒng)間同頻組網(wǎng)干擾分析

    3.1 同頻組網(wǎng)干擾的產(chǎn)生

    按照800MHz頻率重耕的范圍,可將其定義為兩種類型。

    (1)全網(wǎng)重耕。在全網(wǎng)范圍內(nèi)將800MHz的某段頻率重耕為LTE頻率,即此段頻率不再作為CDMA系統(tǒng)使用。美國Sprint、韓國LGU+和日本KDDI屬于此種類型。

    (2)部分重耕。在部分區(qū)域?qū)?00MHz的某段頻率重耕為LTE頻率,在其他區(qū)域800MHz頻率仍作為CDMA系統(tǒng)使用。由于中國電信在800MHz上僅有10M帶寬,熱點地區(qū)載波資源緊張,無法騰出足夠的頻譜部署800M LTE,因此只能采用部分重耕的方式。

    800MHz部分重耕方式,可能會由于重耕區(qū)域與非重耕區(qū)域相鄰,而出現(xiàn)800MHz CDMA載波與LTE同頻干擾的情況。解決同頻干擾的唯一途徑是在重耕區(qū)域與非重耕區(qū)域間,通過地理隔離的方式,預留足夠?qū)挾鹊耐l緩沖帶。同頻干擾與同頻緩沖帶典型設(shè)置如圖3所示:

    圖3 部分重耕場景同頻干擾緩沖帶設(shè)置示意圖

    同頻干擾緩沖帶在解決部分重耕場景下的800MHz和LTE間同頻組網(wǎng)干擾問題的同時,也會導致緩沖帶內(nèi)重耕頻段的無法使用,造成頻率資源的浪費。因此如何在避免干擾的前提下設(shè)置合理的同頻干擾緩沖帶是800MHz頻率部分重耕組網(wǎng)中的關(guān)鍵問題之一。

    3.2 同頻組網(wǎng)干擾分析假設(shè)

    為簡化計算,本文對同頻干擾場景做如下假設(shè):

    (1)僅考慮對同頻干擾緩沖帶距離要求最大的情況,即假設(shè)CDMA基站、CDMA終端、LTE基站為同一直線分布。

    (2)僅考慮LTE與EVDO之間的干擾。

    (3)無線傳播模型采用的Okumura-HATA模型[4]如下:

    Lb=69.55+26.13lgf-13.82lghb-a(hm)+lgd(44.9 -6.55lghb) (1)

    其中hb為基站高度,取農(nóng)村典型站高45m;hm為終端高度,取1.5m;f為頻率,取850MHz。則無線傳播模型可簡化為:

    Lb=K1+K2×lgd=123.0+34.1lgd (2)

    3.3 基于EVDO終端的同頻組網(wǎng)干擾分析

    目前網(wǎng)絡(luò)僅支持LTE向DO的激活態(tài)切換,而不支持DO向LTE的激活態(tài)切換[2]。當DO終端向LTE同頻區(qū)域移動時,無法實現(xiàn)DO終端向LTE小區(qū)的切換,因此可能會由于DO異頻切換觸發(fā)條件苛刻導致上行遠近效應干擾。

    選取對干擾緩沖帶要求較高的情況,即以DO終端的干擾為例進行分析,同頻組網(wǎng)干擾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800M EVDO對LTE同頻干擾示意圖

    DO終端由DO基站向LTE/異頻DO基站移動。當滿足DO異頻切換條件時,將發(fā)起向DO異頻點的切換流程,目前DO異頻測量的啟動門限典型值為激活集導頻強度Ec/Io小于-5dB[5-7]。

    DO終端在DO異頻切換臨界點上,對LTE基站上行干擾最大。LTE基站上行底噪抬升和DO終端到LTE基站路徑損耗關(guān)系如式(3)所示:

    (3)

    其中,LLTE為DO終端到LTE基站的路徑損耗;PDO_UL為DO終端上行發(fā)射;WLTE_RB為LTE與DO同頻的RB信號帶寬;WDO為DO信號帶寬;N0_LTE_RB為LTE基站與DO同頻的RB空載底噪;為LTE基站與DO同頻的RB底噪變化。

