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昆
王先生在家中慶祝自己的生日,想喝點啤酒,可是在開瓶時用力過猛,被鐵皮瓶蓋劃破了手指末節(jié)皮膚約1厘米長。為了不掃興,他涂了點紅藥水,再用橡皮膠布包了一圈就照常進食,飯后又洗碗、打掃……到了晚上11點入睡時,王先生感到傷指疼痛,發(fā)覺食指末節(jié)已輕度紅腫,他急忙吃了兩??股?。第二天因為工作忙,王先生忘了吃藥,也沒有換下傷指的膠布。晚上11點,王先生心靜下來時感到右傷指疼痛及紅腫加重,疼痛呈跳動狀,腫脹的皮膚上還出現小水泡,為了止痛,他又找了一粒止痛藥吃下去,但效果并不明顯,第三天上午他終于去了當地醫(yī)院門診,打開膠布,發(fā)現傷口已有黃色液體分泌物,醫(yī)生給予每天換藥及廣譜抗生素口服處理,但腫痛消退不明顯。傷后第七天,王先生發(fā)現,腫脹的末節(jié)手指皮色發(fā)紫,趕緊去醫(yī)院拍X光片,發(fā)現末節(jié)指骨骨質破壞,并有壞骨形成,雖經積極治療,炎癥控制住了,但是王先生的患指末節(jié)皮膚已經壞死,指端血液循環(huán)障礙,只能轉上海大醫(yī)院進行截指手術。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教授在臨床上遇到的一個患者?!耙惶幒苄〉钠つw割傷,由于處理不當發(fā)展到需要截指,留下終生殘疾,這雖然是個案,但可以從中吸取一些經驗與教訓?!鳖櫽駯|院士說。
手指長期暴露于各種潛在的危險中,與外界的接觸最多也最頻繁,從而更易受傷。創(chuàng)傷的組織可能是皮膚、神經、血管,也可以是肌腱,骨骼等,但通常是多種組織的復合傷。創(chuàng)傷的程度可以是小創(chuàng)口,也可能是多種組織的損傷、缺損,多指乃至全手的毀損。手外傷正由于其常見,所以容易被忽視,造成治療上的延誤,導致手功能的喪失。
發(fā)生手外傷后,學會正確的止血方法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一般小傷口通過壓迫即可止血,只要用棉球或紗布(干凈的手帕或衛(wèi)生紙也可)壓在傷口處數分鐘即可。對于出血量較多的手指外傷應當怎么辦?顧玉東院士介紹說,此時可以用另一個手壓迫指根部止血,也可以用橡皮條結扎指根部,但要記錄時間,一小時要放松一次。長時間扎得過緊會使手指缺血,甚至壞死。在手外科,由于止血帶結扎過緊時間過長而導致手部局部組織缺血壞死甚至截指的病例不在少數,通常是患者缺乏醫(yī)學常識,一旦出現問題追悔莫及。
現在天氣漸漸暖起來,傷口感染也是最不容忽視的。歷史上不乏因小傷口感染導致死亡的例子,如諾爾曼·白求恩,他因為手術時不小心將左手中指割破引起感染,后傷勢惡化轉為敗血癥,醫(yī)治無效身亡。前面王先生的案例,也是一個慘痛教訓。
預防感染很關鍵的一個步驟就是清潔傷口。顧玉東院士表示,在控制活躍性出血的條件下,應當用蒸餾水或礦泉水沖洗傷口,讓傷口中的污物沖除,也可減少污染的微生物。沒有的話也可用自來水沖洗傷口,盡量減少創(chuàng)面細菌的數量?!皞诹验_,皮下組織暴露很容易發(fā)生微生物污染及繁殖,最終致傷口感染化膿。因此,閉合傷口也是預防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越早閉合傷口,感染的機會越少。閉合的方法,可以用各種商用消毒的膠布,大的傷口應去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站或醫(yī)院處理。”顧玉東院士說。
需要提醒的是,手外傷后,每個人的皮膚愈合周期都差不多,一周左右即可愈合。但是皮膚傷口感染后,身體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會長時間不愈合,甚至會出現潰爛。如果傷口超過7天仍有紅腫刺痛等癥狀,不見好轉,就要考慮傷口是否已被病原菌感染,此時應盡快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
專家支招
走出手外傷處理的六個誤區(qū)
手部常常會被一些利器等刺傷或割傷,此時處理傷口是刻不容緩的,但許多人常會陷入傷口處理的誤區(qū)中。常見的誤區(qū)主要有以下六個:
誤區(qū)一:不包扎,讓傷口自然風干,才能更快愈合。
傷口愈合需要濕潤的環(huán)境,如果手指破了,在嚴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紗布覆蓋傷口,這樣有利于快速愈合。
誤區(qū)二:傷口包扎得緊一些,不容易感染。
包扎時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則會減少傷口接觸氧氣的機會,使傷口愈合變慢。此外,包扎過緊還會阻礙血液循環(huán)。
誤區(qū)三:出血時,立即用云南白藥等止血。
在家處理傷口,盡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則會刺激傷口,還會蓋住創(chuàng)面,為醫(yī)生的診斷及“二次處理”造成困難,需要花時間除去止血粉殘留,患者也會覺得非常疼。其實,止血的首要原則,是在傷口上施壓,直到血不流為止。
誤區(qū)四:每天換藥,能好得快些。
只要保持傷口清潔,不需要每天換藥,3~5天更換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換,反而會增加傷口接觸空氣中污染物的機會,且破壞剛剛長好的組織,加重瘢痕的形成。
誤區(qū)五:愈合中的傷口長出一層黃黃的薄膜,要馬上清除。
其實這層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組織,有助于傷口愈合,除掉會影響傷口的愈合。
誤區(qū)六:受傷后馬上涂雙氧水(過氧化氫)、紫藥水及碘酒等急救藥品。
這些急救藥品都有消毒用途,可能會減少促進傷口愈合的白細胞的活性,還可能造成難看的疤痕。雖然這些消毒藥品可以使傷口快速干涸,但如果涂在未經消毒的傷口上,細菌反而會在痂皮的保護下生長,并入侵傷口深處,甚至導致化膿。一般情況下,用0.9%的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止血的首要原則,是在傷口上施壓,直到血不流為止。只要在處理傷口時避免以上誤區(qū),較小的傷口都可自行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