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英 閆劍利
“你看,爐中燃燒的火苗像風中的紅旗一樣,左右搖擺,飄忽不定,此時的火焰就偏‘軟,說明爐渣里氧化鐵含量超了,這意味著噴濺的幾率增加,鋼鐵料消耗就會增加?!?/p>
“如果火苗直沖向上,呼呼地響,并且不時有金屬花飛濺出來,說明渣子化得不好,需要加點融渣劑?!?/p>
“如果火焰顏色中間暗紅,周邊發(fā)黑,火焰燃燒無力,表明鋼水溫度偏低;如果火焰中間亮紅,四周發(fā)白,火苗直沖向上,這種情況鋼水溫度肯定就偏高。煉鋼時就是要不斷尋找這樣一個最佳結合點,既要終點碳含量合適,也要溫度命中……”
煉鋼爐內,在常人眼中別無二致的火焰,在他的眼中有了顏色、大小、形狀甚至“軟硬”之分。通過目測火焰,他可以判斷爐內鋼水成分、溫度,且與電腦分析結果幾乎一致……他就是呂濤,太鋼煉鋼二廠冶煉作業(yè)區(qū)白班作業(yè)長。他通過20年的潛心鉆研,練就了“看火識鋼”的超級本領,獲得轉爐煉鋼工全國技術比賽第一名。
在呂濤眼中,煉鋼就像熬粥?!八卸嗌?,米下多少,火多大,熬多久,時間久了心里都能估個八九不離十。煉鋼看火焰也是這個道理。”盡管呂濤展示他的絕技時一臉的“不以為意”,但還是讓人吃了一驚。
1996年,呂濤從太鋼技校畢業(yè)后成為了一名搖爐工。這個工種只需要把鐵水和廢鋼裝入爐中并保證裝入量準確就算完成任務,但呂濤那時對爐中的火焰特別感興趣。為此,他經常在完成本職工作后,向老師傅們請教、反復琢磨。兩年時間,他吃透了整條生產線的工藝流程,精通鐵水預處理、轉爐、精煉爐等工藝,從搖爐工成長為煉鋼工,19歲就成了當時廠里最年輕的“爐長”。
站在轉爐前,熱浪襲人,幾分鐘時間,就可以讓人大汗淋漓。夏天爐前溫度高達65℃,就算是數九寒天,溫度也在45℃左右。一個班8小時下來,別的搖爐工迫不及待離開高爐,呂濤則每次都是早來一小時,晚走一小時,細心觀察、對比、總結、請教,慢慢摸索火焰樣式與鋼水成分和溫度之間的關系,經過大量的實踐,他終于練就了一雙與電腦分析幾乎毫厘不差的“火眼金睛”。
“有呂濤在,不需要等電腦分析結果,出鋼就一定沒問題。”呂濤的工友自豪地說。據了解,通過呂濤目測碳樣得出的結論與電腦分析數值誤差在0.01%以內。在全國鋼鐵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中,他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規(guī)定鋼種冶煉,目測鋼水的碳含量與溫度數值與電腦分析完全一致,讓其他全國煉鋼能手為之震驚。
2002年,呂濤在太鋼改建后的不銹鋼爐上煉出了第一爐合格的不銹鋼水,2006年,新煉鋼投產時的第一爐鋼也是由他操作并且實現(xiàn)了一次試車成功,他僅憑借目測火焰的本領,就使一次性拉成率從95%提高到98%以上,全年可降低成本1000萬余元,并一舉奪得了全省青年職業(yè)技能大賽轉爐煉鋼工狀元、全國鋼鐵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第一名。
“現(xiàn)在都有電腦分析,那還需要目測嗎?”
“目測可以極大地提高煉鋼效率,縮短煉鋼時間,從而減少消耗。”呂濤介紹說,“如果冶煉順利的話,在鋼水出爐前,要先舀出一勺送去電腦分析,然后再根據分析結果進行調整。這個過程冶煉要中斷等待,最快也需要十分鐘。并且,如果在冶煉過程中,遇到測量溫度的儀器發(fā)生故障或停電,要等儀器修好,那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p>
降低原料消耗、提高精煉水平、縮短冶煉周期、提高作業(yè)效率、提高品種鋼命中率……面對新常態(tài)下的一道道難題,呂濤和他的伙伴們沒有懈怠,正在加倍努力,朝著新的更高的目標奮進。
太鋼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曉波說:“工匠精神幫助工人們樹立起了對職業(yè)的敬畏心和對產品的責任心。對太鋼來說,這種‘安下心來、專心致志、迷戀至深的工匠精神,是值得公司每一名職工認真汲取借鑒的精神食糧?!?/p>
什么是“安專迷”精神,如何做到“安專迷”,呂濤以實際行動作了注解。