    根據(jù)式(3)可以計算出在不同的LTE基站,上行底噪允許抬升值的情況下,DO終端到LTE基站的路徑損耗。若允許LTE基站上行底噪抬升為0.5dB,則DO終端到LTE基站的路徑損耗至少需為142.0dB。LTE基站底噪抬升與DO終端到LTE基站路徑損耗關(guān)系如圖5所示:

    其中,為DO終端的下行導頻強度;LDO為DO終端到LTE基站的路徑損耗;PDO_DL和WDO為DO基站的下行發(fā)射功率與信號帶寬;PLTE_DL和WLTE為LTE基站的下行發(fā)射功率與信號帶寬;N0_DO為DO終端的空載底噪。

    根據(jù)式(4)可以計算,在不同LTE底噪抬升且DO終端位于異頻切換臨界點的情況下,DO終端到DO基站的路徑損耗。若允許LTE基站上行底噪抬升為0.5dB,則在-5dB異頻測量門限的典型值下,DO終端到DO基站的路徑損耗為146.8dB。LTE基站底噪抬升與DO終端到DO基站路徑損耗關(guān)系如圖6所示。

    3.4 基于LTE終端的同頻組網(wǎng)干擾分析

    目前網(wǎng)絡(luò)僅支持LTE向DO的激活態(tài)切換,因此可以通過調(diào)整切換參數(shù)來避免LTE對EVDO網(wǎng)絡(luò)的上行遠近效應干擾。

    LTE終端的同頻組網(wǎng)干擾示意圖如圖7所示:

    圖7 800M LTE對EVDO同頻干擾示意圖

    LTE終端由LTE基站向DO基站移動,當滿足LTE向DO切換條件時,將發(fā)起LTE向DO的異系統(tǒng)的切換流程。目前LTE向DO切換需滿足A2事件,LTE參考信號強度RSRP小于某門限值,典型值為-121dBm[8-10]。

    LTE終端在LTE異系統(tǒng)切換臨界點上,對DO基站上行干擾最大。DO基站上行底噪抬升和LTE終端到DO基站路徑損耗關(guān)系如式(5)所示:

    (5)

    與式(3)推算結(jié)果類似,根據(jù)式(5),若允許DO基站上行底噪抬升為0.5dB,則LTE終端到DO基站的路徑損耗至少需為142.1dB。

    LTE終端在此臨界點上滿足異系統(tǒng)切換門限,則LTE終端到LTE基站的路徑損耗與切換門限的關(guān)系如式(6)所示:

    (6)

    根據(jù)式(6)若設(shè)置LTE向DO的切換門限為-121dBm,則LTE終端到LTE基站的路徑損耗為136.2dB。

    3.5 同頻干擾緩沖帶設(shè)置分析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目前網(wǎng)絡(luò)僅支持LTE向EVDO的激活態(tài)切換,因此由遠近效應所導致的DO終端對LTE基站的上行干擾是800M LTE與CDMA同頻組網(wǎng)干擾緩沖帶設(shè)置的受限因素。

    全向站組網(wǎng)的農(nóng)村典型鏈路預算參數(shù)如表1所示:

    以DO終端對LTE基站上行干擾為受限場景,在不同LTE上行底噪抬升允許值的情況下,將鏈路預算所得的允許最大無線路徑損耗代入式(2),得到同頻DO基站與LTE基站距離要求如圖8所示:

    圖8 LTE基站底噪抬升與DO基站到LTE基站距離關(guān)系圖

    在以上所設(shè)定的無線傳播模型及鏈路預算假設(shè)下,若LTE基站允許底噪抬升值為0.5dB,則800M LTE基站和DO基站間最小距離為8.59km。

    考慮800M LTE基站與DO基站1:1共站部署的場景,則在同樣的計算假設(shè)下,可以得出對于不同上行規(guī)劃邊緣速率的EVDO網(wǎng)絡(luò),EVDO的基站覆蓋距離如表2所示。

    表2 EVDO的基站覆蓋距離

    邊緣速率/kbps d0/km DO基站與LTE基站距離要求

    38.4 4.11 2.8 d0

    76.8 3.30 3.5 d0

    153.6 2.60 4.5 d0

    230.4 2.23 5.2 d0

    307.2 2.05 5.7 d0

    對于全向站組網(wǎng)的場景,站間距為2.0 d0。因此800M LTE共站部署時,對于上行規(guī)劃邊緣速率為76.8kbps或以下的DO網(wǎng)絡(luò),與非重耕區(qū)域間需要預留一圈基站作為同頻干擾緩沖帶。而對于上行規(guī)劃邊緣速率為153.6kbps或以上的DO網(wǎng)絡(luò),需要預留兩圈或兩圈以上基站作為同頻干擾緩沖帶。為不失一般性,以上分析方法可推廣到三扇區(qū)站組網(wǎng)的場景。

    4 結(jié)束語

    800MHz頻率LTE重耕是提升頻譜效率的有效途徑,但是LTE與CDMA間反向切換機制的不健全,會帶來非全網(wǎng)重耕場景下的嚴重的鄰小區(qū)同頻干擾。在重耕區(qū)域和非重耕區(qū)域間預留適度的同頻干擾緩沖帶能避免LTE與CDMA間組網(wǎng)時的同頻干擾問題。

    同頻干擾緩沖帶的實質(zhì)是通過犧牲800MHz LTE重耕區(qū)域范圍來避免系統(tǒng)間同頻干擾,而CDMA現(xiàn)網(wǎng)中載波分布的復雜性,也會給干擾緩沖帶的規(guī)劃造成很大困難,從而進一步限制800MHz LTE的部署范圍。因此,在800M LTE部署初期應盡量減小對原有CDMA頻點的占用,這是800MHz頻率LTE重耕的最優(yōu)選擇。

    參考文獻:

    [1]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guī)定[S]. 2014.

    [2] 謝沛榮,李路鵬. LTE到eHRPD切換方案的優(yōu)化與增強[J]. 電信科學, 2011,27(11): 30-34.

    [3] 3GPP2 C S0002-B. Physical Layer Standard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Systems[S]. 2002.

    [4] M Hata. Empirical Formula for Propagation Loss in Land Mobile Radio Service. IEEE Trans Veh Tech, 1980,29(3): 317-325.

    [5] 3GPP2 C S0003-B.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Standard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Systems - Release B[S]. 2002.

    [6] 3GPP2 C S0004-B. Signaling Link Access Control (LAC) Standard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Systems - Release B[S]. 2002.

    [7] 3GPP2 C S0005-B. Upper Layer (Layer 3) Signaling Standard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Systems - Release B[S]. 2002.

    [8] 3GPP2 A S0022-0. Interoperability Specification (IOS) for Evolved High Rate Packet Data (eHRPD) Radio Access Network Interfaces and Interworking with Enhanc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S].

    [9] 3GPP2 C P0087-0. E-UTRAN-cdma2000 Connectivity and Interworking: Ai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Revision 0[S]. 2008.

    [10] 3GPP TS 23.402.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 Accesses Release 8[S]. 2014.

    固始县| 榆树市| 潜山县| 仙居县| 子洲县| 大姚县| 昌吉市| 天峻县| 罗甸县| 濮阳市| 赞皇县| 荆州市| 英吉沙县| 天长市| 阜平县| 牙克石市| 崇信县| 绥江县| 洪江市| 浠水县| 临湘市| 安岳县| 师宗县| 宁德市| 蛟河市| 普兰店市| 西林县| 武穴市| 镇平县| 高唐县| 昭平县| 乌鲁木齐县| 武义县| 吉安县| 南阳市| 海南省| 龙胜| 内丘县| 牙克石市| 楚雄市|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